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张克端:热爱是坚持的动力

时间:2022年03月09日 作者:柯兰兰 来源:宝藏
 
张克端本科学生证照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张克端在兴奋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意外,他坦言“心里其实不是太有数,浙美这所学校还保有很多神秘。”当年浙美的考试题目,张克端已有些淡忘,“记得有考素描、速写,还有创作。”考素描,模特是个有些年纪的老人;考创作,张克端觉得画画还不如做雕塑流利上手,他先用橡皮泥做了一个稿子,然后照着稿子画好交上去。浙美来的两位招生老师沈文强(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和王庆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觉得这个学生很特别,先做泥塑再画画,把泥塑稿子也一并带了回去。
 
 
浙江美术学院1980届雕塑系全班同学在校园合影
(左起:陈皖山、林春、王强、宋海冬、周雷、张克端)
 
 
南方的生活,对一个从北方来的学生来说反差是巨大的,追溯起刚到浙美学习的时光,张克端首先提到的一个词是“湿冷”。杭州冬天的湿冷让张克端非常不适应,家里带来的褥子特别厚,被潮气一浸,又重又冰,好不容易把褥子捂热时,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在杭州郊游
(左起:林春、陈皖山、宋海冬、周雷、王强、张克端、应真华老师、仲兆鼐老师)
 
 
 
但印象更深的是同学们的观念。1980年左右,受当时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影响,浙江学院学生对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都充满渴望,开始不满于官方推行的艺术教条。那时的张克端最害怕别人问“这件事你怎么看”,他发觉自己面对的世界好像是平面的,无法评价哪边更对或是更好,尤其是以前坚信的某种观念,那时候开始动摇,好像已经没有想象中应有的共识感。大二假期,张克端回家后什么事都没干,只想好好理清思绪,他不断问自己,“我的情况怎么?我该往哪里走?我在学校期间能作些什么?不想明白这些问题,我就没法走下去。”他开始每周写计划,借助于一种很强制性的方式来调整自己,他对新潮美术始终保持距离,坚持自己认定的方向,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发展的新鲜营养。
 
 
去敦煌写生路上途经青海,张克端(左一)与同学合影
 
 
这段经历对张克端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让他受益最深的。“艺术更体现个人的态度,他人无法替代自己,从事艺术就像承担起自己的命运,自己的选择要自己承担结果,好像在执着与恐惧中前行,享受将信将疑的快乐。现在我在面对学生时,看到他们所处的不同状态,面对不一样的问题,在他们身上显现的是另一种经历。”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