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贡布里希:抽象艺术为什么会流行?

时间:2022年02月14日 作者: 来源:前线
有理由说,主题给艺术带来的并不仅仅是“附带的兴趣”,还包括另一维度的关系发展。不论哈默尔顿先生记载的古典画家怎么认为,作品母题——不管是人体还是静物——确实发生了变化,在它们转变为形态与色彩时被变形或扭曲了。这种情况,正如毕加索和克利始终明白的那样,都属于我们称之为绘画的复杂结构。
 
只有允许形式在时间的维度中发展,例如在电影媒介中那样,才能公平地把纯粹的形状和音乐相比。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的《幻想曲》[Fantasia]的不成熟和肤浅使音乐和绘向这两种艺术的对垒有些蒙羞,而其他实验义那么难于在公众生活中一见,这或许挺遗憾的。可能存在这样的电影:其中形朝着一个目标发展,有如交响乐的主题,在这儿冲高,发出意外的光彩;在那儿收缩,阴暗沉郁。这样一种艺术甚至有可能逐渐形成规范的框架,就像西方音乐那样。那是一种期望的系统,哪怕音乐家反对这个系统,他也得在这个系统中创造音乐。我们怎么知道这些实验何时才算成功呢?只有当它们本身被我们欣赏,而不论历史原因,就像我们欣赏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一样,这艺术实验才算成功。那句臭名昭著的“我对艺术什么都不懂,但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常常被讲述艺术欣赏的书籍批为荒谬之见。然而,它或许能成为一种新艺术的奠基石。
 
 
卡斯泰拉尼作品
 
 
卡斯泰拉尼作品
 
 
 
我选择音乐理论来说明非具象艺术并不是因为音乐是唯一的非具象艺术,而是因为音乐是最古老同时也最清晰的非具象艺术。我知道还有别的非具象艺术。例如,笔迹学[graphological]艺术是以符号和笔迹的富有表现力的特性为基础,还有烹调艺术则依赖于色素的赏心悦目。所有这些都含有一定的真理,甚至一丝平凡琐碎。它们应当得到验证,有时甚至应当在实验室里进行验证,以便了解它们究竟能把我们带到多远。我们为什么要固执地坚持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对立?这种对立只能使艺术变得隐晦、本能。而且肯定难以接近理性的讨论。这是遭到沃尔特·帕赫抨击的廉价美学,在心理学和历史学里都找不到根基。许多科学家都曾证实创造性的梦想在他们的科学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梦想通过艰苦和富有灵感的工作,被锤打成理性的理论。另一方面,许多艺术家在运用智性的力量时都显出了足以与科学先驱们相匹敌的洞察力和专注力。认为艺术只是纯粹情感的宣泄,是一种表达或者一种自发的本能,以及《笨拙》杂志上多兰(对艺术)的信仰,这些都是浪漫主义对灵感的信仰的一个低劣变体。
 
 
 
 
两千年前,圣保罗曾经面对过相似的变体。参加基督教第一次集结的教众们经历了奇怪的狂热,他们“用方言说话”,念叨着仿佛受到神启的喃喃之语。而所有出于类似情形,急于用方言讲述艺术的批评家都应当深思使徒保罗在《哥林多人前书》中写下的话:
 
弟兄们,我到你们那里去,若只说方言,不用启示,或知识,或预言,或教训,给你们讲解。我于你们有什么益处呢?
 
就是那有声无气的物,或箫,或琴,若发出来的声音没有分别,怎能知道所吹所弹的是什么呢?
 
我感谢神,我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
 
但在教会中,宁可用可听懂的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万句方言……
 
 
康定斯基作品
 
 
康定斯基作品
 
 
这些话在那些终于摆脱了语言规范的狂热激进分子听来,想必是多么反动啊!但我们不禁要想,假如前人不曾筑起一道堤坝阻挡住非理性的潮流,使教会得以使用和保存这些文本和原则,从而以此为根本基础复兴理性,假如不是这样,那么西方文明怎么会麦存下来?
 
 
 
关于作者
 
贡布里希,全名: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1909—2001),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出生于一九O九年三月三十日,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移居于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早年受教于维也纳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39—1949年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侦听部。1936年和伊尔莎·海勒(Ilse Heller)结婚;一子。2001年11月3日在英国逝世,享年92岁。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