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徐累:用时间造景,他在威双中国馆里“剪辑”古今

时间:2022年04月19日 作者: 来源:在艺App
 
徐累《Correspondances》现场展示方案之一(模拟图)
 
 
 
 
 
寻找绘画所不能代替
的表达方式
 
 
Q:为这次参展作品考虑过什么备选方案?
 
A:2010年,我受策展人唐克扬的邀请,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他想让我一件作品,表现中国人的观看方式,我做了一个装置,是可以移动的,风景也随之发生变化,但那个是手动的。
 
这次我想做一次升级版,内容上更聚焦,手段上加入机械的成份。原来有个异曲同工的方案,类似于走马灯的方案,内外可以透视,也可以相互转动。但最后因为时间紧,又受疫情干扰,没有办法实验、实现,就调换成目前这样的方案。
 
 
明崇祯闵齐伋六色套印《西厢记》之白马解围 走马灯
 
 
 
Q:是不是觉得走马灯的效果会更好,没有做出来有点可惜?
 
A:也还行。走马灯更像雕塑,目前做的这个东西像长卷,更有“时间”的维度,观看的方式更带“静观”的意思。
 
有了机械,现场就不单靠想象,还有游戏感,这是绘画所不能替代的。当然,还可以通过更先进的多媒体的手段来完成。但我觉得还是不要过于依赖高科技,那是另外一件事,也不是我所擅长的。
 
我个人还是愿意比较笨拙的方法,好比小时候搭积木,那种手工的感觉,唤起游戏的经验,在原始和机械似与不似之之间,可能更本真一点。毕竟,唤起人的本能意识,需要朴素的诚意,而不只是技术手段。
 
Q:如果技术参与的太多,离自己就远了。
 
A:是的,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担心过度科技会影响对内容的注意力,最主要是我不具备那样的想象力了。
 
Q:信息科技统治一切的时代,需要有这些朴素的东西来反抗的。
 
A:装置作品与绘画,相互不是简单挪移一下就可以的,它要具备唯一的指令,做最适合的、最准确的。但这不是说,内在完全没有逻辑,不是的,理由是不变的。有人会以为,画家做装置是不是赶时髦?
 
其实一个人有许多愿望的表达,是多一个窗户,都在一间房上,彼此能透风,我还有更时髦的东西准备做呢,不要吃惊,做稳了就好。
 
Q:目前在忙些什么?
 
A:刚做完一件大的作品,绘画和装置结合,甚至用上了文物作为内容一部分,五月参加故宫的一个大展。内容通过两件古画的观念,讲的“世界”的相遇。
 
 
 
徐累 世界的重屏(局部) 绢本 300 x 220 cm 2021-2022年
 
 
 
Q:“无法从类型上归纳,也没有人把他视作同类”,怎么看媒体对于你的总结?
 
A:哈哈,早年是这样,现在好象好归类了吧?但我其实是不合群的,我周围也有一些朋友是不合群的,但我们是好朋友,也没有彼此妥协。
 
Q:妥协是不是等于不敢创新了?
 
A:其实我已经到了妥协的年龄。越来越发现,艺术史上需要妥协的地方太多,来不及妥协。妥协是为了站在今天的位置,将古代与未来弯曲,再碰到一起。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