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

1979 出生于江西上饶
2003 毕业于湖北美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6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5 赴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现居武汉,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

主要个展
2019 Everything is a façade,亚洲艺术中心,温哥华,加拿大
2019 零度ZERO:林欣个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8 Welcome to Linlin’s Space Odyssey,希尔顿 &杨画廊,新加坡
2017 几何维度,林欣个人项目,马哥孛罗&剩余空间,武汉,中国
2016 后机器:想象HOLOS,K11艺术村,武汉,中国
2015 超弦/林欣,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2 渴望的诱惑——林欣个展,其他画廊,上海,中国
2011 进化共同体,新时代画廊,北京,中国
2009 完美的罪,新时代画廊,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9 AHVA Visual Art Faculty Exhibition,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术馆,温哥华,加拿大
2019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提名艺术家群展,北京展览馆,北京,中国
2019 在路上·2019:中国青年艺术家(媒体艺术)作品提名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中国
2018 未来折叠|今日未来馆@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苏州,中国
2018 常青藤计划2018,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8 对话:中日当代艺术2018年展,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町田,日本
2018 刷屏|劳作2018AMNUA摄影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8 未来的异想|今日美术馆@武汉,武汉,中国
2018 在路上:中国青年媒体艺术家展,香港城市大学展览馆,香港,中国
2017 .zip 未来的狂想|小米 ∙ 今日未来馆,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Second Nature,Chi Art Space,香港,中国
2017 教学相长——第三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物•我——学院空间与社会空间,湖北省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7 第二届中国女性艺术家影像艺术节,数字媒体中心,墨西哥市,墨西哥
2017 “常青藤计划 2017”,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7 中国青年实验艺术展,鲁台会展中心,潍坊,中国
2017 在路上•2017:中国青年艺术家(媒体艺术)作品提名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6 器度•甘世代沉浸艺术大展,上海红星美凯龙,上海,中国
2016 全球中国 Global China,2016 当代艺术展,郑东绿地中心,郑州,中国
2016 极限频率:AMNUA 学院计划,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中国
2016 内燃:中国新一代女性艺术家展,布罗德美术馆,密歇根州,美国
2016 重启的虚拟:新媒体艺术展,狮语画廊,上海,中国
2015 再七拍——当代女艺术家作品展,湖北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5 今日美术馆•未来馆——中华世纪坛站,中华世纪坛,北京,中国
2015 破介,梵华艺术馆,上海,中国
2015 朝日而舞——九大美院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展,金石湾美术馆,威海,中国
2014 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4 社会向度——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湖北省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3 绘物写像——中国青年当代油画艺术邀请展,大楚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3 异质——当代新绘画三人展,优上空间,上海,中国
2013 新青年——武汉美术馆馆藏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3 江河湖海——湖北国际当代艺术展,湖北省图书馆,武汉,中国
2013 鼎新华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13 依——七拍在泰兴里七号,鼎韵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12 创异的喜悦——70 后艺术家研究展,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2 打开天空——国际当代艺术展,长江汇当代艺术馆,重庆,中国
2012 鸾凤齐鸣——当代女性艺术展,树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新世纪影像十年,悦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她者的凝视:东西方女性艺术家联展,大楚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2 任我行——新媒体艺术展,任我行空间,北京,中国
2012 未曾走过的路,新时代画廊,北京,中国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2 七画七拍——第六感第二回展,徐汇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1 自然与现代形式,明圆艺术中心,上海,中国
2011 共鸣,中法当代艺术邀请展,里尔,法国
2011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湾,中国
2011 美好世界——70/80 新一代女性艺术家邀请展,新时代画廊,北京,中国
2011 回顾与展望——湖北油画艺术展, 湖北省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1 行走在感知,水边画廊,上海,中国
2011 “七拍——七色光”光媒介装置艺术展,武汉天地,武汉,中国
2011 中国艺术进行时,PIERRE BERGE 空间,布鲁塞尔,比利时
2011 纠结——2011 湖北当代新锐艺术家集群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1 拟像的碎片——中国当代艺术展,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0 失神——艺术家个展单元,迈阿密亚洲艺术博览会,迈阿密,美国
2010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湾,中国
2010 重新阅读:2010 武汉当代艺术生态考察展,Chi K11 艺术空间,武汉,中国
2010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0 有电子荧屏存在的绘画景观,其他画廊,北京,中国
2010 自然而然:2010 武汉、深圳女艺术家邀请展,关山月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广州,济南,武汉,中国
2010 七来八往:2010 当代艺术作品展,武汉天地,武汉,中国
2010 女人看世界•霓裳艺展,八佰秀,上海,中国
2009 亚洲年轻艺术家个展:从东京到伊斯坦布尔,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2009“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2009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湾 美中文化交流邀请展,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武汉,中国
2009 其他频道:媒体艺术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09 七•拍:武汉女艺术家当代油画作品展,湖北省艺术馆,武汉,中国
2009 小姿态,至观艺术绘馆,武汉,中国
2008 悬在空中,浮于表面,林大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08 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新加坡
2008 独生宣言,新时代画廊,北京,中国
2008 自由活动:年青艺术家项目,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08 物是人非:当代油画邀请展,石家庄当代美术馆,石家庄,中国
2008 创新世代•各执已见,新时代画廊,北京,中国
2008 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北京,中国
2008 “好•季节”武汉女艺术家当代艺术作品联展,武汉天地,武汉,中国
2007 抽离中心的一代:70 后艺术展,798 艺术区 706 大厂房,北京,中国
2007 春市,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07 美术文献 2007 联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中国
2007 中国第八届艺术节,湖北工业大学展览馆,武汉,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阅读林欣
· 真幻了无痕
· 访谈:时光的额外维度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访谈:时光的额外维度>>
艺术家林欣VS.武汉美术馆刘蕾

时间:2015年1月27日

一、“超弦”是作品观念的一种象征性引申

刘蕾:展览标题“超弦”很有意思,我特意检索了这个物理领域的新兴概念,它是继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物理科学界的一个全新突破,被视为破解时间、空间、宇宙本源问题的密码,重启人类认知大门的钥匙。为什么会用这个看似和艺术毫不相干的物理概念作为展览标题?

林欣:之前的作品一直在探讨一个介于虚拟与真实之间的平行世界,是一个看似虚拟却偏偏如此真实,看似真实其实又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空间状态。后来和策展人聊起这类话题时,都对“超弦”这个概念特别感兴趣。相对论也好、“超弦”理论也罢,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一直在改变和推进当中,但客观的物理世界千百年来却一直就是这样,从未改变过。“超弦”这个宏大的理论改变了我们的认知,引领着各种概念,其中一些如物的感知、空间的额外维度,这和我的作品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处。
刘蕾:“超弦”理论对时空观念进行了大胆地抽象假设,那么您的作品也可以称得上是对未知世界的视觉预言。此次新作品的创作延续了过去以机器人为主体的题材,虚拟数字成像的创作媒介也在沿用,新作品较以往有哪些创作初衷?

林欣:非常态的空间和心理感受正如时光的额外维度,是我创作的兴趣点。而数字虚拟则是我找到的最适合的媒介。数字虚拟有很多特质让它看起来是那么的强大和无所不能,其实它的局限亦相当多,有时还经常出现一些不可理喻的程序错误,就像偶尔闹脾气的孩子一样,我把这些理解为这个媒介所特有的性格。这些性格就是我新作品创作的源点和思路。

新作品重在探索电子虚拟的一些特质与我们日常所产生的关系,用电子程序的错误(Bug)来捕捉它的特质,人和程序互相干预,并把错误的程序以视觉化的方式来呈现。将数字虚拟特有的成像方式、视觉特质来和程序进行各种人为的破碎和重组,如此所呈现出来的异样存在,是那么真实、那么常见又那么不正常,如同失真的现实。它呈现出似是而非的风景,似是而非的形态。它与常态格格不入,这种特质就像是“超弦”般的存在。

二、虚拟是心灵物化的体现

刘蕾:新作品在表现的主体上似乎有一些不同,我的感觉是,图像中自传性成分减少,高傲冷静的机器人维纳斯,俨然是风景中的一部分,作为背景的虚拟风景被强化了。同时,主体机器人又像是偷食了禁果的夏娃想要逃离伊甸园,人类意识的觉醒与数字媒介营造的理性空间有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感。作品中,机器人主人翁与环境的关系似乎成为主题?

林欣:机器人是科技的终极幻想。在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中,它们不断地被赋予人类情感。人与机器的关系其实比我们日常所理解的要复杂,有时甚至会相互转换。机器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而我们就是机器。新作品里面弱化机器人而强调一种异样空间的存在,人与机器不分彼此地共同面对一种虚拟空间,共同沦为环境的配角。而这种环境被我设定为一种非常态的空间。图像中的情景虽看起来真实、异样而有存在感,但却违反了我们现有的物理认知,是在虚拟与现实的糅合过程中心灵物化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的状态。

刘蕾:置身于环境中的机器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环境是真实存在还是幻像已很难分清,反观人类世界,亦是如此,会有种宿命的感觉。您是否也有感于生活本身的假象?

林欣:是的。我一直觉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当下状态是如此的魔幻,黑暗风格的科幻作家韩松说:“宇宙是如此的浩瀚,我却生活在了人类中间,真是让人害怕啊。”之前听过一个精辟的总结,说中国其实就是“一台电视和一台电脑的区别”,电视里繁荣昌盛、歌舞升平,电脑里群情愤慨、危如累卵。两台机器一关,走在大街上一看,人们该干嘛干嘛,有的仅是生活本身而已!这种极其强烈的反差如同三种平行空间,会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而正是这种陌生的无所适从的不真实感给了我一种极强的真实感和刺痛感。我想是特定的空间环境决定了你的状态和认知。

刘蕾:空间环境变迁和时间的更迭,似乎也在无形中影响了您的创作。新作《长草》中破碎的芯,让我们联系到您2011 年的作品《标准化的芯》,两者似乎存在某种关联和对峙?

林欣:机器的芯是寄托意志和情绪的一种外在表达。它使得机器有了一种自我意识的感觉,藉此可以延伸出一些特有的遐想。新的作品在不断的破碎和解构,并以此为基础再重组,这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它的相对体系自然就是以之前的作品为创作蓝本,也以现实中的实体为标尺,呈现上下文关系。

刘蕾:新作品《错误的秩序——断层》系列出现了类似于数字图像处理错误的图示,像是电脑卡机、图像乱码的状态,类似于“闪频”,不同于以往精致完美的形象,你有怎样的考虑?

林欣:《错误的秩序》系列一如其名,意图突出数字图像本身错误性的美学个性,保留和凸显数字虚拟过程中程序常出现的Bug部分,解构之前作品所呈现的完整精美的形象。这一系列新作,如我对一块现实的石头数据进行了各种尝试和解构,用数字手段进行扫描、点线拉扯等等,保留它在虚拟状态下被修改、被破坏的过程和痕迹。通过特意保留错误的形态,去定格一个物在转变中的状态,固化一种转瞬即逝的空间形态,从而表现一种非常态的心理感受。所以这是一种刻意的保留和节选,是我在虚拟图像的汪洋里节选出来的图形样本。
 
三、限制往往和自由一样会塑造甚至成就作品

刘蕾:传统的油画语言自身的表现性与数字艺术呈现的特殊视觉感会存在一定的冲突,您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同一视觉形象从数字媒体作品转移到架上,媒介上的转换,在观念上似乎也发生着一些微妙的转变?

林欣:当多种媒介结合以后,往往会产生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我很喜欢这种快感。油画语言的表现力非常之丰富,这点毋庸赘述,所以对于这种古老而又成熟的媒介,我采取弱化其特质即反手工性的处理方式,让所有的变化交由后者——新的年轻而又不是很成熟的媒介来处理。而对一个年轻的媒介,我则采取顺应和保留其自身优势特征的方式,此消彼长,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当电子图像转换成油画的介质后,材料本身赋予了作品一种厚重感,这与图像本身的可看性有着本质的区别。我总希望做一些没有做过的尝试,无论是对是错。有时候,我们所理解的禁忌在时间的推移下会理所当然的自动消失,因为环境、生活模式和思维都改变了。
刘蕾:绘画语言的传达受限于观看者的经验,当代生活媒介的异化,促成了观者思维观念和视觉经验的增长。您是否感到,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传统的绘画表达已经不能满足观看者的需求了?观看者对新媒体艺术的接受度您有了解过吗?

林欣:艺术的创作是技术、技法、媒介与思想的紧密结合,艺术家以媒介的视角看待世界,并通过技术、技法去实现作品。反之,媒介的更替、技术的发展,会拓宽艺术的表现形式,带来新的突破。而观众对新媒体艺术的接受程度往往是自下而上的。2009年,我和郑达合作的互动影像装置《多物种C的起源》在林大艺术中心的开幕展上展出,作品探讨的是:建设的本质是一种破坏。在展览开幕日,年轻观众的参与性明显更高,而长者大多立足围观。当时一个约八九岁的孩子在操作台上与作品互动,他拿着鼠标熟练地在我们设定的场景里尽情玩耍,围观者甚多。他迅速创造的城市非常壮观,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当他耗尽了资源被困在自己建造的层叠的高楼里束手无策时,就轻易地选择了自杀性的GAME OVER时,一旁观看的成年观众就从中找到了我们隐藏在作品里的答案。

刘蕾:相信观看者的反馈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您继续探索的动力,作为艺术语言的开拓者,信息的传递者,您用新的媒介转述观念,相信会遇到技术上的一些限制,您怎么看待那些限制?

林欣:我作品中所用到的媒介并不新,只是相对于有悠久历史的架上绘画而言,数字虚拟等媒介被作为一种相对年轻的媒介工具介入了绘画和艺术创作。每一种工具都有它自身的优点和局限,这就是不同媒介所体现出来的特质。当艺术家尝试顺应或特意违反媒介的特质时,作品就会呈现出它自有的特点。我们一直以来都不断遇到各种技术上的限制,而限制是游戏的规则,在既定的边界范围内突破和转向的过程都是创作的生长痕迹,与现有的作品面貌互为因果。所以我认为限制往往和自由一样会塑造甚至成就作品。

刘蕾:在艺术信息的传达和表述完整程度上,三维立体的作品比二维作品在真实性上更具优势。即将在武汉美术馆展出的三维装置作品《错误的秩序——废弃》及灯光雕塑《时光的额外维度》,是很酷的作品。想要传递什么?是如何构思的呢?

林欣:《错误的秩序——废弃》和《时光的额外维度》都是我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留下的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秩序——废弃》这个装置的数字形象的原型是一颗现实中的矿石,我把矿石的模型数据转换到数字媒介中,再进行随机地破碎和重组,使它以一种错误的电子状态出现,然后重新在现实空间中实现出来。我希望虚拟作品的碎片和痕迹能够延伸到现实中来,物化它们、强调它们,使得它们按照我们所习惯的方式来存在。

刘蕾:时光的额外维度,也就是说虚拟的数字电子空间被您捕捉到了,并以作品的形式固化了?

林欣:是的,琉璃易碎、花开易败,实体的稍纵即逝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认识层面,但电子拟像的空间维度总会被认为是虚幻的存在,图像在电脑和硬盘中存在时,就像是幽灵,是一堆0和1的变幻。我希望把三维虚拟创作的过程和异趣从电脑世界拉到现实的维度中来,让数字的bug延伸到现实空间,突破屏幕的屏障,就这样不经修饰地凸显在我们身边。
 
四、我所喜欢的他者情结

刘蕾:您对机器人的看法受到了日本导演押井守的影响。

林欣:可以这么说。押井守的创作风格总是清冷绝望又透露着对物的悲怜。他说:“我们总是会过于关注人类,连动画也不例外。事实上当两个人在交谈的时候,鸟儿可能正飞过他们上空,鱼儿正在池塘游动,而低头时你会发现一只狗正望着你。就我而言,动物之眼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这是一个我所喜欢的他者情结。这种情结提示了我以客体的眼光,从物与质的角度反观世界和人类自身,因此更具悲怜意识。这些都是我习惯关注性的兴趣点。

刘蕾:您怎样以一种他者的眼光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关系?

林欣:我们大多数人在谈及人工智能的时候,往往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个科技本身,而是这个科技所产生的结果及其和人类意识相比较后所体现出来的差别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用科技智能来比照人类的模糊智能,从比较中得到一个关于人性的参照,或者说是找到一个科技的坐标点。从而得以彰显人性本身的善与恶,反观人性的本质。所以我认为其焦点一直是在人性本身上。

刘蕾:押井守的动画是通过故事性陈述来反映“义体”的人性觉醒,动画的时间性和运动特性很突出。您的数字动画作品却有种抑制运动性的特征。

林欣:是的,我创作的原动力就是反媒介的自身特性而行,以此获得媒介的性格。就像我的油画压抑笔触一样,我也极力压抑动画作品的镜头感和运动的特性,从而得到一种类似于静态的、不断重复的一种时空状态,一种类似于被时间单位囚禁的状态和情绪。动画作品和我其他的作品一样,都是基于虚拟空间和碎片化的形式来表述一种情境,从而引领出一个异样的时空维度,以此形成一个现实生活的参照点。

刘蕾:作为现实生活的参照,绘画被看作与真实隔了二层,那么对被虚拟的电子图像进行二次加工,便可以看成与真实隔了三层,您怎么看待虚拟与真实的关系?
林欣:虚拟是欲望的义肢,就像机器是人体的义肢一样。两者都是对本体的一种延伸。虚拟是现实的延伸,是欲望对思想边界的拓展。基于这一点,我把它们都看作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只要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能与我们产生互动的,广义上都应该是真实的存在。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阐述了一个著名的被命名为“缸中之脑”的哲学式假想。他在假想中问到,“你现在怎么证明你的大脑感知到的东西不是被虚拟出来的?一个人(比如你自己)被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都还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缸中之脑”这个假想所要提出的问题是:“你如何能够担保和确信现在的你不是处在“缸”这种困境之中?” 所以我认为,虚拟空间是心灵物化的一种表现。
 
四、我所喜欢的他者情结

刘蕾:您是武汉美术馆新馆开馆以来举办个展的最年轻的艺术家,我们第一次的合作是2009年的“德中同行”群展,后来是我馆自主策划的“江汉繁星计划——当代青年艺术家研究展”,再到这次的展览,这三次展览可以看作是您不同创作阶段的切片。在我们看来,六年的时间对于艺术工作者的创造周期来说其实是很短的。这几年的创作,您包括您对与美术馆的合作有哪些感触?

林欣:这次非常感谢武汉美术馆樊枫馆长、刘宇馆长、梅繁等对我的支持与认同!武汉美术馆近年来持续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动态,以主动的态度积极参与其中,给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关键而重要的平台,这些都让我们备受鼓舞。特别是“江汉繁星计划”系列展览对年轻艺术家的推动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和令人期待。

刘蕾:如今,伴随着数字媒体和互动艺术作为新兴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创作活动日趋活跃,公立美术馆逐渐改变着策展的思路,您有感觉到这种趋势吗?

林欣:是的。这几年国内美术馆日趋活跃,很多公立美术馆都开始关注新的艺术媒介和年轻新锐的艺术形态,并对尚处于实验阶段的艺术敞开了胸怀。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