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欣雨

1987 生于山东
2010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4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8  “你的眼睛与我之间”, 雅巢GALLERY ,上海,中国
2018  “你的眼睛与我之间”,ArtDepot艺术仓库,北京,中国
2016  “色子”,ArtDepot艺术仓库,北京,中国
 
主要联展
2017  “艺术深圳  ”, 深圳会展中心,广东,中国
2017  “底色”,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2017  “弧度”宁波国际当代新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宁波美术馆,浙江,中国
2017   第二届“墙势力”墙报艺术家展 ,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7  “意志裂化”, ArtDepot艺术仓库,北京,中国
2016   第七届新星星艺术节,郑州彩虹盒子美术馆,河南,中国
2016   南京国际双年展,南京百家湖美术馆,江苏,中国
2016   青年艺术家公社驻留邀请展,长城脚下公社,北京,中国
2016  “桃花源时代”当代艺术系列展, 鲜花港,北京,中国
2015  “人类文化的脸”2015 IMACO世界面具艺术邀请展 ,知了空间,上海,中国
2015  “相”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鹿空间,大连,中国
2014  中国当代先锋女艺术家联展,知了空间,上海,中国
2014  “以小见大”当代艺术邀请展, 成都V 空间,四川,中国
2014   文轩.新像——当代艺术百人邀请展,文轩美术馆,四川,中国
2014   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国家博览中心,江苏,中国   
2014  “龙泉 意境”新锐艺术家群展,四川大学美术馆,四川,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展览作品概述
相关评论 更多
· 评论
· 2016《色子》个展展览文字-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2016《色子》个展展览文字-尤洋>>

我们是如何捕捉梦境的?
 
作为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家,贾欣雨的精神追溯和文化动机显然并不同于那些更执着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感悟的前辈们。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些意识源自于白天和夜晚所见的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以及这些生活情绪交织在梦境中所引发的图像生产机制。梦境中的信息稍纵即逝,如果你不去捕捉,就会永远的失去。
 
我们期待绘画作品能够成为调节理性和感性的因素,引领我们穿越感觉和真实世界。贾欣雨作品中反复描绘的衣服、家具、空间、动物躯体,放佛失去魂魄般,与诡异气韵的色彩一道,飘荡在艺术家所构建起的时空中。对于观者,这些貌似任意和无视规律的意蕴所凝固在画面上的痕迹,既构成了我们对创作者的个人体验的想象,也迫使着观看者要摆脱常规的法则和现实世界的束缚,才能够进入画家所建立的场域,弥补理性思维和现实世界所进行的分裂,使得感觉和现实成为一体。
 
有趣的是,作为观看的惯性,我们总会一厢情愿地想象作者真实的生活意识和状态,揣摩并让自己“相信”所构想出来的创作动机。我们期待作者成为我们的翅膀,在体验一些我们幻想却不曾真正经历的生活。那么,是谁的主观意识创造了作为对象的绘画其背后的动机和诱因?是否正因为我们已经错过了大多自己的梦境和潜意识,从而无法抵抗这种想象的欲望?情绪如果不能形成图像,图像如果不能发展为经验,那么就会永远的失去。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和拟像世界中,图像生产正成为生活系统中一个愈发轻易和难以逃离的黑洞。在各种消费需求而营造的图像碎片中,我们距离自己的梦境也愈发遥远了。

空间装置作品《藏》是本次展出中相对独立的一个艺术项目。抽屉是世俗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样板形式,抽屉里内置的物品则构成了之于观者的想象维度。抽屉的数量迫使着观者将想象中的图像不得不进行分类,这些内容既是对观者意识的召唤,也同时将幻想界的客体显现成为现实世界的摹本。在画家的引导下,想象一方面超越了现实的空间和意识,也引领着观者去探寻一个未知的彼岸。
 
在展览《这不是一个藏身所》中,贾欣雨展示了她对空间诗性的迷恋,对于如题的问句,亦没有主观地试图揭示出所谓的真相,而是提供了一个场域令我们在思想和感官中遨游。图像必须被赋予记忆,才有能力成长为信息或情感价值,成为我们值得留恋的光晕。但现实社会中,这些价值往往被种种幸福的期待所笼罩,使得世人在真正的日常中主动忽略掉那些貌似不安的线索,从而错过生活中的回响与共鸣。

艺术家所成长的时代既强调理性的普遍性,又不得不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拟像景观。她将自己的多梦,交织在这些视差分裂之中,塑造为一个个和谐的视觉共同体,带来动荡与神秘,令我们沉浸在这个旋绕的图像系统中,替我们捕捉自己的梦境,这也是今天我们对于绘画的一种期待。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