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廿四味:珠三角32位艺术工作者的年度计划

时间:2020年03月18日 作者:黄紫枫 来源:ARTDBL编辑部
 
 
 
皮道坚:人活着必须思想
艺术批评家/美术史学者/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于我而言,2020年没有好消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糟心,尽管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是否会有好消息。话说回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反复证明:坏消息同时也是好消息,希望能尽快应验了那句老话:“否极泰来”!
 
2019年11月底我在红专厂的工作室与红专厂一起被莫名其妙地扫地出门,疫情过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重新安置我的工作室。疫情延缓了我安置工作室的日程,却给了我关于思想与生活关系的深刻启示。这不仅指疫情空前地引发了人们对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关系的思考;也因为疫情使我得以安静地阅读了《陈克文日记》、《朱自清日记》和陈白尘的《牛棚日记》,从这些日记中的私人生活观察到的历史变动,令我感触至深,坚定了我从思想史角度探索心灵世界的决心。科林伍德关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一直是我批评写作与策展工作的座右铭,比如在我看来陕西画家崔振宽的焦墨山水就是中国当代思想史中的一个画学个案。今年我将应广东美术馆之邀策划大湾区当代水墨展览,主题与当代水墨的社会学叙事有关,但切入的角度是思想史的,这是疫情给我的启示!
 
疫情让我坚信人活着必须思想,只有独立的思想才能证明你活着!
 
 
 

沈丕基:无为而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艺术家
 
 
在主动闭关与被动禁足之间,产生了不同的体验。被动两个月没有出门的感觉还是比以前焦虑了,有关疫情信息的大量阅读对情绪影响很大,是一种不一样的眩晕感,甚至开始对数字、文字、图像都产生了厌倦,但每天还是要打开手机关注着疫情。本想利用这点时间好好整理未完成的工作,但实际情况是什么也做不好,就干脆什么都不做了。
 
好消息就是听说有两个月的房租补助,坏消息就是南头古城的空间不在补助的范围内,不管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生活还是要继续。
 
这二十年高科技在迅速发展,虽然新媒体视觉艺术形式变化多端,但声音系统几乎不变,数字技术取代不了太多声音技术上的问题,而声音艺术还是一直处于实验先锋的状态。中国传统元素很丰富,还没有被真正挖掘运用到当代艺术上的有很多,相信越深入传统越能找到一些精髓来转换,如何放大这些元素仍然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传统元素本身和实验性艺术也是一个矛盾体,其实都是双向地在和时间赛跑,所以必须花很大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个人重心还是会放在声音艺术体系上,做一些声音观念的装置,作品还是要放在有更大效果的地方去展示。 
 
当公共卫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公共艺术显得滞后无力,但个体精神需求上的艺术是有作用的。相信所有人在“闭关”状态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消除寂寞无聊的方式,人人在家都是艺术家,此刻可以理解的是艺术抄袭行为只是为了模仿而产生的原始快感,大众自我消解的能力都很强大。对生活的提升这个问题没办法计划,对于一个有“病毒”的环境,不时地自我隔离一下挺好的,玩实验性艺术的人,往往只是为了在一种审美疲劳状态中寻求着一点突破性的刺激。艺术创作每前进一点都很难,对生活本身就缺失的深圳而言,大家都很忙,都能停下来相互交流与慰藉,算是生活提升吧。    
 
 
 
 
沈少民:我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
 
艺术家
 
 
疫情的原因直到现在都无法正常工作,2020年原计划的两个境外个展现在看都要推迟。
 
 
好消息是我还活着,其它都是坏消息。
 
今年的计划就是修改以往的计划,自由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比艺术更重要。我会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身体,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
 
我所信奉的原则,就是,质疑一切!
 
 
 
 
孙晓枫:删繁就简,悲欣交集
中年人/爱烹饪/艺术爱好者和工作者
 
 
疫情似乎是不期而遇,其实是情理之中。好消息就是坏消息,坏消息就是好消息,无论什么样的消息都是提醒你改变的时刻到了。
 
疫情强化了我的危机意识,与此同时也让我明白如何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在狭义的学校教育中,这种教育恰恰是最为缺失的。从疫情爆发、明朗化、到现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对个人的深入检讨中,从新明确个人、艺术、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社会叙事中个人性有价值,但个体很渺小,个人创作过度的自我描述是很操蛋的,只会让自己显得猥琐。一旦把生活和艺术中毫无必要的负担和累赘卸掉,简化人际关系,摆脱对艺术附加价值的迷信,争取更多一些独处的时间了解自我,这样大致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
 
社会不需要太多的艺术,包括展览、艺术家和作品,现在是“文创”泛滥,“艺术”过剩,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太多了,前面那五年,多少艺术场馆的诞生死亡,多少巧言令色的展览此起彼伏,艺术圈生态链的每个环节都“生意兴隆”,各种奇技淫巧层出不穷,看似繁荣,但真正有思想价值的展览和艺术并不多,这种资源浪费是不可估量的。疫情就是停止美术馆、机构、个人制造垃圾。瘟疫就是社会得了一场大病,不但是针对机体也是针对思想和精神。我对自己工作计划的设定就是在反省中做各种减法,慢慢集中到一点,专注而精简,让生活和艺术变得更简单。
 
 
 
 
王璜生:认真做事,顺其自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
 
 
疫情对原定计划中的工作影响还是蛮大的,特别是原定在4月初举办的“新美术馆学国际论坛”,不得不延后了;而“泛东南亚当代艺术三年展”的筹备及前期系列项目活动也受到很大影响。不过,一些可以远程的工作如博士生毕业论文指导,及学生的网络作业等,都照常进行。而疫情又让美术馆的工作向新的领域拓展,如网上展览与公共教育活动等,广州美院美术馆所做的“疫情期间的我与我的书”系列项目,很有生命关怀的现实感与思考性。
 
原定2月16日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幕的《王璜生:呼/吸》大型个展,因社会性的“呼吸”成为了普遍甚至全球问题,这个展览也具有了预言性与隐喻性。展览的延期举行,这不知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我近期创作的《疫期日记》系列,将补充进未来展出的《呼/吸》展中,构成更丰富饱满也更具现实性的展览内涵。
 
2020年,我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的《新美术馆学》刊物希望能够编辑出版两期,“泛东南亚当代艺术三年展”的筹备与推进也是工作的重点。个人的事情主要是系列作品《之间》、《述影》、《日课》等将参加4月中在意大利米兰大皇宫博物馆的国际展览;6月中个展将在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进行,《呼吸》、《疫期日记》等将是展出作品的一部分;上海龙美术馆的《呼/吸》展有可能改在9-10月份举办。由于疫期闭关,有时间整理了压在抽屉角落36年,1984年作为一个“小城文青”,骑自行车珠江溯源3500多公里途中撰写的九万多字日记,以及国画写生、速写、摄影作品200多张,编辑成《珠江溯源记》,将交由出版社出版发行。
 
最近阶段,安静回归自己,回归内心,这是最重要的生活与生命的提升。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