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言

1975  生于四川
2000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7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现居成都,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副系主任,四川省油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当代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主要个展
2011 浮岛计划 -9m³,2011成都双年展,成都
2009 异述—Alternative Reference,J&Z 画廊,华侨城 LOFT,深圳

主要联展
2016 亚洲艺术现场,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KIAF)
2016 根脉的现场,英国伦敦
2016 别处即此处——中法当代艺术大型装置国际巡展,北京、巴黎、法国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LAC)
2016 里应外合-首届峨眉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峨眉,四川
2015 边界与边缘-亚洲艺术现场,捷克驻华大使馆,北京,中国
2015 FRAPPANT艺术空间,汉堡,德国
2015 MS ARTVILLE艺术节,汉堡,德国
2015 异质体:神话、叙事、想象,e当代美术馆,深圳
2015 个人的现场,四川大学美术馆,成都,嘉南大学,台湾
2015 无常之常—国际巡回展,MOCA当代美术馆,成都
2014 跨越—当代西南艺术邀请展,海天美术馆,贵阳
2014 今日有约,文轩美术馆,成都
2014 预言—当代绘画跨年展,叠.UP美术馆,上海
2014 变换现场,亚洲艺术现场,中国天水,庆阳
2014 开放空间,仁恒置地广场,成都
2014 文轩.新象,文轩美术馆,成都
2014 瞬间的景观,梵木艺术博物馆,成都
2014 积极空间,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
2014 第二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苏州科文中心、巴塞当代美术馆、苏州
2013 视而不见—当代学术邀请展,上海优上艺术空间
2013 未曾呈现的声音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平行展,威尼斯军械库,意大利
2013 1/2现场—北村独立工场第8次季展及澳洲当代艺术邀请展,许燎源当代艺术设计博物馆,成都
2012“艺术.三亚”邀请展,三亚,海南
2012 近观与冥思,巢艺术空间.成都
2012 SEE / SAW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北京798
2011 2012场景创造,re-C廊桥艺术空间,成都
2011 川流不息,2011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蓝顶美术馆
2010 隐形的翅膀,时代美术馆,北京
2010 亦山亦水,观想美术馆,台北
2009 多棱镜—当代学术邀请展,A4当代艺术中心,成都 
2009 个性:北京之外的新艺术,红门画廊,北京
2009 A+A‘2009—A+A第四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09 进化-evolution,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2008 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亚洲国际博览馆,香港
2008 A+A‘2008—A+A第三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
2007 2007上海艺术博览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亚洲),世贸中心,上海
2007 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中国文化部对外交流中心,北京
2007 A+A‘2007—A+A第二回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北京798
2007 第三届贵阳双年展,贵阳美术馆,贵阳
2007 新动力•中国艺术家提名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作者自述及策展人批评家联名推荐
· 魏言艺术中的历史美学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魏言艺术中的历史美学>>

    在青年画家魏言以“灵兽”为题材的系列作品中,当代叙事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美学形式:各种当代问题在古代神话叙事框架中得到展开,各类超现实的视觉图像常常制造出一些特殊的诗性意向、一些人类学意义上的“乡愁”。

    要理解这种新美学也许首先应该了解艺术家为自己预设的这样一个艺术问题:在本土神话学和人类学资源中寻找“灵性”的表达,这个设定为我们讨论他的艺术提供了一种关于历史的维度。还是让我们先从他自己的说法中来体会他的初衷:

      。。。。。。在被物质文化作用的今天,后现代的启蒙主义使得人类在一个功能性社会里正在大量散失了潜在的文化灵性,例如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包括对知识的解释能力。人们的生活满足并追求着物质的功能性作用,而情感世界却因为这种机械而单调的生活方式而变得枯燥乏味。我试图通过艺术来表达这样不同的见解,意图唤醒或召回某些心智,由此恢复到一种自然敏感的状态,从而实现一个“人”的完整性。(《虫在昆仑----魏言艺术创作心路》)

    后期海德格尔将对存在的形而上学的哲理之思转向对诗-思的追问:祛神的物质文化和技术时代使人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唯有“贫困时代的诗人”能够重新唤起人对自然生命和存在本质的记忆,摸索远逝诸神的踪迹,领会“天空”和“大地”之意,使人成为无蔽状态的“敞开者”,这几乎是人类拯救自己的一种别无选择的“冒险”《诗人何为》,而在他看来艺术(广义的诗)和艺术家则是担当这种冒险的不二人选,因为:

    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作为存在者之澄明和遮蔽,真理乃是通过诗意创造而发生的,凡艺术都是让存在者之真理到达而发生;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艺术作品的本源》)

    虽然现代主义把创造曲解为骄横跋扈的天才活动,但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存在者无蔽状态的道说”仍是我们进入无蔽状态和澄明之境的根本途径。艺术之所以具备这样的功能在于艺术具有追忆和沉思的本能,因而它在本质上既是体验性的又是历史性的:

    作为创建的艺术本质上是历史性的。这不光是说:艺术拥有外在意义上的历史,它在时代的变迁中与其他许多事物一起出现,同时变化、消失,给历史学提供变化多端的景象。真正说来,艺术为历史建基;艺术乃是根本性意义上的历史。(同上)

    魏言的艺术也具有这种“历史性”的特征,它始于“忧患”:物质和技术文化时代对人类心智和灵性的遮蔽与扭曲构成他艺术问题的基础,但他对这种存在现实的反思采取了一种历史化的图像描述方式,他在上古神话谱系和图像传统中直接提取符号资源,创造出一系列诡异而不乏灵性的超现实形象,正如梅洛-庞蒂将原始神话及象征符号作为研究人类心灵模式的有效途径一样,魏言创造的这些形象几乎也是现象学式的:它们既不是知觉世界的表象,也不是一种历史本质的呈现,它们既不分析也不解释,它通过描述“使事物返回本身”,为我们提供一种主体间性的体验:“它们通过我过去的体验在我现在的体验中的再体现,他人在我的体验中的再现,形成它们的统一性”(梅洛-庞蒂)。

    人类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即是借助符号对自然和自我的象征思考,而技术和消费时代不仅制造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而且根本性地摧毁了人类想象的合法性,从而动摇了人类存在的根基,这就是海德格尔以“深渊”和“贫困”描述我们时代的真意,而消费文化以平面化、复制化为美学特征的符号操控系统(它的艺术对应体系是波普、卡通、动漫等各种形式的图像风格)极大简化了艺术赖以发生的历史意识和主体意识。对魏言而言,神话形式的图像创造也许不仅仅构成一种反思现实的题材,也是一个激活人类灵性和想象力、恢复人与自然正当关系的过程,2007年艺术家在昆仑山口以仪式性的方式埋葬了他的“灵兽”, 在一个特定的神话空间完成了这个类似海德格尔所说的“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现代神话学叙事,从而使这一过程在这个名为“虫在昆仑”的艺术方案的实现中达到了高潮,艺术家对这一事件的回述也许可以验证我对他作品意义的猜测:

    无论在中国的古代神话学、人类学和神话地理学,昆仑山都是一个中心概念,它在整个中国文化流传下来的神话谱系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字型发音到符号象征都引人深思,关于它所引发的神话原型、死亡观念、地理地质、宇宙观念、古代哲学生命崇拜系统、幽冥神话等等在中国远古文化学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我的艺术创作则跟这些领域有着密切关联。这种冲动的萌发最早是在98年以后开始的,那时还在大学期间,在当代艺术呈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及方法理论中,我一直没能找到可以说服自己的东西,相反胡塞尔的超验现象学和容格的原型心理学却深深吸引着我,后来几年的艺术创作一直被一种超验意志与现实生存之间所产生的不调和状况所折磨着。我总是试图去找寻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意义,在主流学术话语大量的纠缠在“消费”、“意识形态”、“生存状况”“都市话语”“伦理与社会”等等概念范畴的时候,我却在人类学和历史当中找寻源泉。我对当代艺术的不满足在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观念显得单一而刻板,尤其当代命题模式和解题模式比比皆是,大量的观念重复和语言粘连,艺术正在丧失一种人类意义的独立和多元性能力。艺术思考的独立个性和鲜明特质远远不足。在经历对种种现象的研究之后,我认识到了当代艺术在智力想象方面的匮乏。在开始于05年的绘画作品中,我创造出了“灵兽”这类形象,并由此创作出了虫与果系列。“灵兽”这一形象是种符号象征性的表达,直接指向某种古老心智的美学范畴,象征着远古文化的某种自然灵性。(《虫在昆仑----魏言艺术创作心路》)

    魏言将自己的美学叙事称为“异述”:一种仍然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式的叙事方式,一种将神话与刺喻、杂议与清谈混于一炉的民间话语,这种美学针对的是艺术家身临其境的现实,当各种形式的消费时尚图像和虚假的政治道德姿态主导中国当代艺术时,一种与现实保持距离的历史美学态度也许反倒会促使我们思考一些真正与我们的人生和艺术相关的安身立命的问题。       
   
    魏言和他的同代人的作品中(如邱黯雄《新山海经》)出现的这种具有历史感的美学趣味,也许就他们所处的时代而言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仍想将它们视为一个积极的征兆,如果运气好,它或许可以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催生出某种具有独立品质的新美学。

黄专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