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彬

1970 生于石家庄
现居北京和石家庄,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0  青花•美人 —— 李晶彬个展,乐天陶社,上海
2009  李晶彬个展,上海璞丽酒店,上海
2007  小唐人 —— 李晶彬个展,Balthazar Gallery,布鲁塞尔,比利时
2005  小唐人 —— 李晶彬个展,HONG MERCHANT,上海

主要联展
2016  抱朴 —— 中国国家画廊网学术邀请展,2016艺术北京,建行VIP,北京
2016  新起点 —— 扫一扫当代艺术展,亚明艺术馆,合肥,安徽
2016  新水墨 新方向,壹美空间,烟台,山东
2016  新起点 —— 扫一扫当代艺术展,述古堂美术馆,深圳
2015  晏之艺VII水墨新语——中韩艺术交流展”,中森会&墙艺术中心,北京
2015  移境•问象——水墨邀请展第二回,问象艺术空间,南京
2015  曹植的枕头与加百利的百合——当代水墨人物画女性形象主题作品邀请展,天大云华美术馆,北京
2015  形色辉映——中国工笔邀请展,静心斋美术馆,龙口
2015  逍遥游•当水墨遇上竹子——李晶彬&韦光双人展,银泰中心天堂书屋,北京
2015  扫一扫——当代艺术年度收官展,山水美术馆,北京
2014  即 • 墨——一种当下的工笔与水墨景象,新水墨印象馆,北京
2014  中国未来——十竹斋画院2014年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十竹斋画院,南京
2014  神话——当代工笔三人展,享悦汇,北京
2013  思无邪-李晶彬、刘天怜、王蒙莎水墨作品展,别处空间,北京
2013  易失的梦——青年水墨新绘画邀请展,新光天地,北京
2012  花青三月——芥墨新锐工笔画联展,芥墨艺术馆,南京
2012  空气——周雪、李晶彬、赵怡文精品展,芥墨艺术馆,南京
2012  如•此——中国水墨新绘画邀请展,雍和空间,北京
2011  梦自由八人展,南京
2008  形真境远 —— 当代工笔画第二回展,唐云艺术馆,杭州
2008  全国首届线描艺术展,河南美术馆,郑州
2008  小人儿展,798艺术区红画廊,北京
2007  比利时艺术品博览会,比利时
2007  石建国、Nadia Arditti、李晶彬三人展,Front Line Contemporary画廊,北京
2006  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6  传承与融合 —— 2006当代中青年国画家学术邀请展,杭州大剧院,杭州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个人感悟
相关评论 更多
· 樗下逍遥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樗下逍遥>>
    喜谈中国名士的朋友,喜欢讲嵇康在东市临刑前弹《广陵散》的绝响。其实《广陵散》是否因嵇康而失传,学界一直有争论。很难说,嵇康就义,琴曲就一同消陨。那嵇康为什么会在人生最后一刻抚琴,又有“《广陵散》于今绝矣!”的慨叹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早几年的时候,碰到两个长辈聊天,一个是画廊主,一个是喜欢做涉及儒释道题材作品的艺术家。画廊主问艺术家,如果焚书坑儒再来一次,中国文化会不会消亡?对方回答,当然要灭。问者莞尔:怎么会灭的了。焚书坑儒哪怕来一万次,中国文化还是在的。
 
    文化、思想、精神,其实都是无形的。文字典籍只是一个记录和传播的载体。即使在今天,我们用数字影像技术更全面的记录我们的文化和思想。这些技术依然只是一个承载的手段,而不是文化、思想和精神本身。而所说的一脉相承,也肯定不是无损传承。正因为有各种原因导致的曲折、毁灭以及重生。文化和思想精神才会像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那样始终饱有活力,生生不息。不然,早就无影。
 
    所以,嵇康断头前对《广陵散》“失传”的慨叹,言外之意是对乱世里那一代士子风骨消逝的哀痛。中国思想史上历来就有很多践行者也有很多失踪者。而即使发生一万次的焚书坑儒,只要还有中国人活着,中国文化和思想精神依然会通过新的方式传扬下去。因为它们是一种文化基因,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国人的日常。
 
    文化、思想、精神无形,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有一个可以意会和精研的“神”在。这个神,在《诗经》里是用赋比兴的方式表达的,在魏晋时代是用名士们的特立独行、不疯魔不成活来呈现的,而之于后来的艺术家们,则是用笔走龙蛇和梅兰竹菊来抒发和隐喻。
 
    要是觉得巨然、黄公望真的在画秋山问道、富春山居,张择端真的在画清明上河,那么中国艺术史也就没什么好讲的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识尽了愁滋味,写诗时才不会无病造作,而只是道个天凉好个秋了。
 
    所以说,我从来不认为艺术家李晶彬创作的《逍遥游》真的是在画庄子,《世说》真的在画魏晋名士,《小唐人》真的是在画唐人。衣冠好画,心神难摹。别人慕古,李晶彬是在慕神(亲注意,前后两个字不一样哟)。我们需要从李晶彬作品的神采中去延伸创作的意图。
 
    跟晶彬聊过好一阵,他很喜欢阅读历史、美学、艺术史、思想史方面的典籍,对春秋战国、魏晋、唐三个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既醉心又神往。每次提起,总是巴拉巴拉讲半天。很有考古的味道。考的什么古?思想和美。
 
 
    《道德经》、《庄子》,对于李晶彬来说,早烂熟于心,他认同庄子强调事物自生自化,追求自由的观点,于是画《逍遥游》系列。画中名士,衣带宽松,似梦似醒,双目似白似痴,但不油也不傻,眉宇间有着实足的睿智。那货要么被大鹏驼着,或者在莲上憩着,一副纵诞不羁、放浪形骸的潇洒模样,极有风骨。
 
    那他画的真不是庄子?我觉得,是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题旨。近两千年来,没有谁真的见过庄子。太在意是不是,像不像这个事情,往往背道而驰。举个让很多人扫兴的例子,最近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第二期展出(神龙本《兰亭集序》),如没有见过神龙本真迹,你一定不知道真迹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全文324个字,每个字其实都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小。是的,没有搞错。真迹就是那么小,而不是我们从小到大习字的字帖里,每个字都是半个巴掌那么大。所以,毁三观了是吗?本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千百年来就没有谁见过真迹,它就是一个心口相传的游龙惊凤的传说。说到底,我们心意里面还是在慕一个神。
 
    没有谁会真的认为庄子在《逍遥游》里真是花痴痴地在写鲲鹏大鸟,也没有人会相信,庄周真是发了自己变成蝴蝶的梦,醒来跟人叨叨是福是祸。“打个比方”,一直是先哲们的智慧。当然也是我们的。那我们何尝不可以让自己也发发梦,变成庄周变成嵇康变成唐寅变成徐渭呢?金庸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黄霑用“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侯孝贤用《聂隐娘》做了属于自己的千古文人侠客梦。这个侠,是魏晋风骨、汉唐气度,到了民国是先生范儿。许是李晶彬有同样的体会,才会有现在的创作。
 
    他以笔下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呼应了自古以来一直为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李晶彬,在纸上透露的就是这种千年承继的神采。
 
    所以,李晶彬通过笔墨传递的,不是一个圣,也不是一个仙,而是一种思想追求和美学气度。这样的追求和气度明显是被湮没太久了,现在被李晶彬于纸上“复活”起来,是一幸。

文/2046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