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马可:寻找一种生活方式,连接过去和未来

时间:2016年08月19日 作者: 来源:搜狐艺术频道 
 
 
    这些田野调查的范围和方法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马可:以往我们的调研范围里面对中国的西南省份比较多,比如四川、云南、西藏、广西、广东、贵州,相对东部沿海因为经济太过发达,所以很多的传统手工艺已经不大能看得到。
 
    我们自己每次出行之前会做调研,每次出去基本上会带着一个课题,比如我们空间开始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做过土陶、百年篮篓展、手做油纸伞等等。每次带着这样的课题会做很多基础调研,之后确定了调研地。比如这个项目在中国目前哪些地方是最有特色的、工艺水平是最高的、历史最悠久的、积累最深厚的。我们就会锁定这些区域,制定调研计划,比如行程。然而案头的工作只能锁定区域,却无法知道具体到哪个村、哪户人家。更多的信息是抵达当地以后,只能跟当地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会给到一些线索。于是我们会顺藤摸瓜到更远的地方,再去修订我们的行程。因为这些东西是在网上根本查不到的。
 
    事实上,很多民间手工艺人并没有知名度,只有当地的老百姓口口相传,有一些人知道他,但他也不是什么有名的传承人。调研的时候我们锁定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我们比较不会去找非遗传承人,因为他们太有名了,找他的人太多了,慢慢的他也去全国各地出席各种活动,他已经不那么专心的去做他的手工艺了,然后逐渐就变成社会活动家了。但是我们想要找的是很全神贯注的还在做着这项手艺的人,并且甚至是赖以维生的,是他养家糊口的支柱手艺。以前在乡村里面,手工艺人就是靠自己的手艺吃饭的,是他这个家庭的收入和生活的整个经济来源,所以他投入的用心和专注度是不一样的,他和一个兼职或者业余爱好的人投入的精力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这些被你找到的民间手工艺人,对你们的到访是什么态度?
 
    马可:大部分人,大概60%的人是很乐意教年轻人、对这门手艺感兴趣的人。当然有一小部分人还是保守的心态。比如说你不是我自己家里的人我就不愿意透露,这样的也有遇到,但是少。为什么呢?传统手工艺人是有行规的,比如传男不传女,传自家人不传外人,因为过去是饭碗,传给别人你就会面临竞争,饭碗就不保了,所以他们会有这种保守意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即使他们愿意教,都没有人愿意学。过去为了谋生,很多人想拜师学艺,师傅也要很慎重的选择,找一个能够真正用心学的好徒弟,还要看有没有天赋。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没有人想学,年轻人都沉浸在社交网络里,真正热爱手工艺的不多。所以我们找到的手工艺人大部分会毫无保留、事无巨细地向我们演示、说明。
 
    让对方演示,你们做记录?
 
    马可:我们做任何一个调研项目,整个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采集,我们都要跟着去跑的。就好比说我们那个伞(手工油纸伞),伞上面要用树叶去染成黄色,那我们就让他带我们去找那个树,他就会带着我们去爬山,所以你看到那些树叶都是我们这样带回来的。回来又蒸又煮把染叶做出来,再刷在伞上面,从原材料的采集到最后的工序,整个过程全部都要跟的,并全部要记录下来。老手工艺人每天都在去世,就像我们这次调研伞,1月份我们去拜访了当地非常有名的制伞工匠,但是他已经90岁了,而且已经病到爬不起来了,我们去拜访他,连交流都很困难。因为他身体已经很虚弱了。3月份我们正在筹备这个展览,还没有从珠海出发的时候就得到消息说他已经离开了。
 
    这样的调研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马可:至少半个月。在当地同吃同住。我们下乡的时候在农民家里都是打地铺的,因为他们也不一定有房间能够给我们住,那我们都是带着睡袋的,很方便,但是我们很快乐,因为我喜欢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比在纽约、巴黎看很高雅的时装秀我觉得要开心很多,因为我接触到的是这些特别朴实的农民。
 
    我们去调研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我是谁,因为我从来不会告诉对方我是什么背景,我们的调研员也不会说,都是隐姓埋名的。我的身份是老师,他们(调研员)是学生。避免节外生枝。在村庄里,来一个外地人是特别显眼的,对你是什么人都很好奇,如果把我的真实身份暴露出来,就会引起村干部的关注,可能还会向上级汇报,到时候再派来县长什么的再接待你这个事情就麻烦了,对我们的调研来讲是一种干扰。我只希望我们能够特别接近这个手工艺人,让他把我们当成普普通通的人,这样的话他们会特别自然,会很放松的呈现。
 
    你如何理解今年中国馆主题“平民设计,日用即道”?
 
    马可:“平民设计”是网络时代必然的趋向,信息、资源不再是为少数人所垄断和控制的特权阶层才能够享有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发声的能力,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代一个特别美好的事情就是每一个有想法的人,每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他们都能有机会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世界越来越平等,越来越民主。设计师更多地服务于大众,关注更多人的需求,而不只是为特权阶级或者地位很高的人去服务,我觉得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日用即道”跟我十年来一直做“无用”的创作有很密切的关系,我对这个也是非常非常认同的。我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过程中,最开始也是从中国的经典著作里面,通过阅读去了解。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关联呢?我是带着这样的一个疑问在民间从事手工艺调研。
 

无用家园卧房
 
    手工艺其实就是服务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层面的用具,包括服装在内。传统手工艺背后的支撑点,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有这样的价值观,才有手工器物的制作方式。传统手工艺其实是群体合作的东西,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互帮互助,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我们需要彼此互相的依存,这样的一种关系,也是人与大地、与自然之间的依存。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必须善待你,人类必须善待自然,自然才会给人类风调雨顺。如果我们无限制地去破坏自然或者向自然索取,那我们的回报就是地球的污染和环境的恶化。这些都是符合中国佛教里面所说的因果关系,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所有的现实世界都离不开背后真正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我们现在处在文化断层的阶段,过去几千年来的文化,流传至今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我们现在想要把这个断层连接起来,去找到我们是怎样的一脉相承,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从古老的文明走到今天。我想要把这条路修复出来,让我们能够连接过去和未来,我们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个修复工作。日用即道,我们找到的途径就是日用,通过在民间的调研,还有传统的生活方式,恢复我们对过去的记忆。
 
    为什么我那么热爱农耕,是因为只有农耕能够让人和天地联系起来,但是我们在城市里的生活,人和自然是分离的,城市把我们放在一个完全人造的环境里,我们每天见到的东西都是人造物,都不是大自然原本的状态。无论今后我们的智商和科技怎么发展,人类始终是自然的产物,我们始终是自然的孩子,不可能逾越自然或者凌驾于自然之上。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