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远烘

1976 出生于广西贺州
1998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08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得硕士学位
现居北京,任《美术界》杂志执行副主编,微信订阅号“艺社会”创办人、学术主持

主要展览
2016“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2016“灵秀江南”精英艺术写生展
2016“福溪,福兮——意象潇贺第二回展”
2016“5+N”实验性纸本作品展
2016“灵秀江南——馨曼艺术油画写生作品展”
2016“广西当代艺术南宁展”
2015“5+N”实验性纸本作品展
2015“2015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
2015“全国美术名家走进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采风作品展”
2015“当代名家走进边疆壮乡美术作品邀请展”
2015“广西美术名家走进富川采风作品展”
2015“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2015“且坐喫茶——意象潇贺第一回展”
2015“首届广西青年美术大展”
2014“探源——百名画家走进兰寨优秀作品展”
2014“广西美术家走进‘清洁乡村’采风写生创作作品展览”
2014“2014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
2014“关注时代——广西当代人物画创作作品展”
2013“文史丹青——广西文史馆成立60周年名家书画作品展”
2013“上升期——广西活力艺术家收藏与推介展”
2013“2013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览”
2013“丰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2013“挖掘、发现——第三届中国油画新人展”
2012“广西青年美术家学术提名展”
2011“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展”
2010“河南、广西美术作品展”
200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
2008“广西壮族自治区50周年大庆美术作品展”
2007“漓江画派进京美术作品大展”
2007“第二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
2007“漓江画派八桂新农村写生采风千里行作品展”
2004“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广西美术作品展”
2004“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
2003“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3“着眼点”油画五人展
2002“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画展
1997“农家与孟远烘油画联展”
1995“首届广西美术作品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绘画及表现————看孟远烘的画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绘画及表现————看孟远烘的画所想到的>>
    我把绘画分为两类,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形象塑造,第二是心象塑造。一个人的绘画生涯大多是先学形象塑造后进入心象表现。而往往许多人都停留在第一步,没有进入到第二个层面,被形象所困,最终只是个平庸的画匠。所以,凡被称为大师者必是挣脱了形象束缚而能充分表达心象的画家。虽然走入第二步有先有后情况各有不同,但那是成为真正画家的必由之路。

    远烘的起步就早有直抒胸臆的苗头,在学生时代就初露端倪,我记得,他画的写生不专以画准和画得像为能事,而是带有自己的主观看法把对象融入描绘的图像创造之中。

    中国有很多造型能力很强的画家(这里当然是指第一层面的形象塑造而言),把评价标准定在是否准确接近对象上。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家走入自然对象后迷恋于其中不能自拔,眼中只有对象而无自己,把所有的才华和聪明都贡献于第一层面的还原对象的努力之中,轻视或者是忽略了艺术家自身禀赋的介入作用,即作者独特的差异性所赋予画面的生命力,使作品失去了艺术的灵性光辉。

    远烘的画距离常人的视觉认知习惯有一定的距离,按我的评价已经是属于第二个层面的级别。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更多的人还停留在第一层面上,是看山是山这一层级的审美水平。翻开各种画册、专业杂志,其中的作品具有趋同性的比例起码占了百分之八十的份额,真正能有自己一点独特性的作品不多。远烘的画在常人看来属于有独特性但不太起眼的哪一类,这中间有视觉惰性造成的不理解,也有对于以往成功模式的崇拜和世俗眼光引起的不屑与漠视。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总要经历眼生到眼熟的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与磨砺,冒险去探究,去坚持,去强化,去追寻,是一个艺术家所要做的基本工作,在掌声之前的冷清寂寞是必须要经历的遭遇。所以,我认为他的坚持是非常难得的意志锤炼。

     远烘的画从其他画种吸取了很多营养,他在研究欧洲油画传统语汇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丰富营养,他的画面背景空白处理让我想起了中国绘画的虚拟化空间处理。看似好像在一个具体的空间环境中,其实整个背景都是平面的。而且物品的布局都采取俯视的视角,减弱了透视的纵深感,物品之间尽量不重叠,这些平面化的处理都来自于东方艺术的影响,加上色彩的简约化处理,就很有了东方绘画的意境。

    我们总是用是否有生活气息来评价一幅作品。有生活气息的就是好作品,反之则不然。这一个评价标准的价值判断鼓励了作画者多从对象出发,严谨地、忠实地面对自然,似乎在自然中就可以肯定获得一切画面所需的东西。其实在艺术品创造的整个过程中,人这个主体的作用是与自然具有同等重要价值的部分。离开了人的参与,自然就依然是自然,不可能有艺术出现,只有经过人的体验和参与,并且有了每一个人的不同解释和表现,才会诞生艺术之美。至于生活气息,有一些画家的绘画作品贴近自然就现实气息浓一些,另外一些画家的作品离自然远一些,气息就淡一些,甚至没有生活气息,但是依然有人的气息,比如蒙德里安和罗斯科的作品就属于此例,这样的纯粹表现的绘画也不失为伟大的作品。

     远烘的画我认为还可以走的远一些,还可以更纯粹一些,更简约,更明确,更有力度一些,画面离生活远并不等于艺术家能够脱离这个世界进行创造,其实,恰恰说明你对这个世界有了你的个人独特的解释和看法,有了你的参与和表现。我总觉得表现是硬道理,艺术家的独特表现给这个世界增添了许多不同于自然现实的新现实,让人有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的新的惊喜,即使是我们今天的人在看到远古时期的作品时也常常是感叹于古人的精彩创造。我觉得,只要忠实于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去表现,我们也能创造出能让以后的人惊叹的作品。
 

                                                           黄菁
2011.9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