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艺术的“惯性巨人症”

时间:2012年06月09日 作者:陈颖 译 来源:艺术眼


弗里德里希美术馆一楼空荡荡的大厅

    在所有的双年展、三年展、四年周乃至全球性的大型群展中,创立于1955年、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卡塞尔文献展被认为是一场最严谨的、声明式的展会。当然它也能被看作是其它某种东西。从其策展人的勃勃雄心,到数量众多的大型室内外艺术项目,再到它占据的许多场馆,每一件与卡塞尔文献展相关的东西都是巨大的。这令即将于本周六拉开帷幕的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成为了宣告艺术界中一种令人困扰的发展趋势的一个机会;而这里的趋势则是:大。双年展已经呈现出了不规则地扩展及无处不在的状态;大大小小的艺博会也是同样的情况;而画廊的规模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大。那么,这样的“大”究竟对谁有好处呢?或者说它究竟有没有优点?
    画廊的数量及规模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增长,当时在阁楼里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迫切地希望能够在与艺术品创作空间相似的地方展示作品。画廊从那时候起就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老套——除了那些生存在曼哈顿东村舒适的店面中的某些“局外者”之外。


在兰德尔岛上举办的首届Frieze纽约艺博会

 

    现在的画廊则可以用巨大来形容;而很显然规模大起来了的画廊却并没能让艺术变得更好。如果说这种“大”产生了什么影响的话,那也是它让某些画廊更难维持自己的幻想,却还不得不支付账单。曾有谣传称画廊要求艺术家扩大其作品的规模和数量。我也曾听说过摄影师要求扩大照片的印刷尺寸以增加“震撼度”及作品销量。一切事物都紧张地开始朝最大规模发展,只为了能够满足某些人的欲望。

责任编辑:刘倩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