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博

1973 出生于西安市

1994 毕业于西安培华女子大学艺术系
现居西安,西安美术家协会会员, 陜西美中油画雕塑院美朮师
 
主要展览
2018 她视觉——当代艺术展,宋庄恩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8 第二届北京夏季展18,宋庄恩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4“新、艺121艺术展”,苏州圆融艺术中心,江苏,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生活艺术化 艺术生活化——
· 景博的油画之歌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生活艺术化 艺术生活化——青年油画家景博侧影>>
“赤橙黄绿青蓝紫”之间,无论哪两种色彩碰撞在一起都会变化附着成另一种色彩。我和青年油画家景博的相遇有着这样的作用力,至少在我看来,没有哪一位朋友能像她那样深刻地影响了我,调剂着我生活的色调。她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她对生活的态度,对艺术的见解,让我、让周围的朋友可以掠过眼前的纷扰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初识景博,只知道她是做广告文案的,发现她对宣传海报审视的眼光非常专业,以为她是学平面设计的;再后来,知道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就不凡的画家,隶属于长安画派的范畴。很久以后,在她的新居,才知道满墙的油画是她画的,惊讶!一幅幅看过后,发现这些画作色彩浓烈,想想景博对朋友热情似火,对生活热烈如焰的个性,不正是对应着墙上画作的格调吗?

相识相知十六个春秋以来,总是见到她在憧憬着未来,规划者明天!不断地发现着生活的趣味,不停地咏叹着生活的美好。我们朋友圈的情绪被她感染者,她就像一个小太阳,炙热温暖着每一位朋友的心。我们坦荡荡的和她这位画家朋友交心,从不藏着掖着一丝丝个人情感,因为她的真诚,她的与人为善,她的言必有信,在她面前,你只能以诚待诚!如果我有什么话不能对景博说,我会有一种犯罪感。(此处应有笑声)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靠艺术来美化的。热爱生活才能去发现高于生活的美,热爱生活才能理解生活的多样!我的童年在乡下度过,常常有种恍惚感,笑着对景博说:我从汉朝走来!而景博在都市长大,新鲜事物、时尚潮流她均是我的向导。有时和景博探讨关于房子的装修装饰,明显感觉我们之间想法迥异。我说,每当我走进一间欧式的、华丽到奢侈的房间时,总会有一种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觉,甚至觉得应该染成金色的头发才可以安然坐在里面,她听后大笑!也许她受西方美学影响较深,油画是直接的引导,而我喜欢中式,甚至是传统味道的中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坐在她欧式风格的房间里,用传统器型的紫砂壶泡上好的大红袍,这就是我们对生活本质共同的认知,生活就像是一块调色板,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与众不同。

中国人为什么要画油画?我不知道!景博是这样回答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画油画?是呀,今日世界几年的变化如同古代几百年的变化,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我们接触使用着太多的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自鸦片战争被列强蚕食和欺凌以来,便开始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一切。农耕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人们从村镇走进“单位”,当上了“干部”,长袍换成了西装,互联网又让地球变成了村庄,中国人可以更容易地接受到欧风美雨的熏陶和洗礼,日常生活中:洋房、小汽车、婚纱、啤酒、可乐等等;艺术上:油画、钢琴、芭蕾舞、交响乐等等;艺术风格上:服装上有波西米亚风、香奈儿风;建筑上有哥特式、巴洛克式等等,这些每天都在深深地参与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而中国就像一条巨大而古老的船,大转弯,人们有了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当然也就需要有油画这种地道的西方艺术来表现。多一种艺术形式,这种多元体现着某种普世关怀。

走进景博的画室,刚上了底色的画布以及半成品、成品一一排开,这样一个绚烂的空间,俨然是她挥洒性情的天地。读她的画,最好冲一杯咖啡或者很酽的普洱茶,伴几支怒放的玫瑰,随着笔触的浓淡浮沉去感受她对生活的描绘,对生命的诠释。有这样一幅画:画面上一位少女身着蓝色风衣,背对着,在大自然里用手势做呼唤状,我看时似乎真的听到了什么,但分明又什么都听不到,这种活泼泼的体验只能属于她。因为她喜欢旅行,看各地风物,喜爱瓷器,在玩物中培养美感。欧美旅行,最重要的行程是参观美术馆,常常听她讲见到某名画原作时的兴奋。想起自己十多年前在卢浮宫越过一层层人的脑袋看到《蒙娜丽莎》在防弹玻璃后的那迷人的似笑非笑,瞬间似乎被一种力量击中,瞬间明白了些什么!也许这是原作的魅力,也许是《蒙娜丽莎》如雷般的声誉,反正景博告诉我“不看原作画不好油画”,这是她的经验,因为有这次经历,我多少有些同感。

西洋人几百年的风景画美哉美也,也许做法太实,缺乏意境,文艺复兴时他们自觉地添了远山作背景,倒有了些中国画的高远。景博从小受家学滋养,后学习油画专业,对中西方画理应该都比较熟知,当我们探讨国画与油画之间是不是应该互相借鉴,我们共同反对不中不洋!

油画是焦点透视,中国画是散点透视,彼此长久以来用的来的笔法,套在谁的头上,都会有强扭之感!记得有一次,她指着画上的一棵树告诉我说:“他父亲嫌她树画得太丑,用毛笔画了一棵树,让她照着修改,这是修改后的!”我看过去,只见一棵树立体而富有质感的站立着,枝桠树形确实是我们中国大地上可见的品种,但表现的手法俨然是油画的专业技法,这让我想起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套用一下就是说用油画的画法,画中国的元素。有时,我会提议她画一些节气风物、关中风俗或者民族风情题材的画作,也就是说希望她在油画的技法上一定要更远地和国际接轨,而在内容的选择上是否可以更近地将目光停留在本土?用最熟悉的技法画最熟悉的地方!景博总是用她一贯的谦虚一再地感谢我的建议,我则说:我这是外行指挥内行,每每说完我们都会相视大笑……

大约二十五年前,因为梵高的一幅《向日葵》拍出了相当于人民币三个亿的价格,由于好奇买了一本《梵高画册》,看画没看出名堂,底下的文字介绍让我多少对梵高有所了解,梵高自信到狂妄,自卑到绝望,也就是一会儿妄自尊大,一会儿有妄自菲薄;他一边极力讨好画家高更,希望得到高更的认可,据说还给高更画了一幅《向日葵》,一边又给弟弟写信道:“有一天,全世界会用不同的发音念我的名字”。而今被中国油画界津津乐道的是一个叫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人,被赞誉为与毕加索齐名的当代画家。不错,他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写《梦的解析》的弗洛伊德,中央美院的教授认为他对中国油画家影响深远,如陈丹青、刘晓东等;但西方评论家却说他是一个偏执狂,就像其祖父描述的“心里变态者”。当我翻看书籍读到这里时,突然有一个问题从心底发出,难道画油画的人都需要有些不正常的思维,都需要特立独行?旋即我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这一刻我想到了我的朋友景博,她总是那样的蔼然可亲,那样的善解人意,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从未有突兀,或者让人不自在的感觉。不走极端,奉中庸之道,毕竟我们是中国人;像流行歌里唱的那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中国文人画家视平和为真正的清高!不近俗气为清,有行为世范为高。景博就是这样,每一次出现总是那样大方得体,平和近人,我想这是她在艺术品、艺术创作中读懂了生活,这何尝不是生活的艺术?

在庸常的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在油画的世界里调节生活之味,油画的创作成为景博生活的一部分。油画非是她的职业,我常常笑着说:在外,你是单位里的职员;在家,你是孩子的保姆、司机加书童,这些角色一天内不断地重复转换,如何摆布开?而她总能推开日常冗杂,静静地去画,哪怕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我想:这是兴趣使然,这是爱好引发的自觉!有人说,任何一门技艺,操练一万个小时就可以出秀,就可以成为专家,景博有着这样的坚韧!也许在油画领域里她还只是行进在路上,但我依稀可以看出她“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的踏实与坦然。记得有次建议她把画作拿去画廊试试展览出售,没想到景博郑重地表示,她只想慢慢地画着,等有一定数量了,质量也提高了,先办画展,出画册。这时的她,又有着古代中国文人画家的笃定和精神寄托,不急着把画作变成商品,不以此糊口度日,而是像心灵的功课一样每天坚持着,假以时日,她一定会画的更出色。

当她握紧画笔,调开颜料,向一块绷平了的白布上点戳涂抹时,谁又会说其中没有生活的亮色?在景博的眼中,生活永远是光彩耀目的,审美是对待生活的认真,她所喜欢的一切艺术品,既是她生活的独白,又是她油画创作的延续。让生活中多一点艺术气质,让艺术感染一些生活气息。在她的油画里,你可以看出这两者的相互辉映,生活是底色,艺术是表达,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任庭前花开花落,看天边云卷云舒;生活之真绚烂出艺术之美,艺术之美衬托出生活之真,这就是我的油画家朋友景博!我不想用标签式的词语来总结、形容她。只想让您在字里行间去感受……或许,您还可以翻看这本画册来体会……            
                                 
 作者:郭敬宜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