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黄淋:邀请500+位公众,共创出当下最为鲜活的情绪和态度

时间:2023年04月27日 作者: 来源:雅昌
6号展厅展出的《白日梦》是一个情景装置,主题是“梦境剧场”。这个空间本身和展出于其中的平面绘画,它们不仅是黄淋的白日梦,也是N位参与者描绘出的白日梦。黄淋其实还不满足于此,他希望把这个空间变成剧场,让走进来的观众变成艺术家,成为弗洛伊德意义上的合法的精神病患者,寻找你们自己的白日梦。
 
 
 
《生活的积木No.6》互动装置(展览现场) 黄淋±N 2013-2023年
 
 
《生活的积木No.6》互动装置(展览现场) 黄淋±N 2013-2023年
 
 
7号展厅展出互动装置《生活的积木》,主题是“空间辩证法”。《生活的积木》是一间结构制造工厂,在这个空间中,黄淋邀请大家一起参与空间搭建。黄淋选用大量异形木制边角料,邀请参与者搭建自己的结构,制造自己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注意,“生活的积木”正在暗示我们的生活,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偶然相遇会改变日常生活的轨迹。前一位参与者搭建的结构,很可能被后一位参与者打乱重组。结构改变,空间随即改变。策展人王志亮博士把《生活的积木》呈现的这一“结构-打乱-重组……”的往复循环称之为“空间辩证法”。
 
 
 
《10万个黄淋》文献档案 黄淋±N 2013-2023年
 
 
《10万个黄淋》文献档案 黄淋±N 2013-2023年
 
 
在展览的最后,观众将会遭遇黄淋持续10年的一个互动项目档案——《10万个黄淋》,主题被设定为“万向链接”。黄淋在2013年开启了《10万个黄淋》项目,这是艺术家彻底打开自己的一次系统性尝试。如果正常的流程是艺术家黄淋创作作品给观众看,那么《10万个黄淋》则是这个系统的颠倒。黄淋提供自己的照片或在现场当模特,让观众任意涂绘他们印象中的自己,于是一种反向的链接就生成了。正如本次展览的关键词——开放的作品,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创作者。
 
 
开放的黄淋&开放的作品
 
文/策展人 王志亮
 
1962年意大利学者安伯托·艾柯提出了“开放的作品”概念,1967年法国学者罗兰·巴特宣告“作者之死”,从此,那些呼吁观众一起创作的艺术便有理有据地汇聚到一起,成为一股潮流。黄淋的艺术实践既居于这股潮流之中,又呈现出别种样貌。
 
黄淋解除了作品的创作权限,于是便有了“黄淋±N”。
 
2008年,黄淋开始邀请,甚至雇佣他人在画布上随意涂写,并且署名“黄淋±N位参与者”,这便是“黄淋±N”的起点。“±N”意味着黄淋开始创作“开放的作品”,邀请观众参与创作。创作权限的解除是多维度的,包括艺术家身份、材料选择、创作方式和作品形式。黄淋让渡自己的艺术家身份,同时凸显参与者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创作方式,决定作品的最后形态。
 
我们在展厅看到的面具、拼贴人物、被包裹的物品、实验服装、待完成的积木搭建等都来自“黄淋±N”。“N”是无限多的参与者,也指不能被穷尽的创作材料,又代表多样的意义。本次展览包含五组大型装置作品:《问题花园》《人间乐园》《“童-言-无-忌-”》《生活积木》和《白日梦》,分别呈现“黄淋±N”的五个核心观念——偶然相遇、废料唯物主义、游戏何为、空间辩证法和梦境剧场。
 
 
 
《异形巨偶》装置  黄淋±N 2023年
 
 
500+共创者署名墙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