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
1985 出生于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
2012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系,获硕士研究生学位
现居秦皇岛,供职于秦皇岛市书画院,三级美术师,河北美协会员,秦皇岛美协理事
 
主要展览
2018“再品黔山—蒋超山水作品邀请展”
2015“以心接物—走进学院-2015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展”
2015“乐山乐水-中国梦-水墨名家展”
2015 石家庄庄上画语举办“一品燕山”个展
2015 秦皇岛第二届青年美展并获铜奖
2014 秦皇岛市文联主办“海平面”展览
2014 河北省第七届艺术联展优秀奖
2013 秦皇岛第一届青年美展中获优秀奖
2012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展中获银奖并被石家庄美术馆收藏
2010 河北省文化厅主办“三年大变样”一等奖
2009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本科毕业创作中获金奖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西湖印象
· 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相关评论 更多
· 心 无 系 恋——写给侄儿蒋超
· 敬 畏 经 典----蒋超山水
·  翰墨要悖素天真——青年画家蒋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翰墨要悖素天真——青年画家蒋超山水画浅析>>
 
•光禾
  
诗意的绘画也许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一种诠释。
  去年的太行山之行为我与蒋超的“山水”感悟作了无形的中介。蒋超对途经山水的解读总是不声不响,你不主动惊扰他,他可能一整天都在与“山水”作着默契的交流:没有沉思状,没有乍言乍语,没有娇宠与戏说,更没有我们一行以外的游客看出,这个沉默少语纤细清朗的年轻人是位“山水”丹青客。
  但有导游聊起太行山周遭的人文地理,历史名人掌故,他又会出人意料的作答则个,且准确精当……后来得知他读研期间曾来太行山一带写生,并与当地攀岩取崖柏的诸多高手交了朋友。对郭亮村(电影拍摄地)的轶闻传说,山形品性有相当的了解,对山人乡民,风物俗俚有过深入的探究。 
及至品读到蒋超新近的“山水”丹青作品,尤其是他以大写意的构架,小写意的韵致,诗意的栖居,匠心独运的点染,玉成让人不忍“释卷”,流连忘返的“要悖”景观,才顿觉其“形见神藏”,“黑墨团中天地宽”的功底。
  在《青山无古今》中,观者可以遥感到远山如黛而清幽加许的张力;近崖伟岸而蓬生茂林威壮尽显。溪流潺潺自远古跋涉几近;动吟之声;纵横交谈之态,让人忆起千年古道滞重,古人步履维艰之韧途。今人则应不负青山之慨然。《曾得岩光作钓家》:布局颇得宋元之古韵,画面大部渲染出群山巍峙,流水悠然;而重心之焦则在下方只船钓翁:借“岩光”之倾泻,得一水之静谧。让置身浮躁陷坑的当下诸君條然自省,凸现作者警醒之深意。《远山笼宿雾》,则是借山水之隔,对“昨日”的眷顾与追索。其惦念顾盼之思,在右下角一须仔细管窥方清晰起来的微卑身影,其与大山重轭的奇巧对比,形成整个画面欲言又止的内力:“昨”—— 一方净土尤是,今回望曾借“宿”之处雾霭重重,于是叩问:是否尘世之举惊动了超凡的圣物?内在秉承的“宿客”情结与客观景象的对照,让观者油生对大自然的敬畏。 
我对其杜甫盎然诗意《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犹有怜意:杜乃唐代大儒,许多现当代书画家在杜甫诗的解读上尽人意者寡。而蒋超的解读似接近杜诗的原意:山路或隐或现,情思忽没忽显,水无常态而人心芜杂,世风不古,人亦何哉?!其画面右上端点缀三影,似谈似论,遥指远山;议崖高千仞莫高于民意?雾万重莫测于人心?此画与同期之作《溪山访友》图可作联袂,流连其间,让观者陡生杜诗“人生不常见”之慨然。
  而《无处江山不物华》,对山岩肌理的巧妙运作,形成远近不同的视觉享受,则深浸着作者对心中意会“江山”的宠爱:远亦可达,达心中之祈盼;近亦炙手,庭院不扫何以天下?念天地悠悠,美景无绝期;而人生苦短,更着青山育后人。《万壑冷浮银》,是构图与画意较为深邃的一幅。画上方对冰封“冷”的着意铺排;下方对虬枝坚韧凌寒的“骨健”凸显,红梅怒放不羁的礼赞,着一“浮”字鼎成对生命鸣啼的唱响…… 
也许,诠释绘画如同诠释诗歌殊途同归。但在解析当代青年才俊的诸多画作中,还是让我惊喜的看到,八零后新锐画家的修为准备与表达的精神旨向:“人文”元素与画作内涵的增强;古意新解的当代介入意识;阅读自然山水与胸臆抒发的高度契合,构成蒋超新近山水画的一大亮色。他对青山绿水的感知能力,他对“山水”画作的独到颖悟,在他“要悖”素天真的逻辑传导与探求中日渐成熟,虽短期仍不能达,但其心向往之。
  观其近作,诗意的绘画或许只是他审美诉求的特质之一。但其恳读“山水”的执著与“不放松”,“师造化以抒我情”的志向,或许成就他“山水”奇峰当临绝顶的神话。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