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东
1964 出生于南京
1988 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现居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22 2022年国际《自画像》S近在咫尺,线上展
2021 浮生—四人作品展,凯旋门艺术空间
2021 王的江南—王承东艺术作品展第三回,新城国际研发总部
2021 印见当代—云端当代艺术展,江心印云端会客厅
2020 当代艺术日--世界艺术的最后一天,线上
2020 大型国际当代艺术群展--1984 NO,法国萨宾-巴雅里画廊
2019 可一春季艺术沙龙-第4季,可一美术馆
2019 王承东艺术作品线上展,荣宝斋,北京 
2019 王的江南—王承东艺术作品展第二回,悠山书店  
2019 画时代——南京纬度,南京美术馆
2018 江苏艺术双年展,百家湖美术馆
2018 平行空间•VISION艺术沙龙展 第一回,凯瑟琳广场VISION空间
2018 中华方舟巡展,北京1+1艺术中心,北京泉美术馆,北京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 
2018 金陵五月风,南京美术馆
2018 可一春季艺术沙龙,可一美术馆
2018 王的江南——王承东小幅纸本油画作品展,三境堂
2018 第四届扬子晚报艺术节,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2018 无界之醉—当代艺术家提名展第二回(线上),艺厘米
2018 禅境•折叠—王承东油画艺术展,98艺术空间
2018 家里有画,厦门瞐美术馆
2018 意识•自觉---FFA年度展,FFA当代艺术中心
2017 百家湖百人艺术展,红星美凯龙欧洲城
2017 当代艺术与传统精神-(周末艺术),新浪当代收藏线上展
2017 线性•非常态 艺术沙龙 第一回,卡司艺术空间
2017 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日常状态-周末艺术新浪当代收藏线上展
2017 艺术周末杂志名家专辑:王承东 新浪当代收藏线上展
2017 同心•艺术沙龙展,方山美术馆
2017  浮生艺梦—方山当代艺术邀请展,映山红美术馆
2017  生而为艺术-2017-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家入选&提名展,上海云艺术中心
2017  五月的旁白—当代艺术展,可一美术馆
2017  艺术南京,爱丁堡饭店
2017  北京夏季展,恩来美术馆
2016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百家湖美术馆
2016  对白—跨年展,ESPOIR画廊
2016“梦境与现实”个展,诸公民国会馆
2016“空心灵清”,方山美术馆
2016 艺术南京•2016国际艺术品博览会,爱丁堡饭店
2016 新启蒙•艺术与阅读跨界展,国艺美术馆
2016 湖光山色—慈善艺术夜,碧桂园
2016 多维度•第一回 当代艺术邀请展,先锋当代艺术中心
2015 驻留:2015南京当代艺术(架上)邀请展,宣和美术馆 
2015 全城搜捕大叛徒—南京当代艺术群落开放展,南京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5 另面•江南•切片—王承东 金晶当代艺术邀请展,无为艺术馆
2015 精品典藏展,新华全媒体艺术馆
2015 鼎立—2015当代艺术邀请展,川佰美术馆
2015 第二届国际美展,南京国展中心
2014 祈福MH370,金陵美术馆
2014 交融--学院与当代艺术研究展,方山艺术区美术馆,苏州美术馆
2013 艺术方山—当代艺术展,古岸美术馆
2013 共渡彼岸—古岸美术馆开馆展,古岸美术馆
2012 无界之醉—2012当代艺术家提名展,一山美术馆
2012 秋季沙龙展,古岸艺术中心
2010 剑道艺心—南京当代艺术展,奥体中心国际击剑俱乐部
2009 为患病学生捐画展,青和当代美术馆
2009 法国贝碧欧-南京幕府艺术区春季沙龙,青和当代美术馆
2008“燥眠夜”,艺事后素当代美术馆   
2004“重伤”个展,半坡村三米画廊    
2002“为身体而身体”个展,九九斋画廊   
1993 中国第三语言绘画展,广州艺术家画廊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艺术的责任与使命 王承东对话可
· 王承东: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日常
· 王承东:生命体验中 艺术精神
· 王承东:当代艺术与传统精神
· 王承东:态度和观念
· 工作室 一个可以聚精会神发呆的
相关评论 更多
· 王承东:从历史到未来的“切片”
· 王的江南
· 王承东:江南 切片
· 剪不断 理不清
· 线式意味感 触摸“新”江
· 王承东:密网中破茧而出 冷到幻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王承东:从历史到未来的“切片”>>

 

文:张薇  独立导演、艺评人

 
 “切片三问”:
1、 为何选择“江南切片”为主题?
2、 为何采用黑白灰为作品基调?
3、 为何使用个性化的线性缠绕作为艺术表达语言?
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便是笔者对当代艺术家王承东先生“江南切片”系列作品的诠释和解读。
 
一、 “江南切片”——对江南的“切片”
 
依据史料记载,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在商朝便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到了宋代,在《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已对江南民居的建筑布局有了具体生动的描绘。而明清时期,江南更是繁华富庶、宛若明珠,人文荟萃令人倾倒,达官显贵、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在此择地建宅。
 
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概念,甚至有广义江南和狭义江南之分。广义的江南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一市及长江以南地区。狭义的江南多指长江以南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嘉兴、杭州、无锡、上海、常州等地。因此,“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也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
 
由此可见,“江南”是具有伸缩性和延展性的。对江南的“切片”既是对历史的切片,也是对地域的切片。取用江南建筑作为“切片”的主体,体现了切片空间中隐藏的“人”的因素。而这一点,正是艺术家人文精神的深层次呈现。
 
二、 “江南切片”——对色彩的“切片”
 
江南的建筑以粉墙黛瓦、古朴明洁著称,这是江南颇具代表性的建筑文化符号。江南物产丰饶、植被丰茂、四季鲜明,这就导致整体环境色彩非常丰富。又因河湖众多、雨水丰沛,“丘陵常抹绿,雨露岚雾多含情”,这些色彩属性往往令观者萌发出具有性别倾向的记忆符号,“柔美娇媚”、“含蓄端庄””似乎这就是“江南”的全部。
 
事实上,这种带有禅意的美丽,具有以柔克刚的特点,如果仅仅是对色彩进行复制,往往令人忽视“江南”的本质,那是一种具有极强韧性的坚定与硬朗,是隐藏在精致小巧外表下的壮美。
 
什么样的色彩才能恰如其分的表现这种特点呢?
 
我们都知道,在绘画创作中,黑白灰往往是搭建画面“骨骼”的色彩,艺术家非常大胆的以这三种颜色去塑造“江南”,巧妙的将观者从“温柔”的漩涡中“拯救”出来,剔繁从简,直观表现出“江南”那冷静克制、精细严密、坚硬似铁的隐性特征。
 
艺术家正是通过对色彩的甄选即对色彩的“切片”,使得“江南切片”系列作品呈现出了理性而又逻辑紧密的哲学韵味。
 
三、 “江南切片”——对未来的“切片”
 
众所周知的哲学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论是对江南的“切片”,还是对色彩的“切片”,都是对于江南过往和现在的“切片”,但如果仅仅如此,并不足以体现艺术家的哲学思维高度。那么,对未来究竟该如何“切片”?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人类存在于“四维时空”,而基于二维(平面)载体的绘画要表达出第四维度(时间)的流动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江南切片”系列作品中,我们却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在“江南切片”上,笼罩着看似纷乱的线条,它们急促而个性鲜明,蕴含着破而后立的气息,它们像江南烟雨,也像蚕丝,更像颤动的光波。这些线条,打破了原有的旧秩序并建立了新的时空构成,整体画面似乎来自遥远的遗落秘境,将历史与未来在某一刻交织重叠,营造出超乎寻常的视觉效果。      同时,艺术家采用多线条对画面主体进行“切片”,是一种创新性的大胆尝试,也是一种哲学思辨——人类创造的文明将去向往何方?隐藏于文明之后的人类又将有怎样的最终归宿?这种种问题,在笔者对艺术家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脑海中萦绕,这也为“江南切片”系列作品创作出无限可能的开放性观赏体验。
 
正如尼采所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江南切片”系列作品,必定也不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最终篇章,它只是一定创作时期的阶段性作品,但由它所搭建出的桥梁,必将有效联结艺术家与鉴赏者的心灵世界,艺术家通过独特而精彩的技艺将成长过程中凝练的哲学思考呈现在画布之上,创作出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