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勋

1974  生于河北保定
1997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2000  毕业于中央美院研究生同等学历班
2001  进修于巴黎美院“安娜.罗歇特”教授材料研究班
现居北京,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研究生导师

主要个展
2017 “在物”谭勋作品展,天津北宁文化创意中心,天津,中国
2017 “之”谭勋作品展 ,Big House 当代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12  “个人方式” 谭勋作品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2008  “李明庄计划”谭勋作品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8  “寻.遇”谭勋张遇双个展,上海益昌艺术机构,上海,中国
2000   “失缺-平衡”谭勋作品展,空间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8“日常之上”谭勋 、沈烈毅作品展,杭州瀚阳艺术中心,杭州,中国
2018“丝路新语-博鳌国际雕塑展”,琼海,中国
2018“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8“中国水墨现场天津2018”展览,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中德建交 45 周年当代艺术展邀请展”,北部艺术区,德国、丹麦
2017“台湾国际袖珍雕塑艺术展”全台巡展,台湾,中国
2017“中国雕塑四十年•第一回展”,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深圳,中国
2017 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内蒙古美术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中国
2017“27 度角——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 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武汉,中国
2017“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 宝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7“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 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时代渐强音——2017 王式廓奖暨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无穷尽——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与现代语义的互生”,竹间书院,天津,中国
2017“授业与同修”第二回当代艺术邀请展,艺术方位,深圳,中国
2017“新丝路——2017 中国当代青年雕塑、装置艺术展”, 陕西亮宝楼艺术博物馆,西安,中国
2017“武汉新轴线——2016-2017 泛海国际雕塑艺术季”, 武汉,中国
2017“乡村密码——中国•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展”, 石节子村 , 甘肃,中国
2016“达沃斯——新领军者”中国著名艺术家邀请展,达沃斯论坛,天津,中国
2016“同行 --- 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天津棉三创意街区,天津,中国
2016“匠与意——同曦•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 同曦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6“物相•心相•世相”中国当代艺术新常态,原•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6“去往从来”雕塑实践与传统文化精神雕塑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6“天津美院实验艺术大展”,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6“原乡”当代艺术展,蒙古国家美术馆,蒙古国
2016“世纪归鸿”——天津美术学院办学 110 周年教师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极限频率”2016AMNUA 学院计划,南京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6 第四届“蜕变”中国 --- 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北京塑料三厂文化创意园,北京,中国
2016“天工开悟”当代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第三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中国
2016“中国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收藏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重塑—中国当代雕塑在新世纪的探索与转型”,当代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16“同行 --- 中国当代雕塑二十一名家邀请展”,天津棉三创意街区,天津,中国
2016“呼吸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南京博物院,南京,中国
2016“无常之常 -- 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西安美术馆,西安,中国
2016“入境”与“不定式”2016 东湖公共雕塑邀请展,红美术馆 , 成都,中国
2016“异质共生”2016 实验超越当代艺术展 ,长江当代美术馆,重庆,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照破山河万朵-说说谭勋和他的山
· 皮力节选-谭勋属于那种力图改造
· 雕塑的表情——谭勋的综合材料雕
· 游弋在形式、物性与观念之间——
· 何桂彦:“日常”之上—谭勋与沈
· 郝青松 | 谭勋艺术的废墟材料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何桂彦:“日常”之上—谭勋与沈烈毅近期的创作(节选)>>

  现代主义雕塑在美学上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从“有意味的形式”向内部结构的转移,即“作为形状的雕塑”向“作为结构的雕塑”的发展,核心的美学诉求是“形式自律”;另一个意义维度,在于从材料的“物性”出发,挖掘其负载的美学、文化、社会意义。在对待“物性”方面,实质有两条重要的创作路径,一个是随着晚期现代主义雕塑向1960年代极少主义的嬗变,使得现代主义意义上的媒介逐渐被物的客体性(objecthood)所替代;另一个则是杜尚的“达达”,虽然其目的是“反艺术”,但客观上赋予了现成品以合法性。这两条路径,在1960年代后期殊途同归,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填平了现代主义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换言之,“日常之物”成为了打通艺术与现实之间的通道。而“日常”的价值的显现,也预示着现代主义创作与审美范式的式微。

  《一次性纸杯》来源于被遗弃的一次性纸杯,不过,时间才是这些痕迹的缔造者,残茶的褪色,茶汁的融汇、渗透、交织,因偶然与不确定性让浸润后的纸杯具有了审美意义。谭勋的创作不仅改变了纸杯的日常之态,而且将其置入一种新的视觉机制之下,让这些原本是污秽、残存的痕迹,在观众的“凝视”之中弥散出审美的意味。

  在《李明庄计划》系列作品中,艺术家一方面去挖掘这些日常之物背后隐藏的“中国经验”,另一方面,则对它们进行改造,借助各种“小景观”的塑造,赋予它们以艺术品的身份。谭勋对“物”与现成品的改造,不限囿于形式、审美、修辞的范畴,而是涉及到对历史、现实、文化身份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譬如,《24.2平方米》中弥散出的凝重、悠远的历史气息,以及青砖与破损的痕迹所唤起的东方审美意象。
虽然《彩虹》系列具有典型的现代主义雕塑的形式与外观,但艺术家创作的初衷,源于对华北平原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焦虑。《一把扫帚》从图像、绘画、雕塑、装置等多个不同的视觉机制与认知方式出发,讨论了“一把扫帚”作为日常之物、审美之物、观念之物的多重属性。与《彩虹》比较,这件作品少了对现实境遇的考量,多了哲学化的思辨色彩。

——节选自 《何桂彦:“日常”之上—谭勋与沈烈毅近期的创作》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