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青年艺术之解读

时间:2012年08月08日 作者:陈佩华 来源:阿特网

      什么是新的?
      青年艺术之解读——理查德·维恩(《美国艺术评论》主编),阿特网Sophia记录。青年不只是年龄的年轻,还有心态的年轻,面向未来。这样就产生了艺术的新,新在哪里的问题?现在发生什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未来会发生什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他说信号自己不是艺术家,因为艺术家的责任太大了,首先要创作;其次还要维持生活;最后还得推广自己的艺术。
      他所在的杂志《美国艺术评论》已经成立100年了,他们在工作中有完整的图表,列出全球正在进行的展览,不只纽约,还有其他地方进行的展览;而且每一周列出10个比较引人瞩目的展览。
      在美国某系列艺术书中,请10位策展人推荐艺术家,一本书中记录了100位艺术家的情况,CAFA的“未来展”也是这种情况。包括策展人、艺术经销商、艺术评论家、收藏家会坐在一起品评,一般来说是从视觉来评论作品,很少看艺术家的简历。另一种是资格方法,比较安全,艺术经销商和收藏家用得多,看艺术家的简历,看年龄、他经历的个展、联展、收藏情况等等。残酷的现实是,从全球艺术状况来看,倾向于年轻艺术家,所以对新兴艺术家是好消息,45岁是艺术家事业的鼎峰时期。全球的收藏家、艺术经销商追捧30岁的新兴艺术家,但是对45岁仍然没有被发现的艺术家没有兴趣。
      进化的过程是随机的,是适者生存,在生化武器下,可能蟑螂比人类更能生存下去。对于“新”的追寻往往是无休止的,就像吸毒,开始时只需要小的剂量,然后更多,越来越多,结果变得很怪异,他举了个例子,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弗兰西斯· 培根把这幅画变异,表现了在人错中复杂的环境中的焦虑感。


委拉斯贵支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培根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17世纪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画的《维纳斯的诞生》,画的非常美;但是20世纪同一主题的作品发生很大变化,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同时要注意的是,波提切利终生未娶,德·库宁在结婚7年以后画了这幅作品。  


波提切利作品《维纳斯的诞生》

德·库宁作品


      创作需要做新的东西,不同的东西,慢慢就会变得很怪异,如辛迪·舍曼,开始是拍她自己,她把自己放在某个电影场景,她的新作品用木偶代替自己拍摄,作品非常怪异。   
      由于中国不能像美国一样对政治和社会进行赤裸的批判,可能更多走向纯粹的形式主义或者抽象艺术。
      他倾向于当代艺术的“存在主义”,一方面审视社会的生存,生和死。 
      最后他介绍了几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徐震、马秋莎等等艺术家作品,提到马秋莎含着刀片讲述她的成长史的那件作品,表现了言语是很危险的。
作为西方人,他觉得中国的民族性常在作品中出现,有些是从传统出发做出改变,另外一种是走机极端,进行实验性艺术,而且传统的力量很强大,不会因为有艺术家做视频或新兴多媒体艺术作品,而被忽视,并且都受到艺术家和公众的尊敬。
      中国青年艺术家和美国青年艺术家的比较,最大的相同点是开放的心态,愿意采用各种新的形势,甚至采用新的技术、媒体来表达。
      不同的是在中国选择的主题和方式、方法是有限的,而且特别表达中国的特性,而美国的艺术家他们不需要考虑这样的事。他们不会想着如何用美国的风格来表达美国的艺术,他们想的是表达新颖性,不是表达国民性。有些人忍受不住外部的压力而表现国民性,这没什么好说的。
      现在中国艺术家的主要问题是过度的产出,量过大,过多的重复。
      不一定得有资深的策展人组织展览,事实上有许多艺术家也有自己的市场,曾经就有艺术馆的合作部,邀请收藏家参观,绕过资深的策展人和评论人。有一点要注意的,艺术体系的结构决定了,收藏家是否要购买是关键。艺术体系充斥着金钱,就像我们的身体充斥着血液,他们希望确保自己购买的作品不只具有文化价值,还有市场价值。比起艺术家的自吹自擂,一个有30年经验的评论家会更可靠,他们更愿意听批评家的意见。
      艺术家应该关心你是谁,你的生活的情况;他并非藐视传统的艺术家,只是担心有些艺术家会因为外部的压力而画些民族性作品。
      艺术评论家不是告诉艺术家该怎么做,而是艺术家做好之后我对他的作品做出反应和评论。
      他以鲍勃 迪伦一首歌的歌词结尾,愿上帝的庇护与你同在,愿你能梦想成真,愿你能永远帮助别人,也接收别人的恩惠,愿你能早一把摘星的云梯,摘下属于你的那一颗,愿你永远年轻。

责任编辑:刘倩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