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滨
1950 出生于山东微山县
1984 进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
现居上海,国家一级美术师
 
主要展览
2019 东京参加国际绘画邀请展
2019 首届全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9 回眸——侯滨油画邀请展,山东美术馆
2019 国际绘画邀请展,东京    
2018 上海举办第三次个人画展
2006 上海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
2006‘精神与品格’全国美展
2003 上海举办个人第一次画展
1999 全军美展
1984 全国六届美展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侯滨在上海滩慢慢崛起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侯滨在上海滩慢慢崛起 >>

林公翔

 
艺术家,对于从事大众职业的一般人来说,似乎是难以确切理解的概念。然而,就像在任何领域一样,艺术家也分三六九等,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得起人们对这三个字的期许。 
 
当我穿过川流不息的车流,穿过霓虹灯闪烁的夜色迷离的上海市区,来到西郊的“当代高邸”(这里住着无数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公寓,拜访油画家侯滨时,我的脑子还在不断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什么样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家?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创作的自由与心灵的自由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无论在侯滨的个人生命史上,还是在侯滨的个人艺术创作史上,2003年4月都是一段“严酷”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毅然决然地告别了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山东济南,“赤手空拳”来到了前途未卜的上海。对侯滨来说,这显然是一种冒险,因为此时的他在山东已经“功成名就”――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作为教授,作为山东青年书画院院长,作为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他画了数十年的画,赢得了无数鲜花、掌声和荣誉,要舍弃这些需要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
 
侯滨跨出去了,他想让自己心灵的鸟儿飞得更远,他想在海内百川的上海寻找自己孜孜以求的艺术突破。当时许多朋友不理解,以为侯滨“疯”了。要离开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的熟悉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对凡夫俗子而言谈何容易,然而侯滨的性格决定了他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艺术家。他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听者,静水深流;看者,一叶知秋。对像侯滨这样的艺术家而言,生命中跃动潜藏着一些神秘的密码,这个密码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信念。 
 
侯滨,典型的山东汉子,长得壮实魁悟,气宇轩昂。他的复式楼的家无论客厅还是走道都挂满了他的油画精品,许多是大尺寸的巨幅油画作品。其中客厅悬挂着的一幅他的《海盗系列》之一约有几米之宽。和侯滨在一起,你会很放松,他没有一丝一毫功成名就的艺术家的范儿,中和而不张扬,沉着而又冷静。就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和高度白酒,我们海阔天空神聊。 
 
 
在我的印象里,艺术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作品很一般,但却很善于炒作,也迷惑了很多人;另一种则是不事喧哗, 
 
凭借自己作品的深厚功力说话。 
 
侯滨无疑属于后者。 
 
在侯滨送给我的他刚刚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厚厚的画册《侯滨油画集》中我感觉到她的沉甸甸的艺术份量。在这本印刷精美、考究的画册中,引起我注意的还有他自己写的一篇情真意切的前言中的文字: 
 
“我记不清什么时候喜欢上的画画,只是淡淡地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课本上总是画得乱七八糟,老师常说我不讲卫生。我想不通的是我父母大字不识一个,怎么会生出我这个画家儿子,我也弄不明白是什么动力让我没完没了的画下去。我出生在山东省微山湖里面的一个小岛上,说是小岛还不如说是一个土堆,全村共有30多户人家,含辛茹苦,年复一年的过着朝不保夕,缺衣少药的生活。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成天画,画画能当饭吃,将来有什么用,还不如学打算盘,将来还可以当个会计,少干点活,少受罪。’母亲让我舅舅找了人教我学算盘,可是怎么也学不进去,一学就想睡觉,舅舅对我母亲说:‘算了,别管他了,随他去吧,树大自然直。’也就是因为对数字有恐惧感,我的数学课程不好,没少让老师伤脑筋,小学也没有戴上红领巾。我的业余生活,除了和小朋友们在一块疯玩外,就是看小说、画画,看小人书,再就是晚上跑到几个老人家里听他们讲故事。 
 
在小学我是个很难引起老师注意的学生。因为每次考试前几名都没有我的名字,再加上打架闹事也找不到我,没有闪光点。一直到小学五年级,我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到了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遇上了新的班主任王者生先生,这是被全学区认为最有学问的老师,也是我遇到的影响了我一生的第一个恩师。” 
 
从此,一位不谙世事的、没有闪光点的小学生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侯滨的作品里,有许多关于故乡的,这是他最初出发的地方,寄托着他的童年、爱和无穷无尽的乡愁。像《晚归的爸爸》中的小男孩,像《暮年》中的父亲形象,像《那天我很不高兴》、《逃学的孩子》、《凉风轻轻拂过》中的童年记事,都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童年的记忆每每给艺术家以创作的灵感,一块小时候吃过的玛德兰点心,在普鲁斯特笔下是《追忆逝水年华》的意识之源,而对于微山湖畔的那个小岛,那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侯滨,有一种永远恋恋不舍的故乡情结。那草垛上的赤脚男孩,那湖边晚归的农妇,那袅袅的炊烟,那冬天的狗……,它给我们心灵的触动时隐时现。 
 
在侯滨的作品里,最有份量的是其中关于女性题材的作品。像《茫》、《晚归的人》、《雨还在下》、《又是一个春天》、《小清河的传说》、《远去的白帆》、《海风吹散了我的烦恼》、《又是一枝白玫瑰》、《远眸》、《谁能让我入睡》、《我又悄悄 来到这里》等以及大量女人体作品,这些作品格调高雅,无缀风月花草之嫌,非剪翠裁红、淫巧侈丽之作,而是追求人性复归的精神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极其注意女性心理的描写与刻画,呈现出多样性的美。当今画坛风格多样,有写实的,有照相写实的,有抽象表现的,有装饰的,盛况空前。艺术必须新且好,这是常识。但新与好的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必有变化,然而其中毕竟存在一个相对的限度,那就是民族精神与现代性审美的融洽。侯滨无疑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2003年他初到上海,仅仅几个月,他便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是他站在黄浦江边呼吸艺术自由之风后的心灵的 
 
斩获,他的画风为之大变。过去他的画以扎实的写实技法见长,但缺乏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风格。仅仅三个月的上海生活,清新时尚、充满活力的都市气息和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新潮,不断激发他的艺术灵感,他的笔触从压抑凝重变得轻松灵动,色彩从堵涩厚滞变得淡雅清新,在蕴含深刻思想的同时,又表现出时尚的气息。他画中的女子,神情大都是忧郁的,寓意着当代人的困惑,但画面中的飞鸟,又拓展着生命的意象,那是追求自由的心灵。而这不正是画家自己人生经历和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吗?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侯滨非常活跃,他早期主要画插图,画连环画。那时候,《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富春江画报》等刊物经常发表他的作品。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山东出了两个轰动全国的典型,一个是张海迪,一个是李存葆创作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两者都要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版,当时这个任务交给了侯滨和另外一位画家。当时的侯滨,血气方刚,夜以继日地伏案创作,在很短的时间便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之后,侯滨放弃了连环画、插图的创作,拿起了油画笔,进入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学习,开始了漫长的油画创作。 
 
侯滨的刻苦令人惊叹,他常常白天工作,晚上画画,每天画到凌晨两三点钟,一画就是二十多年。命运总是青睐时刻准备着的人,侯滨是一个工作狂,他至今仍十分感激这二十多年的艺术磨练,其中有苦也有累,但苦与累中却给他带来无比的快乐与幸福。“我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快乐的成长体验”,侯滨说。 
 
 
 
上海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大都市给了侯滨艺术的灵感,给了侯滨艺术的自由翅膀,他像一条鱼游动在这个东方大都市的艺术之河里,他已经“无可救药”地喜欢上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慢慢崛起。 
 
也许,人生不会永远处于上升状态,但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永远不能失去对世界的敏感,永远不能缺失了积极的心态。凭着侯滨的艺术天份,凭着侯滨的坚持与努力,凭着侯滨的后发制人,有理由相信侯滨的艺术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2006年11月
责任编辑/钟建东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