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新闻

隋建国个展“触手可及”登陆佩斯北京 呈现近年来最新创作

时间:2015.07.22 来源:中央美院

  2015年7月9日下午四点,隋建国在佩斯北京的个展“触手可及”开幕,展出了他近年来的最新创作,黑色奠定了整个展览的基调,艺术家以立体和平面两种交互讲述的方式,神秘而诡异地向观者传递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变化。
  
  位于主展厅,最大体量的一件作品《引力场》专门为配合佩斯的空间而创作,由泡模板制成的立方体组合而成,再在整个表面浇灌黑色石膏,为了将之完全覆盖,共使用了25吨石膏与25吨水。浇灌的石膏一直延伸到地面,形成漫延之势,这个长18米,宽8米,高度达到6米的庞然大物支撑起了整个展厅的气场,而在它四周,施工用的脚手架被保留了下来,使得作品的外部结构显得更为复杂。
  
  主展厅的另外三件作品《锥》、《回》、《条》分别是锥形、四方体以及圆柱体的几何形状,由聚氨酯积累和蘸漆而成。如果说主展厅的几件作品在形态上还可以看做是雕塑的话,那么副展厅中的八件作品则更接近于平面作品。副展厅中展出了八幅纸上作品,艺术家同样使用了聚氨酯这种材料,并分别以春夏秋冬、寅丑子卯来命名。聚氨酯和石膏成为这次展览展出作品的主要创作材料。和青铜、大理石等精良材料相比,聚氨酯和石膏显得有些“廉价”,而石膏更是常被用于雕塑创作的底稿材料,而非最终成品。在展览入口处的介绍中,写着这样的话:“在这里,‘廉价’突出了‘完美’的无聊与平庸,同时隐蔽地颠覆了艺术品在今天作为奢侈商品的功能,让物品的价值判断标准脱离成本,回到了物的本身。”
  
  隋建国一直是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被评论家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他的雕塑将观念与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艺术探索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处理方法、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
  
  纵观隋建国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会发现他每个阶段作品的特征变化背后一直可以感受到一种一以贯之的精神。从早期的“材料”时期作品如《地罣》,到后来的“符号”时期作品如《衣钵》、《中国制造》,再到现在的新作系列,隋建国的创作正在不断触及对物本身的哲学性思考,以及与“物”对应的自身身体与世界关系的反思。

责任编辑:阿特去阿特首页
我来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