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刘庆元:在烟火气中寻找方言里的图像

时间:2021年06月03日 作者: 来源:巽美术馆
 
刘庆元 x another design,《关于吃的16句方言》,2021
 
 
在场馆内,你会看到最能代表广式饮食文化及消费主义的木刻创作 —《关于吃的16句方言》。“吃”在珠三角地区(泛指南番顺)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社会生活方式。历史上围绕“吃”这一行为,演变出一系列广府方言俚语,这无疑折射出在地文化的特色与智慧。这个作品取自于刘庆元一直进行至今的方言创作系列,由他和another design共同合作完成。
 
 
刘庆元 x another design,《关于吃的16句方言》(局部),2021
 
 
这一组木刻作品皆以黄色作底面颜色,黑色的木刻画则是作品的灵魂,配以红色的的粤语标题及粤语音标,放眼望去,就像浩浩荡荡的饮食大军闯进了艺术馆,展示着自己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和粤式趣味方言。“炒鱿鱼”本是一道普通菜肴,但因鱿鱼遇热会卷缩,像极了打工人被辞退后卷包袱回家的落魄场景,所以“炒鱿鱼”不仅是广式美味,更是描述了打工人被辞退的心酸。木刻画中以形象稍大的人物作为“老板”,配以“sorry”做台词,以形象较小的打工仔则只能无言以对地接受。另外一幅名为“食自己”的作品同样生动有趣,既以饮食为主题,为何“自己”会是一种食材?我们可以看到木刻中的人物无疑是个劳动人民,他在步履艰难地搬运重物。在粤语文化里,什么都吃不到,唯有“食自己”,代表了不依靠别人,靠自己创造人生的状态。是劳动人民(打工人)自力更生的广式形容词。这种方言与饮食完美结合的文化,带着讽刺与趣味,也许只有在广东才能感受到了。
 
 
刘庆元 x another design,《关于吃的16句方言》(局部),2021
 
 
艺术家在作品中始终透露了自己对群众社会生活的点滴关怀,如他所说:“刻的意识和状态最重要,不单是技术。”于是我们看到,木刻对于刘庆元来说不再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木刻是说话,是走路,是一种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平常举动。创作内容深入到当下消费和日常行为中,是刘庆元老师用他的木刻刀,刻出了真实,刻出了无数个社会瞬间、人民群众的三餐四季。我们会发现,在观察这系列作品的同时,也发现了无数个分裂的自己,在不断进行拼接和重组,是艺术家的刀,也在我们身上刻出纹路。
 
 
于巽美术馆外墙展出的《关于吃的16句方言》
 
 
刘庆元老师和another design的作品我们在户外也有展出,让作品像真实的街头海报一样。刘庆元老师也一直在尝试多元拓展。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表达如有丰富颜色,仿佛能说出更多故事,而木刻也应该是有色彩的。但正因为艺术家一直延用了黑白木刻作为其独特的创作手法,才让艺术创作的世界有了刘庆元老师的色彩。刘老师还做了很多电影海报,以及艺术介入乡村的一些作品,还有包括在实现方式上和新媒体进行结合。要看刘庆元老师如何刻出广式饮食的精髓?那就一定不要错过在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关于吃的16句方言》。
 
 
 
刘庆元
 
刘庆元,出生于重庆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实验艺术系系主任。刘庆元主要工作方向是当代艺术设计的社会融入方法、跨学科实践和创作,并以个人创作和团队协作的方式跟其他领域发生交流和跨界合作,其木刻实践工作涉足当代文化领域的不同界别,如音乐节、实验剧团、文学、设计、文化保育、民艺乡建等,同时他也参与不同空间领域的当代文艺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