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

1985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
2000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2011 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展览
2016 2016中国形而上当代艺术协会第一季展
2016  2016“里应外合” --首届峨眉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
2015 “江南如画”— 中国油画作品展
2015 “五岳.新诠释”试验艺术展
2013 “炎凉世界”双人展
2013 “璀璨—2013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8 “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
2008 “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
2008 “2008艺术中国—全国画展”
2007 “第二届东盟青年艺术大赛”
2006  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
2004 “第十届”全国美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繁花落寞——关于王文革的绘画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繁花落寞——关于王文革的绘画>>
    攀枝花是一座依托“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城市,是建国之后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同时,攀枝花的城市文化也和“三线建设”与钢铁密不可分。攀枝花因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兴建,经历过工业繁盛时期的开发,同时也逐渐因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步入工业建设浪潮之后的衰退期,进而留下诸多的废旧工厂、厂矿和工业遗迹,这些成为几乎靠移民汇聚而成的攀枝花的主要记忆和日常生活元素。我想,这正是画家王文革作品的创作背景。

    王文革早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又先后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对学院的创作路子自然不陌生,但是,就王文革创作的作品而言,攀枝花却成为了他绘画的主要基调和精神支撑。

    我曾经见过王文革之外的一些攀枝花画家的创作,他们多数以描绘攀枝花的钢铁建设、工业基地、矿区以及工人为主,尽管大多数人采用的是写实的手法,但是我在想这是否构成一个中国的“工业画派”?中国没有这样的画派,也鲜有人研究工业发展对中国当代社会造成的人文影响,但是我觉得攀枝花可以作为一个案例,生活在那里的画家自觉的去创作与工业相关的题材和内容,这与当前诸多主流的绘画样式拉开了距离,同时,他们去创作这些与之生活相关的题材并非仅仅是为了参加一个展览或是完成一项任务,他们生活在攀枝花,这个伴随着建国之后从无至有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对他们构成的影响是天然而然的。当然,这样的“画派”如果目前成立,它并没有构成影响,因为没有人从工业题材的绘画中去提出有价值的批判性内容或建立一套创造性的艺术语言,但不可回避的是,攀枝花的工作绘画是我们当前考察当下绘画生态的一个工业孤案。

    在攀枝花这个典型的“三线建设”城市里王文革的绘画中也寄托了与其他画家不太相同的情感,比之讴歌工业文明建设和对劳动者的赞颂,王文革近两年的绘画主要表达的是怀旧和工业繁华不再的落寞。他在绘画中大量使用灰调子,将画面处理成老照片的感觉,这其中有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的场景,大厂房、老车间、紧闭的工厂大门,走在工厂之中仿佛又恍如隔世的人。在这些画面里,忧伤成了主要的基调,作为一个生活在攀枝花的画家,他在处理这些画面的时候一定有着复杂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工业将逐步被新型环保工业所取代,而上个世纪轰轰烈烈建造的厂房,那些曾经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将一去不复返,厂房的空置、残破、大门紧闭,不光是传统工业的退潮,城市建设的变革,它同时也象征的是一个时代的离去,数代人记忆的消失,繁花凋零后的落寞,或如岁月催人的不可挽回,这些我们能从王文革的画面中感受出来。 
    
 
      文/徐家玲
 2014年8月于北京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