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美在何处?

时间:2015年01月12日 作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3、审什么美?
    审美以前是欣赏。
    但美这个词非常含糊。我们知道艺术起源于感知,表达起源于需要。
    郑也夫说,开始的时候语言简单,美这个词以一当十,我们就把一切舒服的统称为美。
    奇怪的是一个搞美术的人怎么会不在意美?
    他在意成因。
    美术的思维递进过程是很有意思的。感知后就有了观察,然后开始描绘,即便写实也是一种抽象,写意就更抽象了;印象派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反思,开始反思眼球这个器官了,这个折射元件很有可能是个谎言,梵高和康定斯基也发现的确这样,“阳光穿过你却改变了自己的方向”;改变太快了,安迪一看,前人已经把视网膜捅破了,索性一下就把这个思考直接推进了人脑里。猛得让人难以适应。
    这就用自己的生命追问出来了一个答案。美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都不是。
    葱的伴侣就是大酱。美人叼根葱也是大酱。人的伴侣就是感官。极度客观。
    美被剥掉伪装逼到了墙角,赤身裸体,无所遁形。
    这个时候,物品已经被剥光了,但它仍将产生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它将会产生思维。
    4、现象就是我们自己。
    现象是所有信息的统称。一个现象就是一个打包的信息系统。现在信息特别特别多,现象特别多特别多,所以我们讲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
    人人都是马赛克中的一块,虚构部分与现实物质开始产生对接,仿佛它们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信息将来会细密到这种程度——可以完全伪造生活。
    通常说安迪是一个社交达人。他也包装了地下丝绒乐队来跟甲壳虫PK。我们知道“人”是被“他人”给确定下来的。也就是萨特说找存在感。就像我们在这个网站里通过问答,来找存在感。他在最热闹的时尚圈追寻一种仿古的生活方式,跟邻居们产生大量交往,却独享自己安宁的小窝。接收到的信息是海量的,做出来的思考是独立的。
    这就让安迪所以成为了安迪。而不是别人。并没有多少人可以成为自己。而安迪通过自身做出了一个榜样,这就像悉达多乔达摩和耶稣基督一样。却只有他并不是神像化的。而是你我的。
    做安迪访谈录的作家说,他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到完全放弃“自我”,退到基本点,把自己磨得光可鉴人呢?这是个谜。
    所以在电影《黑衣人3》里甚至说他是外星人。
    他希望他是我们每一个人。他希望我们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
    这就是独特的安迪个体现象。你在商场、在街上、在网上都可以看见他。看到昆汀和周星驰导演的电影你也会想起他。最主要你坐在马桶上无聊的时候,你就会想起他。

责任编辑:陈姣姣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