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亦超

1978 出生于山东菏泽
2014 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梁占岩工作室
三味艺术主编,第二届中国当代水墨年会轮值主席,北京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予觉学社老师 

主要展览
2017 侯亦超水墨个展,798•感叹号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6 第六届中国画节主题展“写•意-当代中青年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山东潍坊鲁台中心
2016 塞纳河左岸到云龙湖河畔大展,法国巴黎
2015 春华秋实—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优秀会员作品展,798悦美术馆
2015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毕业创作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5 南京国际美术作品展,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2015 2015-2016年度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艺术随想及摘录
相关评论 更多
· 梁占岩老师谈侯亦超
· 侯亦超的新水墨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艺术随想及摘录>>
    他是在用眼睛来看,而不是用大脑在看。现代社会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幸福感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屏障。这种屏障在於我们所有的感觉都是建立在各种媒体所造就的虚拟图像之上,以至於我们已经忘了用眼睛去观看生活本身。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虚拟图像的包围造成了现代人的一种错觉。在这种错觉的指导下,个体的人成为了现实和历史的中心,作为个体的人似乎可以对世界所有的问题进行质疑、判断和裁决。可以说感觉的遮蔽和自我意识的膨胀是现代主义造就的一对孪生兄弟,时刻伴随在现代人的周围。

    另一方面,现代生活的这种变化也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的一种怪癖,即一种奇特的“求新”冲动。所谓的现代主义生活模式造就了当代艺术渴望行动、追求新奇和刺激,贪图轰动的本性,这种本性促使艺术家不断地发明新的图像和新的媒介,或向社会禁忌寻找艺术的出路或通过炫耀技术来寻找艺术的可能,艺术逐渐成为了图像、媒介和社会禁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距离当代社会所要求艺术承载的社会功能却越来越远。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们要发现在绘画中有很多能让我们重新回到踏实的生活和真正的绘画本身的东西。

    “与波普艺术、观念艺术、极简艺术往往是离开人的‘本能’不同,新表现主义弥补了‘内心’,它没有风格、观念、世俗,更本能。”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接受北京时代美术馆访问时说,中国同样需要这种艺术,“我们的艺术想法太多,观念太多,所有人都可以讲非常严谨的逻辑,人最本能的东西却没有了,有血有肉的人看不到了。”

    反观吕佩尔兹的绘画,他几十年没有变,也不需要变。“你看到他的生命力这样一个表达,不是对语言探索的一个人,不像今天做点平面,明天做点立体,不断在绘画语言有什么探索。最重要还是表达内心最真实的东西。所以直到今天,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他的原始力量一直没有减少。”谭平说,过去我们曾说,绘画死了。但事实是,只要这个人没有死,绘画就没有死。这里说的人是指有精神力量的人,你看了他的作品,那股力量会打动你。

    ————

    “结壳”就是我们说的徒有其表,他内心已经没有热情了,但表面的形式越来越熟练,我们通常就说他结壳,就是没有生机了。所以艺术的价值很难判定,它不是一个外在形式的价值,不是说身高多少、三围多少、体重多少,就能判定有多少价值。它是内在感受型的价值,这个价值比较难表述。

    ————
  
    所谓老练,是指艺术上更加老练,审美上看得更透彻,而不是指他对世俗的利害关系更在乎。对世俗的利害关系更在乎了,肯定对艺术非常不利。审美上当然越老练越好。歌德完成《浮士德》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了。按理说,一个八十多岁的人,不可能写出浮士德对一个少女那么热烈的想法,想得昏天黑地的,这就证明歌德在艺术审美上是越来越老练了,而在情绪上却越来越天真,越来越纯情,我觉得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所以我觉得世俗的老练和审美上的老练根本不是一回事,有很多人在世俗的利害关系上斤斤计较,老练得很,可是审美上稚嫩得一塌糊涂,幼稚得要命,这种人做出来的东西是最差的。
 
     我到今天的认识是,审美的层次就是在比谁更真诚,而不是说谁的形式更花样翻新,形式完全可以不动。你要讲腐朽,谁的形式有齐白石腐朽?你要讲时髦、轻佻,谁的形式有林风眠轻佻?水粉、明暗、高光,他什么都弄,无所谓,他依然那么朴素、那么真诚。你要说瞎弄,谁瞎弄得过关良?整个跟涂鸦一样,但是他内心的文化层次在那儿,对文化体会的深度在那儿,你就觉得他非常深沉

    ——————

    现在很流行回归传统,不知道这里的传统应该怎么理解如果是正常的去理解就是传统的本意了,去百度了一下传统的意义(传统是指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传统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传统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积极地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

    百度的解释很好!思想、文化、道德;

    这里的思想、文化、道德应该是名词,要是从继承的角度来说把它们理解为动词会更好!也就是我们要回归的不是传统人的结果,而是要回归传统人所呈现出来的传统人的思想、文化、道德历程。或者是说能成为思想、文化、道德的思维轨迹。去研究去回归传统人的思维轨迹要比传统人留下的什么东西更重要;轨迹比结果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

    绘画要回归到出现绘画定义(标准)之前的画画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作品都是些形式,复制,移植等,表面的东西太多,都是些形式态度!一旦定义出现这个词就会失去原来的意义!让本意偏离,解读更是偏移的厉害。

     那回到绘画定义之前的状态又是什么状态呢!我想应该和孩子画画的状态很接近,但又不一样!不一样在孩子确实脑子一片空白!但艺术家脑子里是有很多固化(定义化)的东西的。
放弃或者消化掉这些东西,转化为单纯,自由的记录生活的状态应该是最原始的画画需求。

     当代艺术不是追求出来的,应该是艺术家态度的一种意识强度的外溢体现,观我们的当代艺术,其实就是一种观念化的,符号化的,调侃化的,媚俗化的,政治化的,甚至是复制化的伪艺术当代。
 
 
          侯亦超
          2016.1.17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