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森
1973    生于黑龙江
1999    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
现居北京宋庄,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8 “物谭”王景森(木林角火)——戊戌年雕塑个展,北京宋庄北艺塘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艺术评论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艺术评论>>

常常,物的存在是一件令人惊奇赞叹的事情。因此人会恋物惜物甚至拜物。

 
物,从何而来?
道家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生于无,有无相扣,死生相依。
 
物有物性,物性直通人的心灵。物与心何以相通?
 
心学中讲,“理即心,心即理”。进一步说,心是“道”的内化。
 
道在时间里的沉淀就是物,物是时间的凝结。道超时间的本质就是心,心是时间的形式。是故心物一元。因此,心能格物,亦能转物。所谓“格物致知”不仅是人知物,也是人自知。
 
王景森(木林角火)的《物谭》系列作品,通过工业废弃品进行的再组合,深入探讨了物我关系,尝试道出心与物、记忆与回忆、此在与彼在连接、转化的玄机。作品的构成元素里有许多个人符号。比如秃鹫的嘴是用父亲用过的钳子做成的,动物的身子是自己用过的锅壶做成的。因此,这些作品承载着他的生命印记。
 
一切存在相都产生于时间的临界点,它们既通向过去,又通向未来。王景森的作品试图搭建的是物与灵双向转化的路径。物是精神的载体,物借助于生命成为精神。生命的意义就是能把物质转化为精神。如果没有生命,就没有精神的生成,世界就是沉寂。
 
 
王景森(木林角火)用物来塑造生命的形象,反映的是人对生命的崇拜,对存在回归精神性的向往,抵达精神性的存在是人的最终目的。借助于对物的塑形唤醒和发现自己的心灵,对物的塑形过程也是人内在心灵形式生成的过程,心理记忆重新整合的过程。
 
这样的艺术创作就是在塑造灵魂,艺术的巨大魅力正在于此,反映出心灵的形式。
 
侯波 2018-9-13于宋庄七道空间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