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朱青生: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作者: 来源:艺术批评家网
 
二、历史承担
 
中国近代的历史屈辱在艺术界内在意识中埋下对民族复兴和天下第一的急切追求,实际却以在世界艺术范围内获得初步平等、尊严和荣耀作为强烈意志,特别在意西方重大的展览以及学术界对自我的知晓、推崇和接受,对于参加西方的重大展览和艺术馆展出高度重视,一方面想方设法凸显自己,为求关注而无所不用其极,另一方面隐忍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伤痛感,每个人心底(在艺术家和理论家这里则更为敏锐和深重)始终埋藏着对于“天下第一”、超越西方的想象中的成功的追求。一方面强调自己的传统的伟大和独特,另外一方面又“和后殖民说再见”,不愿意在世界舞台上显现自己只是一个地方性文化的继承者,而是对世界的整体和人类的命运充满关切和关怀的独一无二的个人,形成集体历史创伤下的具有极度自尊的文化单体。
 
三、从西化向现代化推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那一代人的教育已经完全割断了和古代的文化,无论是儒学、道家还是佛教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采取西方体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知识主体。由于马克思经典原著和俄罗斯/苏联现实主义文学及与之相关联的文本构成了新中国现代汉语最为深化的文本,此时突然涌入的西方各种文本翻译,对长期处于单一、贫乏和枯竭状态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80年代主要体现为西方现代哲学、西方艺术观念和方法的影响。西方现代科学(从量子力学到哥德尔以及对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引进)对原来经由经典理论思维和古典哲学形成的精神境界构成超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在当代艺术的创作和思考中成为奇异的参考路径。
 
 
朱青生:《西方现代艺术华化论》,《美术思潮》1986年第6期,7-14页
 
 
四、自我文化自觉
 
……
 
创造动机每种都不单纯,甚至并不准确和深入,但是共同的作用使得艺术家和理论家疯狂突进,极力批判,竭尽创造。
 
40年以后回看这些初始动机,内涵上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当我们回顾代际转换时,目前看这40年的当代艺术其实还是一个整体,当年参加初始开创工作的艺术家和理论家依旧在工作,他们的主体群体才60多岁,而新的一代到底会怎么发展,我们不做结论,我们观察和记录。
 
 
朱青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研究方向: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史、世界艺术史学史研究。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