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难忘2020 | 那些走了的艺术家们,那些真实的过往

时间:2020年12月30日 作者: 来源:澎湃新闻


廖炯模(1932-2020)

 


廖炯模

2月16日,知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今上海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系系主任廖炯模教授于清晨4:30因病在上海华山医院辞世,享年89岁。
廖炯模,1932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祖籍中国台北。195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历任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教研组组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系系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童年走过的路》《延边秋色》《馨》《萌》《祖国的声音》等,出版有《水粉画范本个人专集》《廖炯模风景画作品选》《上美·足迹-廖炯模》等。
廖炯模除油画创作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创作大量电影海报,如《甲午风云》《五朵金花》《刘三姐》等,影响极广。
“先生这个称呼已经久违了,似乎早就渐行渐远,这个时代是一个老师过剩的时代,但唯独缺少先生。先生已经背过脸去,那个年代连背影都模糊了……廖先生的一生远离功利、官场,严格遵守着传统礼仪与文化规范,平静中有着对道德堕落者的鄙夷,对时风日下的担忧,对艺术虚无主义的批判,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人世间的关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导,原油画系主任姜建忠在撰文回忆与廖炯模先生相识点滴与感念时如是写道。


张浦生(1934-2020)

 


张浦生

 

2月21日,原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老师,因患胆管疾病去世,享年87岁。
张浦生,1934年出生在上海,1953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57年,张浦生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被分配到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后江苏省文管会跟南京博物院合并,张浦生被调到南京博物院工作。
张浦生一辈子似乎都在跟瓷片打交道,早年做着收集和研究陶瓷工作,步入暮年仍在传播瓷器知识。其独特的瓷片教学法培养了众多古陶瓷研究专家。
张浦生生前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曾说:离开了“瓷”,人就像掉了魂。他四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博工作,擅长古陶瓷鉴定、研究、传授。从1980年开始,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以及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等单位担任客座教授,传授中国古陶瓷鉴定、保管知识,培养出数千名学生。


余秉楠(1933-2020)


余秉楠

9月24日,艺术设计教育家、设计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余秉楠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余秉楠1933年出生于上海,195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后经中国文化部的考核,余秉楠被选派到民主德国学习。
余秉楠是新中国第一代选派的留学生。学成归国之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出版了多本设计书籍,也成为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人。
“友谊体”是余秉楠的成名之作,也是对中国十分有历史意义的一套字体。作为中国人设计的第一套正文拉丁字母,友谊体在历年内获得了谷滕堡终生成就奖(余秉楠是首位亚洲获奖者)、“当代最佳印刷字体”奖、德国文化部长奖、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奖等多个奖项。
1962年,余秉楠以优异的成绩从莱比锡毕业。回国之后,余秉楠加入了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参与了为《辞海》设计的“宋一”、“黑一”和为《毛选》设计的“宋二”、“黑二”。1963年,余秉楠为《辞海》专门设计了一款拉丁文字体,名为“辞海细体”,该字体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套拉丁字母印刷活字。1987年,为了甩掉以往宋体的“角”,摆脱机械感,余秉楠通过马克笔的反复书写试验,最终创作完成了一款名为“圆宋”的印刷字体。

 


《辞海》的字体,宋一体、黑一体、宋二体、黑二体

 

1992年,余秉楠成为首位进入国际平面设计联盟的华人设计师。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