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冯斌:骨感的现实,更需要幻彩的理想

时间:2023年02月17日 作者: 来源:ArtAlpha艺术阿尔法
 
 
冯斌早期作品
 
 
这在当时似乎太前卫了,很多人理解不了,甚至被批评家批评“没有遵守国画的‘底线’”,直到2010他在北京798山艺术空间展览上才被策展人关注,认为他这种晃动虚幻的画面很流行时尚,“这虽然是恭维我的话,但我听得很郁闷,这些都是我十几年前画的。”
 
2000年前后,川美系艺术家被市场聚焦,此后也延伸出一种独特的川美风格。
 
冯斌虽因豪爽的性格,有众多艺术家好友,但他在创作上是独自行走的。
 
 
 
冯斌早期作品
 
 
他从一九八八年夏天第一次去四川的藏族地区画了《尘行》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又画了十几年的西藏题材,“开始的想法很单纯,不愿循规蹈矩地因循现实主义教义,去贩卖风土人情的‘猎奇’、去外在的惺惺相惜的‘人文关怀’。而是想通过自己内在的感受、感悟,来寻求我所依稀的彼岸。”
 
另一方面,题材所具有的强烈、鲜明的色彩因素,正好给他提供了在画面上施展的契机,他在布上用丙烯、矿物颜料画国画,用胶矾、立德粉做底子、肌理,贴金箔、粘宣纸,平涂、积染,使中国画作为艺术形式不再画地为牢而有更大的表现空间。
 
“我希望国画有新的活力,能从自己的传统资源中更新,真正以艺术的而非文物的价值和姿态在当今世界体现其意义。”冯斌希望籍由自己个性化的艺术实践,寻求中国画的更新之道和当代可能性。
 
他的西藏创作系列,逐渐被业内关注认可,也被大英博物馆等重要美术馆收藏,作为中国艺术的研究对象。
 
画了近18年的藏寺喇嘛系列后,冯斌想在风格和题材内容上有所突破,也曾做过多种尝试。
 
 
 
冯斌2006 年最初在四尺生宣纸上的关于舞者系列的探索
 
 
“决心让我进行改变的是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我坐飞机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张南美街头舞蹈的照片,画面上玫瑰红的调子,晃动的人影,虚幻的红色、橘色光影,令我感动莫名。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与我藏寺喇嘛系列相近的色调,还是画面中虚与实、动与静的关系,这些与我之前的创作有着许多“一以贯之”的连接点,全都包含在这个图像里了。还有画面效果上自然已有的一种水墨渲浸的特性,与我想从原来藏寺喇嘛的工笔转入写意而为也是一触即通——正是那张照片彻底触发和决绝了我即变初心。”
 
一张照片启发了冯斌一个新系列的创作,他试着用生宣纸画运动中的舞者,但发现生宣纸承受不了水和用笔的重量,无法表现画面需要的厚重感。他开始尝试用亚麻布画,并尝试多种方法,以获得水墨写意与形体塑造的效果。
 
 
 
冯斌在绵绸上用丙烯关于舞者系列的探索
 
 
“为了画画之需,2006年我包下了一个KTV邀约人们跳舞,拍摄了大量照片以作素材……都市生活中的男女在自我营造的曼妙乐声中、炫迷光彩下相拥起舞,虽然相依相偎,却又亦真亦幻···这不正好写照了现代都市中灵魂的如漂如浮如虚如幻?”
 
在2007年夏,冯斌画了三幅一米八的大画,参加了9月的第三届成都双年展,是他“转型”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直到2010年1月,冯斌开始画大画
(四联共长 720cm,每幅 180X140 cm)。
一气画了两幅,一幅是画在亚麻布上的,另一幅画在绵绸上的,即被美国收藏家收藏。
 
 
 
这系列一经亮相,得到多方关注,他水墨语言的当代转换,让其作品能被全球的观众读懂,产生共鸣,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巡展,被收藏家们收藏。
 
肯定的声音更加坚定了冯斌的创作方向,此后他画了一批只有黑白颜色、更具舞台戏剧性冲突的作品。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