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其含

1990 毕业于包头师范学院美术系

2005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从师于易英导师
现居包头,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会员,陕西当代水彩粉画研究院会员,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北京上苑艺术馆驻馆画家。擅长装置、壁画、油画、梵文、书法及水墨画
 
主要展览
2019  辉煌七十年•丹青谱华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包头市美术创作精品展,包头美术馆,包头,中国
2019  第四届全国壁画大展,郑州升达艺术馆,郑州,中国
2019  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内蒙古美术馆,呼和浩特,中国
2018  首届世界水彩画大展,西施大剧院,浙江诸暨,中国
2018  “激荡中华”古代典籍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展,包头博物馆,包头,中国
2015  首届全国女性水彩粉画展,西安美术馆,西安,中国
2015  第十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佛罗伦萨展览中心,意大利
2011  白其含个人大型装置作品展,代表作品《红•黄》装置,北京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北京,中国
2007 “视觉草原”内蒙古青年油画家提名展获银奖,内蒙古美术馆,呼和浩特,中国
1999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艺海无涯,择一事,经一生
· 咬定青山不放松,我已许身艺术中
· 画道同修 艺理共参——写在世辉
· 地域文脉与个人风格——我看许世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地域文脉与个人风格——我看许世辉、白其含的画>>

在画界,夫妻皆为画家的情况并不少。甚至在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一个“夫妻合作”的时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那时只强调一种时代大风格而忽视画家的个性特征和性别特征,因此,皆为画家的夫妇一起合作就显得十分便捷。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个性的张扬,即便是志同道合、相依为命的夫妻,在艺术上也凸显出各自不同的取向。因此,在生活上相互扶持而在艺术上分道扬镳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许世辉、白其含这一对年轻的夫妇画家就是这众多夫妇画家中的一例。他们所处的地域文脉、生存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样的,这些因素对于他们艺术的影响也是共同的。虽然他们在艺术上还处在进取的阶段,还未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但从他们的作品看,其艺术旨趣和追求已有明显的差异。许世辉显然执着于在画布上表现大西北寒冷干裂的生存环境留给他的视觉记忆,而白其含则更倾向于在地域的历史遗迹中寻找文化资源,但她只在必要时借用且不固守在画布上,她对材料的敏感常常使她突发奇想,这使她的作品更显出一种寻找语言的激情和表达的冲动。但是,开阔的眼界和多向度的汲取又使她的作品缺少一种风格上的连贯性。她没有许世辉体现在作品中的相对的“定性”。许世辉也在画布上使用材料,表现语言也有从写实、表现到半抽象的不同探索,但从他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一种探寻的脉络和连续性。他们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有各自的不足,这都是很自然的。
 
从目前两人的艺术取向看,我觉得许世辉仍应坚守他一贯的“西北部自然景观”这一主题,但在表现上不必走过分写实的路。适度的材料介入和近于抽象的表现语言似更适合于他的风格的形成,如在《西部•云》《西部•家乡》《西北部•花》乃至《红•绿》中所展示的那样。在他较为写实的作品中,《西北部》I、II和《西北部•野花》较好地传达出他对赖以生存的地域环境的感受,其中《西北部•野花》中对垂直线的运用,加强了这件作品的形式感和构成意味,而凝固的干花和土黄色调则凸显出地域环境应有的特征。但如果与《西北部•花》相比较,后者显然更具有观念色彩和当代视角。这一点在近期有铅笔背景的“西部”系列中已呈现出明显的风格特点。
 
相对而言,白其含更注重对材料语言和形式语言的选择,而她的不定性或易变性也正在于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她更适合做装置艺术,因为她属于那种有能力发现材料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艺术的一类艺术家,如她在《井田》和《无题》中所表现的那样。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她未能充分展示出这方面的能力。在架上作品中,《物语》《门》《源》是三件比较完整的作品,在斑驳的肌理中表达出一种丰富的内涵,已显现出一种成熟的倾向。
 
以上这些是我作为他们的“同乡人”(我曾在包头生活和工作多年)的议论,既想说明他们在艺术上的现有进展和未来可展示的更大空间,也想说出他们目前面对的各种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但也只能是“仅供参考”,对于他们艺术的未来,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相信他们在不长的时间内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大的突破。
 
 
贾方舟
中国艺术批评家网主编,美术评论家
2006年1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