阿特新闻

耿建翌——提前离场

时间:2023年04月21日 作者:蒯乐昊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耿建翌和张培力、王强、宋陵、包剑斐等艺术家于1986年5月在杭州成立了“池”社。
“池”社宣言和“池”社在成立当年6-11月组织的三次活动记录照片 图/耿建翌亲友提供
 
 
 
 
他总是可以让事情发生
 
 
 
在凯伦眼中,老耿虽然低调,却是个组织者。在耿建翌和张培力身上,她感受到那种同声相应的友谊。耿建翌1985年的“表格”和张培力1988年的“手套”,都是发动更多人参与的艺术项目,后面他们多次沿用这样的方法,但收到的反馈未必理想。跟刚刚过去的1980年代不同,凯伦说,“老耿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付出很多,但到了90年代大家可能想要稍微远离一下集体生活,会有一些微词,有时参与的艺术家会觉得做得不好,觉得印刷不好或者呈现形式不好。”在梳理回顾展文献的时候,凯伦发现了不少这样的项目资料,老耿会详细解释在项目中谁有决定权,“然后他把所有的发票放在一起,证明他没拿一分钱,他没有个人利益上的动机。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他们那一代人,都是理想主义者。”
 
也是在凯伦结识耿建翌的这1985年,老耿离开了杭州,搬到北京的酒仙桥工作室,当时王功新和林天苗家几乎每周都有聚会,像是一个艺术家的沙龙,她常常在那里见到老耿,老耿依然是人群中话不多的那个。“当时张培力去了国外,老耿的世界里有一块就缺失了,老耿需要有人跟他谈论艺术,彼此激发。”待了不到一年,耿建翌又从北京回到杭州,首都的艺术生态,也许让他感到水土不服。
 
 
▲耿建翌 《无题》 1983 纸本油画 42.8cm×56cm 图 / 私人收藏
 
 
 
▲耿建翌 《理发3号——1985年夏季的又一个光头》 1985 布面油画 178cm×149cm 图 / 私人收藏
 
 
 
到了新千年,中国美术学院从无到有地创立了“新媒体系”,在时任院长许江的力主之下,张培力成为这一全新系科的创立者,耿建翌也参与了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许江当时对张培力说:你要做那条泥鳅,把我们美院的土给翻动起来。一年后,耿建翌正式调入国美新媒体系,和张培力再次成为并肩的战友。
 
耿建翌在杭州的伙伴和学生,不约而同都会提到老耿身上作为组织者的特质——他擅长让事件发生。但当事件真的发生,他又不是那种要让自己置身于中心的人,他会往后退。如今杭州那些在艺术圈影响极广的群体性项目:想象力学实验室、月食、花鸟集艺术拍卖……皆是老耿一手促成。
 
“想象力学实验室”是一个旨在帮助和扶持艺术语言实验性的机构,耿建翌争取到江南布衣李琳的支持,共同创立了这个工作室,最早名为“阿嚏阿嚏工作组”,翻译成英语就是跟“Art”这个词汇紧密相关的“Arty-Arty”。“它是一个象声词,模拟打喷嚏的状态。老耿说,艺术就像打喷嚏,你不知道喷嚏什么时候来,它来了你也憋不住。”耿建翌的学生、艺术家郭熙说,老耿经常跟他讲,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做好艺术家的服务员”,“每次老耿看到好的项目,看到非常具有实验性的艺术语言,他就很兴奋,他会觉得挖到宝一样那种感觉。”
 
 
▲耿建翌 《鼓掌的三拍》 1994 丝网版画共3张,每张30cm×35cm,整体92cm×37cm 图 / 私人收藏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