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1977 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市
2001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4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人物,获硕士学位
现居苏州,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展览
2015“以心接物”--走进学院•2015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
2015“学院新方阵”--北京•2015年度提名展
2015 全国高校名家作品邀请展,南京现代美术馆
2015 第二届苏州当代中国画大展
2015 “新新工笔”——中国当代青年工笔邀请展
2014“重温经典”娄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4“六朝烟水” 江苏省中青年名家作品全国巡回展
2014“传承·丹青”--苏州优秀青年工笔画展
2014 吴风和畅-苏作之美珍品展,台北
2014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2013“墨色如幻” 江苏省中青年名家作品全国巡回展
2013 中国画学会主办的“绿色·和谐”第四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 首届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3 江苏省新吴门画派江苏高校巡回展
2013 第二届 “新吴门六月风”苏州美术作品大展
2013 56民族风采录全国中国画大展
2013 2013美美与共---谢士强王永利中国画作品展
2012 中韩艺术交流展,韩国
2012 美美与共---谢士强王永利中国画作品展
2012 第四届苏州高校教师作品展
2011 第一届 “新吴门六月风”苏州美术作品大展
2010 中国美协主办的2010全国中国画大展
2008 中国美协主办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2005 第二届亚洲青年艺术展,韩国
2004 第十届全国美展天津赛区
2001 首届“黄宾虹奖”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新秀作品展,黄宾虹艺术馆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王永利曾经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主攻中国人物画。在校时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崭露头角,毕业之际作品获得专业人士的好评。

    中国绘画向来注重人文内涵,尊重艺术的多样性。只有尊重艺术的多样性,艺术才能得以发展,否则就是固步自封。王永利的人物画平淡天真,既没有华丽的色彩,也没有眩人的技法,更没有宏大的叙事场景,而只是单纯地关注身边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一草一木,或人与花的组合,或人与山的组合,作品总是透露出淡定、怡然以及田园的清香,或曰太缺少一份功利心,太缺少一份时代的碰撞感。也许面对时下浮躁的艺术界,这恰恰显出了一份难得的平静,美其名曰 “大朴不雕”吧!永利作为学生时为人处事不张扬,一切都很低调,一切又都按部就班地做着,这也许正暗合了古人所言“人品即画品”的统一。

    王永利的人物画较之于学生阶段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也许源于她的性格所然。一切是那么的淡定与温和,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别样的人物梦。在校时她的作品更多地停留在绘画对象自身,为模特而模特,这样就有可能失去艺术中一个根本的东西——审美。因为无论画什么都应该以审美为宗旨,而不是仅仅把眼睛所见到的当成描摹的对象——在这方面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是一样的。这就要求艺术家能够体会出对象的真性情,或者说能够借助写生的对象而表达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情感;而做到这些,则需要艺术家倾一辈子之功。艺术不能简单地去认识,艺术更不能追着潮流走;艺术应该是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一面,这是其核心所在。幸运的是在永利的近期作品里看到了这一点,而且她一直在孜孜不断的追求,绘画表现手法上她抛开了自己一贯掌握的工笔技法,大量的运用了写意的手法去表现豆蔻年华的少女,从而在视觉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冲击。女孩给人注定是如水的柔情,纯洁的诗性,从表现手法上一般是常规的工笔画法更为适合,但她却使用了写意的的笔法去泼墨挥毫,大量的运用了淡墨、宿墨、宿色,用男儿之豪气去表现如水之女性,从而在矛盾中实现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女性自古以来都是被表达、被审美的对象,女人的纯洁、天真,具有诗意。女人有情,更能表现出情感。在女人身上,向来寄托着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情思。永利绘画中的豆蔻少女给观者的感觉,除了那份诗意和纯真以外,在眉目之间更多是一种淡淡的忧思和忧伤,而这一点点忧伤的境界,恰恰也是女人最典型和最深刻的心理境界,这也正是我们在审美上的选择。“悲剧的东西更具感染力”,虽然这种感伤不一定是一种悲剧,但是那种淡淡的忧伤,便会有淡淡的回味。
  
    艺术个性的核心是真诚,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说谎”。倘以真性情入画,虽不言个性,而个性自在其间,与努力创造个性当不可同日而语。艺术家不能刻意的去追求个性,越求越不真。不是有句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吗?所谓的风格、个性都是在绘画过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是艺术家天赋直觉的诚恳反映。中国画的精神和心灵是一种深沉、静默来与这无限的自然融化,体合为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家在绘画中应该淡化个性,不要为了个性而个性,为了风格而风格,一切自然而水到渠成,方为大道,而这样的风格这样的个性才有价值,才会升华。艺术的真正品质是作者心灵的品质,是至诚至真的,容不得半点尘埃,这样他的作品才会感人。

    中国绘画之所以绵延两千多年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是由于那些有作为的画家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走的,都是从生活中得到了感受和启发,产生了新的艺术语言,有了新的创造,这样整个中国画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前进。
   

文/何家英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