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州

1982  生于广西
1999  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4  我见青山-陈星州水墨观摩展,华府会观心堂,北京
2010  陈星州个展-《孤独天使系列》,杭州
2009  孤独天使-陈星州个展,杭州西泠书画院,杭州
2006  意象·迹象-陈星州个展,湖北美术馆,湖北

主要联展
2015  境·像-当代艺术展,唐自头艺术空间,北京
2014  绘事微颜-青年艺术家邀请展,豫园万丽酒店,上海
2014  新生代写实油画联展,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上海
2014  绘事微颜-青年水墨艺术家高校巡回展,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2013  想象无限-青年家计划,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
2012  中国未来-新兴艺术家计划,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2  “引爆”CYAP汇报展,国际会展中心,北京
2012  “E京华”雅昌艺术家联展,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
2012  2012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北京798艺术区红星画廊,北京
2010  上海市博会中国艺术周,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上海
2007  365度新锐艺术大展,多伦美术馆,上海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穿越陈星州
· 自由灵秀
· 陈星州:只要自由便好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穿越陈星州>>

  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用某个理论或者流派对陈星州加以归类、区分,因为他既画超写实油画,又涉猎装置;既在水墨领域开疆辟土,又把音乐、篆刻玩得有声有色……在更早的时候他以写实油画崭露头角、人们以为他是一位厉害的写实画家时,到他的家里——也是他工作室——却一不小心发现抽象绘画也那么抓人眼球。不过,假如人们有机会看到他涉猎的作品类型时,就会发现,原来,每个艺术形式都是构成他整体艺术结构的一个侧面。陈星州有着超强的平衡感把这些门类都掌控得很好,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这源自于他的性格——虽然每个人仔细分析起来都可以归结于“性格”,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然而在掌控层面上,性格与作品的平衡恰成比例,事实上并不多见。艺术家通常会把作品推向前台或者反之:利用作品把自己推向前台为人所知。而陈星州性格和作品的平衡表现在于,他从来没有单方面地突出作品(让人只知其作品不知其人),或者是单方面地突出艺术家本人(人很活跃但作品并不为人所知)。这实际上已经预设了一个难度:他每做一个提升,都意味着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因而在具体的呈现上,会失去比较容易抢眼的“代表作”概念。同时,全方位升级所耗的精气神也必然比某一单项的突飞猛进来得更为艰难和痛苦。

  这也就是对一般人而言很难将陈星州归类的原因所在。在我和他刚认识时的交流中,不止一次地谈到精确意义上的“艺术家”和“画家”之间的区别。一个精确意义上的艺术家,他所呈现出来的每个角度,都能折射出其他所涉领域的高度和深度,也就是说,艺术家是个圆球,每个角度的圆润性都相差无几,而每个视角所呈现出来的特质,也是相似的。然而重点在:有多少人能把各个角度都做圆润呢?

  所以,当我们面对陈星州的水墨作品时,可以毫不介意他是否有“创新”,是否有“突破”。虽然在通常意义上所谓“创新”和“突破”是好词,实际上,在我的评判标准里,这两点都是伪命题。所谓艺术的“创新”,这其实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试探艺术边界和栅栏是在自己的的哪个位置。人都是有宿命的,没有人能真正突破自己的边界。但因为几乎每个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所以才有“创新”和“突破”的伪读。陈星州没有从理论上给自己窠臼,他很诚实地依照自己的平衡感,试探自己的艺术边界和法则。

  陈星州面世、展出过的水墨作品形式大致有这么几类,其一是常见的纸上平面作品;其二是画在木板上、然后将木板锯开形成一个个小方木块,构成立体的水墨作品;其三是绢本宫扇。在形式上,第二种最吸引人们眼球,而第一第三种则最为人所熟知。第一种作品类型里也有细分,其中之一是他自制雕版,采用印刷仿古书的方式,左图右字,数量积聚多了,就既像册页,又像古时候的画册。在某种意义上,他放弃了时下比较热门的例如使用纸浆、以及利用湮化在土布材质上产生不可控效果的方式,而是很本分地依旧在“可控”范围内做一些视觉效果上的尝试。这显得他很“老实”。他的老实还在于,不管这些形式怎么变化,他都忠实于常规定义上的材料本身,水墨的本身就是水墨、木材就是木材、绢帛就是绢帛,陈星州将它们作些结合,希望看到在尊重材料的同时能产生新的效果,事实上,他的每次尝试都是成功的。

  他有一种明代文人的品质。在他大多数的作品里,他也承继着明代山水画家的特质。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明四家和清六家对当今国画艺术家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虽然我们可以将之认为是因为年代离得比较近、流传的作品真迹数量相对较多、画论画史等资料也相对丰富,而在深层次,是因为当代与明代的宏观历史特质有某种可比性。画言志、画言史在明代已不能成为主流,当代来也并不能真正成为艺术家的方向,言志,有心灵鸡汤,比画面更直接有效;言史,有史官学者,比艺术更加真实有深度。明清艺术家给后人贡献的“寄情山水”方式,不单单是画风和内容上的拓展,更多的是它产生了“真实的虚构”的可能。他们把在真实空间里的真实状况,移植到非真实的某种语境之中。或者是反过来,把真实的语境,用非真实的状况予以表达。这是明清山水画家开创“寄情山水”的作画方式给后代艺术家最大的贡献,它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直达心境的一个通道。因而,陈星州的水墨作品中,尽管常常可以看到在现在已经不多见甚至已不再有的山水图象,但作品所呈现的语境和画意,却与当下极为吻合。他用古装的画,写着今人的意;他用虚构的山水,反衬出真实的喧嚣。

  我一向认为,类似于写意、泼墨等等技术性的发展,是在由众人推动下的时间规律里的必然,因此在个体身上几乎不足以形成可以言说的亮点,“雕虫小技,不足道也”。比如皴擦法的出现,必然是宣纸有了变化之后首先在工匠手中自然产生的,因而在宋以前必定不会有皴擦。而对画家来说,重要的是对艺术思维的更迭或承袭,这是一条艰难但又充满广阔前景的道路。在本质上,寄情山水,是一种乌托邦式重归内心宇宙的再造工程,这也就是明代山水和宋代山水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宋画重在“再现山水”,大自然就是艺术;明代山水画重在“表现山水”,艺术家眼中的山水才是艺术。事实上明清艺术家并没有主观地来推动这种方式,他们只是在政治、社会变迁中慢慢形成了一种艺术构建方式上的更新。时至今日,有一些艺术家也已在寄情、移情的领域中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陈星州自然是其中之一。

  此外,在今天来说,一个有情怀、生活中也能自得其乐的艺术家是非常可爱的。功夫在画外,画外就是自己的世界,艺术家把自己的世界构筑得强大、坚实,回衬到他的作品上,也就不会有差。事实上我和陈星州相处的时候,很少直接聊他的作品。但我们彼此也都心照不宣,都在等待在若干时间之后,他会有更强大的、整体性的爆发,而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他默默花下的功夫,都不会白费,所谓功不唐捐,大抵如此。

文/顾耀峰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