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小清新美学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

时间:2016年08月16日 作者:朱其 来源:金羊网

朱其 著名评论家
 
    这些年在各种青年展、拍卖、艺博会中出现了一批小清新美学的艺术作品,不少策展人、批评家将此看作一种当代艺术。将小清新看作当代艺术,这是一种误导,因为当代艺术是先锋的、另类的、叛逆的。

    随着当代艺术更广泛地被接受,“80后”“90后”开始加入当代艺术的阵营,他们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小清新”美学和游乐园装置。这反映了美术学院的艺术训练和社会影响的结构性缺陷。一方面,装置艺术、新媒体和观念艺术的形式训练成为美院的一门新课程,年轻一代普遍学会了国际上流行的多媒体形式;另一方面,美院缺乏文史哲的思想训练,公众文化充斥着消费主义。

    在上述背景下,年轻艺术家制造出大量流行美学与多媒体装置结合的作品,这些装置类似酒吧的另类装修、舞台美术或者游乐园装置。“游乐园”装置式的当代艺术缺乏先锋、另类、叛逆的内容,逐渐被消费主义文化的小清新美学所取代。显而易见,小清新美学也不具备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因为当代艺术的精神指向是先锋、另类、叛逆。

    先锋、另类、叛逆是当代艺术的精神特征,当代艺术是当下时代的“先锋”,它一定是小众的艺术。有些先锋艺术过了十几年后,成为一种被重复模仿的套路,这种“先锋”就不再是先锋了。有人将一些由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归结为“先锋已死”,认为这个年代没有先锋了,或“先锋”不再可能,这是一种“死亡论”的翻版。

    “先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如果按照过去的形式上的先锋特征去识别,它显然消失了。但实际上“先锋”总是以不同形式和思想一再出现,只是它永远不在大多数人的视线内,等其被大多数人关注时,它已是一种以流行风尚浮出水面的“过去的先锋”。

     还有一种先锋是隐藏在大众文化外衣下的,公众不太容易识别它的“先锋性”,“二战”后,先锋艺术不再以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贫穷艺术等与大众文化在形式上差异明显的方式出现了,而是采用大众文化的“表皮”,在叙事和观念上保持先锋,这样“先锋”就能通过商业系统深入公众,并获得市场收入。比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叙事上非常“先锋”,但公众未能透过表象识别其中的深层探索。

     社会对先锋艺术的认识,同职业圈层的艺术认识有一个时间差。比如,社会和媒体认为只要使用了行为艺术、Video等形式,就是先锋艺术。这是一个信息时间差造成的误解。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这种艺术形式刚刚兴起,只要使用了这一形式,不管内容如何,都可算作前卫艺术。但行为艺术、Video成为艺术界普遍使用的形式时,就不能再以形式作为前卫的判断依据。

    另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误区,是把“当代”的含义理解成“时尚”,“小清新”美学即是一例。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直面痛苦的现代性文化。小清新美学中不包含对痛苦的深度观照,它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将自己塑造成接近宠物的可爱化,以从众的方式成为多数人美学的一部分。在多元主义的社会中,小清新美学有其存在权利,但它缺乏批判意识。

     当代艺术不应被理解成一切等同于时尚的泛当代文化。经过20世纪,当代艺术的“先锋性”已构成一种“新传统”,但这不是说,它因此是一种多数人的时尚艺术。当代艺术的基本特征仍然应该是先锋、另类、叛逆的,因为先锋是人内心的一种需求。但先锋艺术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变化的。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