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鸣
1957 出生于中国河北省
1982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 就读于维也纳美术学院ARIK BRAUER 油画与版画大师班,获硕士学位 
现居维也纳,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奥地利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河北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主要展览
2017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香港,中国
2016 “调和乐也—国际当代艺术展/天津.2016”,天津美术馆,天津,中国
2015 “超越边界”国际艺术作品联展,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天津,中国
2015 “2015米兰世博会国际艺术展”,意大利
2013 “2013当代名家绘画作品邀请展”,中恒美术馆,潍坊,中国
2012 “东方气象”,香港ART ONE艺术中心,百雅轩画廊,香港,中国
2012 “融汇•拓新—海外归国艺术家绘画作品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2 “鸾凤齐鸣—当代女性艺术巡回展”,树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艺术北京”博览会,北京,中国 
2011 “在两个世界之间”个展,St. Poelten城市博物馆,奥地利
2010 “中国女性艺术大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北京,中国
2010 “萨格勒布—维也纳—莫斯科—北京” 联展,艺术空间画廊,维也纳,奥地利
2009 “幻境•真实”刘秀鸣个展,MOYA 现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奥地利
2009 “国际绘画艺术论坛”第三届艺术作品展,杭州历史博物馆,杭州,中国
2009  Eli Klein Fine Art Gallery联展,纽约,美国
2008 “自我的目光”联展,维也纳,奥地利
2008  北京第三届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中国 
2008 “新艺术•新中国”联展,Liu Gallery,纽约,美国 
2008  北京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国际艺术作品展,北京,中国
2007 “另一种空间”个展,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7 “一方水土——河北籍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河北,中国
2006 “另一种空间”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6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5  北京第二届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中国 
2005 “无边界”国际女子艺术家联展,布拉格,捷克
2004 “维也纳的幻想”个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3 “维也纳的幻想”个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2 “云的风景瞬间”个展,ARTESTADA画廊,列支敦士登
1999 “青年艺术家联展”,KATHARINA RICH PERLOW画廊,纽约,美国 
1999 “艺术群体联展”,KOROTAN艺术中心,斯洛维尼亚,维也纳,奥地利
1998 “刘秀鸣‘风景的畅想’特别展”,霍夫堡皇宫,维也纳,奥地利
1997 “刘秀鸣风景作品展”,1990画廊,铁城,奥地利
1997 “四人绘画作品联展”,维也纳历史艺术博物馆,希腊神庙,维也纳,奥地利
1996 “艺术作品联展”,SCHWARZ画廊,英格城,德国
1995 “机器与艺术”三人联展 ,米兰,意大利
1994 “kick off”艺术作品联展,维也纳美术学院,奥地利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刘秀鸣的雕塑与风景创作感知
相关评论 更多
· 山 相 海 貌 ,石言心语─刘
· 穿越石头的灵魂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刘秀鸣的雕塑与风景创作感知>>

看,这些石头!它们从辽远的时光中经过火与水的洗礼,从漫无边际的空旷与寂寥中滚滚而来,每一块石头都有它原有的却深藏的面孔和灵魂,都有它不被人类详知的经历。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把自己喻为石头中最丑陋最坚硬那一种,阐明他与众不同的坚强意志,这种比喻启发了我的创作。
 
每当我面对那些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石头,总会有些神秘的气息带给我源源不断的幻想,这些幻想渐渐地堆积演变成令我日夜不安的询问和渴望,无数的秘密似乎只能在锤子的敲击中找到答案,而每一次敲击都来自灵感的力量。
 
日复一日,这些面孔从坚硬的石体中带着极不寻常的胎记蜕变而出,似乎在它们还没来到之前就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期待,既熟悉又陌生,由模糊到清晰。这些似乎没有生命的坚硬物体被有生命的或有过生命的事物震撼了,感动着,它们用凝重的缄默在诉求或追问着:
 
人世间又发生了什么?而实际上它们一直在见证着人类的经历,因此,无需作答!
 
 
这组雕塑我把重点定位到对人物头部的刻画,实际上是想为自己寻找一个机会进入个体心理感知的空间去深度漫游,并利用这个机会去展开那些久存在心的想象,让那些莫名的伤感和疑惑的碎片得以托付在一个能够触摸的实体之上,并通过它们来证实和传达那些想象的真实感。
 
米开朗基罗说:“雕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然而把多余的部分去掉会是怎么一种经历呢?最近在我的实践中有了新的感受:
首先我面对石头并想把深藏其中的雕像取出来,同时又觉得自己就是深藏在石头里面的那个雕像,这个雕像迫切的期待着通过另一个自己而得到生命的呈现,然而在我和我自己之间“常常是最难铲除的部分。。。”
 
我的风景创作是由内心接受了对大自然真切感受的指引后,去尝试着完成却又无法真正“完成”的工作。在绘画的很多时候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工作,而是在旷野里呐喊着奔跑。。。
 
我的创作是要补充自己精神上缺失的能量,或许如一些人脆弱时需要向神祈祷一样。当我内心不够平静时,需要将这些激情或焦虑倾吐出来,不能用言辞只能用色彩与线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