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悲催的中国式策展人,你该如何存在!!!

时间:2016年07月14日 作者:无名氏 来源:Randian

    然而,要说行内只是暗无天日亦非实情,也有较为开明的机构存在。例如,一家在上海的美术馆的一位策展人告诉我说,他们以相当独立的方式运作,同时在最小限度上与他们的资助方——政府机构或者其他派系——发生矛盾:“我们没有任何来自馆外的指令。我们每年向主席及委员会提交一个年度报告,但他们并不介入馆方事务。他们并不给你一个现成的项目命令你去做。他们会提出一些批评。虽然他们有权这么做,但他们还从来没有否决过任何一个展览提案。”

    这位策展人与我采访的其他大多数人不一样,他感到自己的策展专业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甚至提到组织中的前辈在称呼他的时候会使用敬语——这是略微超出他本身年龄所应得的尊敬。

    “我可以做自己的规划,在大型展览上出力。我自己的项目被很好地接纳了。最重要的是,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和意见受到尊重,体现出了价值。对于策展人和评论家来说这是最要紧的事情。”

     作为曾在多类不同展馆环境中工作过的人,他习得了一些不错的生存策略:“我很能察言观色,捕捉信息。我与大多数事务保持距离,从不过分接近。如此一来,你就能保护自己。最好是与方方面面都保持良好关系,两边取巧,八面玲珑。”

     他也认为策展人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来,并且切实地贩售他们的理念:“我觉得多数策展人必须拥有一个更强的性格,更加实际地把东西推出来。在整个进程中,策展人被排挤是很自然的。有时候策展人没有夺目的学院背景,而文凭在艺术界也是必要的硬件。他们要让他们的实践变得更加有说服力。”

    他还相信,藏家会与时俱进,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容许策展人来管理他们的收藏:“起初,你会觉得自己来管理这一切就好;慢慢地你意识到最好还是请人来替你操心。被雇佣的人当然得拿出十八般武艺来说服雇主相信他们能把活做好。说到底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也许到了下一代人一切才会变好。在藏家的家族后代眼中,藏品更多是先人遗物而非自己的所有物。举例来说,对于你自己刚刚买来的一只包,你不过是自己拿来用罢了;但如果这是一只你妈妈送给你的柏金包,那你大概不会轻易使用,而是会把它好好地保存起来。”
 
 
 
    与此同时,有许多策展人逃离本行,投身其他领域:例如独立创业或者为画廊、拍卖行工作。正如纽约哈莱姆画室博物馆的塞尔玛?金所说:“为此实践在一个机构中的存在寻求途径可能是另一回事。这犹如处身一段情感之中,你是肉食者却和一个素食者结了婚。在一些途径中,这完全没法办,但还是有其他途径存在。”独立领域是艺术界的重要孵化器,这确实是事实。但问题在于它不过是食物链的一环而已。通过吓跑人才,我们的私营展馆极大地破坏了艺术生态——谁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策展人呢?谁来运营和支持大量的展馆呢?在接下来的年头里,哪些美术馆工作者会将其职责要务纳入政府的文化事业发展呢?让一群人偶或傀儡来干么?

    [1] 马琳科拉、保拉、史陀、罗伯特等编:《我们如何做,我们做什么,我们不做什么,‘今日策展:想象中的实践性公共责任》,费城首创展,费城:二零零一年,第十页。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