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根

1958  出生于上海
1986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
现居上海,任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主要个展
2016  “临空-蒋正根作品展”,喜马拉雅人文艺术空间
2014 “点苔——蒋正根抽象绘画展“ 可雅艺廊•南外滩馆
2012 “—︱漂移——蒋正根抽象作品展” 瑞士玛萨诺-帕斯库艺术空间
2010 “漂移——蒋正根抽象作品展” M艺术空间
2004 “线——蒋正根抽象绘画展” 泰国曼谷GALLERY55画廊
2003 “蒋正根抽象作品展” 比利时布鲁塞尔DV.O画廊

主要联展
2016   “中国线-当代研究展”,温州年代美术馆
2015   “敦煌-生灵的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2014 “另一种乌托邦——上海抽象系列•游牧” ,上海明圆美术馆,
2013 “墨测高深——2013当代空间水墨展”,山东美术馆,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2013 “零 界——2013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北京当代美术馆,天津美术馆,
2013 “墨测高深——2013当代空间水墨北京展”,北京当代美术馆,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2013 “意象——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开馆展”,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2012 “墨测高深——当代空间水墨展-巡回展”,天津美院美术馆,
2012 “墨测高深——当代空间水墨展”,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2011 “新抽象的表述”,上海M50-银石空间,
2010 “抽象之道——2010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2010 “离合之道——当代艺术家提名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0 “FACE——中国当代绘画展”,瑞典赫尔辛堡市瑞德贝克博物馆,
2009 “时空的经纬——中国当代艺术展”,上海2010艺术中心,
2009 “现场•一个与时空对话的艺术展”,南岸艺术中心,
2009 “中国蓝•文化节——中国当代油画展”,瑞典马尔默市,
2008 “时间•地点•人物-08中德当代艺术展”,德国驻沪总领事馆,上海徐汇艺术馆,
2007 “当代•呈现•上海”,上海五角场800”艺术空间,
2006 “都市•后园——06现代绘画沪杭两地联展”,杭州唐云美术馆,
2004 “上海抽象艺术大展”,上海明园艺术中心,
2002 “美国洛杉矶艺术博览会”,美国-洛杉矶,
1999   “上海艺术家作品展”,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馆,
1996 “亚洲国际现代美术作品-上海展”,上海美术馆,
1995 “上海现代美术作品展”,日本东京美术馆,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浮离画面两公分处的幻景---观
· 虚之中涌动的光柱
· 生物水墨艺术
· 临界的虚静与重叠的时空--关于
· 点苔与修行
· 抽象表现主义与蒋正根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生物水墨艺术>>
    当代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世界观。其中的引领学科是数字科技和生物科技,它同时也影响了艺术观念的变革和艺术方法的创新。在近期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展览的《墨测高深—当代空间水墨展》中,蒋正根、庄亚伦的生物水墨装置《稻田里的故事》,正是探索和开拓新空间的一个很好范例。

    《墨测高深》展所要求的空间不是仅限于我们通常理解的3D空间,而是存在于多维度的不同空间。这样就要求艺术家有综合、跨界的知识结构,从而使一个传统的文化形态生发出具有当代艺术精神新的语言样式。

     离开了笔和墨,水墨精神将如何在不同材料和空间显现,水墨精神又如何与当代高科技相结合,这是本次展览的焦点问题。虽然在过去几十年来,不少艺术家都在尝试水墨与空间的关系,并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基本还在一个视觉三维空间。而蒋、庄的艺术却进入一个生物的微观世界和一种偶发的水墨世界。除了传统的文化的元素,他们的水墨装置艺术融进了当代科技与生物元素;他们的实验既要开拓新材质元素的领域,同时又要使水墨艺术具有当代意义。蒋正根、庄亚伦的生物水墨装置《稻田里的故事》洞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用生物做艺术早已有之,但是和微生物一起做水墨,至少是《墨测高深—当代空间水墨展》的一个收获。草履虫作为一种单细胞动物,通常生存于水稻田这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环境里,与水稻共栖;人们用肉眼可以勉强看到它的在水中游弋和嬉戏的优美景象。而这并非就能简单地构成了水墨艺术或水墨精神,它是艺术家借助了材料与物像的空间形态转换才得以显现的,在中国艺术的审美中,被表现的物象是往往是通过艺术家赋予其艺术生命和精神意义的。同时,对材料形态的空间转换也是本届主题展览的基本要求。

    在艺术家的眼里,这种单细胞小动物,为了获得有限生存空间的可能,依靠自身微薄的力量且生长和繁衍着;而艺术家通过对科学实验的艺术转换,令其在数码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出近似于水墨画的景致和情韵。

    这样一个微弱的生命体,经过植物纤维的艺术构建与数码成像,就产生了我们视觉上所熟知的水墨语汇,这也是生物水墨艺术的由来。

    这个由草履虫参与并演化的生物水墨艺术,在它微观世界里不断地变化着,它丰富多彩的视觉图像是动态的,也是时间的,在它不可重复地时间流程中演绎着水墨艺术的神韵;并以生物水墨的语言形式反应了生物、生态相互依存的空间关系;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笔者以为在这个炫丽的生物水墨世界背后,真正让人兴奋并叹为观止的是,艺术家对艺术语言的扑捉与控制力,以及那种“见微知著”的洞察力。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画面语言所产生的古典神韵与现代精神的自然融合,以及其衍生的当代水墨精神。

    在这个由影像与装置所呈现的微观与视觉的空间里,半亩稻田在夜色中摇戈、耳边时闻乡野的流水与虫鸣;而草履虫在稻田中穿梭,且钩织出一幅幅令人称奇的水中墨韵……
 
 
  
平  杰
2012年6月
    平杰 (美国莱克基金会研究员、策展人,本次《墨测高深》策展人)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