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1984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1985 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1991 留学日本东京学习现代艺术
现居深圳,任教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个展
2001  李晴个人油画展,马来西亚
 
主要联展
2015   深圳画家画深圳邀请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5   深圳当代艺术邀请展,罗湖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2  “深圳市美术作品展”庆祝党的十八大招开,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中国
2012  “第八届深圳画家画深圳”,深圳大学美术錧,深圳,中国
2011   迎大运深圳南山画院优秀美术作品展,深圳南山区委,深圳,中国
2010  “自然而然”深圳湖北两地艺术家邀请展,山东省美术馆,济南,中国
2010  “自然而然”深圳湖北两地艺术家邀请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中国
2007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中国
2004   女性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深圳大学,深圳,中国
2003   深圳画家画深圳展,深圳画院,深圳,中国
2001   重新洗牌,深圳雕塑院,深圳,中国
2001   深圳油画小品展,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
2001   深圳画家画深圳展,深圳画院,深圳,中国
2001   深圳抽象画展,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
2000   深圳画家画深圳展,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
1999   深圳美术家作品邀请展,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
1999   深圳大学艺术系教师作品展,深圳大学,深圳,中国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 艺途回眸—2019写在画展开幕
·  《心手相追——贯穿抽象绘画创
· 《自述》---画册《构筑形与色
相关评论 更多
· 構築心象
· 李晴的《国宴》
· 抽象与个性——李晴画评
· 从抽象表现到意象表现——解读李
· 心灵的歌——————李晴绘画赏
· 《随她去荡漾》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艺途回眸—2019写在画展开幕之际>>
每次回杭州都要去看看我出生长大的老家,今年也不例外。它座落于西湖边的柳浪闻莺公园里,这是一栋两层老式小洋楼(父母在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所分配的住宅),四周的水彬树似乎又都长高了,其它植物花草也都长得很密集、茂盛,屋前出现了一条人工小河和架在河上的拱型小木桥,很美,很美,但似乎缺少了些自然的风韵,多了点人工的痕迹。
 
这陪伴我三十年的小屋,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拽着我的脚步,因为我总想回去寻找过去的影子;回味那单纯美丽的日子,相比之下现在的日子就显得过于复杂和沉重,这种对比是强烈而刺激的,也是无奈的。这种感觉在我的作品里时有体现。现在更是严重,今年初干脆将微信名取为“柳浪闻莺”才觉得心安,最近完成的新作《色彩记忆》系列也是情不自禁的表现了公园气息,在开始创作初期色彩都是没有计划的,完成之后却恍然大悟,因为我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回顾近30年的绘画生涯,所有的系列其实都是我人生的写照,无论是喜悦幸福还是悲伤痛苦,它们都是我创作的素材,这一切的收获都离不开在我性格形成时期所接受的教育是自然的,艺术的。从而形成了我特有的无拘无束多愁善感的性格,比如我的第一本画册《李晴画集》里的许多作品充满了幻觉和憧憬,这就是和我的生长环境有关,自小出入在西湖边的树林里,看到最多的是各种植物和小生命,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观察它们,想象它们,跟踪它们,甚至于收藏它们直到生命的尽头。喜于追求自然的、精神上的情趣便构成了我今后的人生轨迹和艺术之路。我不画世间万物,我画由世间万物在心里留下的感觉和情绪,无论何种感觉和情绪都会以某种型与色出现在我的作品里,作品就像一面照着我的镜子,真实又赤裸裸。
感觉与情绪是我创作的源泉,或是平淡无味的,或是酸甜苦辣的,只要我想画,它就能出现。提升人们的喜悦度,这是我创作的目的,社会有很多问题,每个艺术家考虑的角度都不一样,有些问题让政府,社会学家,心理咨询师等去解决,让人类保持一个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
在植物界里我最欣赏树的品格,经风雨抗烈日,坚强地生长,给人们遮风挡雨又给大自然增添美丽风光。而在绘画领域里,抽象画是我的最爱,也更适合于我的性格,我一直把抽象绘画作为非常崇高的一种精神活动来进行。一方面是我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抽象绘画包含着心灵自然再现的因素,即常说的“本能”因素,虽然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这种“本能”体现在画家身上时,就可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个性。另一方面来自我对于抽象的理解,抽象绘画是一种较高级,较纯粹的心灵体验,“只有通过心灵而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的艺术作品才成其为艺术作品”这是黑格尔说的。
 
我的绘画从最早期的一个完全的黑白世界逐渐进入了五彩的世界,在90年代初,创作中色彩难以进入画面,现在分析就是婚姻走到了十字路口,来自传统的压力,无形中感觉世界是黑白的。通过几年的净化与自我调整,心理产生了变化,我的作品出现了色彩,这一切的变化是自然的、感性的、流动的,它不受限于客观而真实地反映着自我修复的过程。自始自终我保持着一种精神状态:简单、纯粹、游离于世俗,就是在这种状态之下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并从而净化了心灵,升华了自我。
 
在我第二本画册《李晴---构筑形与色的终结》里所选取的油画作品,是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五年期间创作的,色彩相对鲜艳浓重,结构明确、语言直白,追求画面张力及特有的审美向度。探索完美的抽象绘画语言来作为评判自我在此领域里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我常以自嘲的态度拒斥着几乎深入到骨髓的程式之美,这种程式之美在我们这一代是很难找到突破性的改观,无论是架上还是架下一眼望去总是那样的眼熟,就象老邻居一样知根知底,这看似一种无奈,我却当是一种努力作画的动力。 这里我要特别介绍一下2000年创作的一批纸本油彩,可以说这既是我的骄傲又是一个终生的遗憾,因为它们至今已成为绝版。记得那年在深圳大学枕雨楼301室里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实验,终于创作出第一张较为满意的作品,它是绘制在光滑的进口卡纸上,整个创作过程如同上战场一样惊心动魄,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终于有一天在合理的颜料叠加,合适的干湿程度,在用无法替代的丝绸面料恰到好处的揉擦下,美妙画面的出现使人狂喜,而我却浑身上下粘满了油画颜料,当然这是我创作之后的常态。当时就这样在成功率较低的情况下还是努力的创作出了近20幅满意的作品,之后还得到了评论家贾方舟先生的肯定,并鼓励一定要继续创作更多这样的作品,因为还没有人用这样的方法绘画出如此新意的油画。为什么说是遗憾呢,至今回想起来有些印象模糊,不知当时出于什么原因没有继续这种创作,而是过了好多年之后又想重新再次创作这样的方法时却无法再有成功的迹象,也找不到当时的心境,经过几次的努力都证明了一切都是徒劳,所以这20几张作品是我的绝版之作。已经过去近20年,这批作品仍然色泽明亮光滑透明。
           
为了配合10月份的个人画展,第三本画册正在制作中,其中《画圆》系列,《春》系列,《线路图》系列以及最新的《色彩记忆》系列的背后都是满满的故事,作为观众可能更重要的是作品对感官视觉上的互动,当然,如果了解其中个因可能会改变想法。画册的另外一部分是《习字》系列,作品《习字系列》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练习书法的过程所留下的结果,其实不然。人说习字百天,那是远远不够的,习字是一个人一生都应该去做的事情,因为在习字的过程中能够修炼你的心神情艺。当有一幅你自己不满意的字时,不是直接的丢弃,而是在它的上面进行多次的覆盖练习,久而久之,出现的是另一种情景,在具有层层字体形状的结构下面,显示的是无限空间的可能,因叠加再现出一种艺术性,是一个从具像到抽像的演绎过程,也可以说是我对书法存有敬畏之心的行为。图与字的结合,无论是在设计还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相同,将其创造一种新形式是我艺术人生中另一种探索方式,结合我喜爱的书法,去演绎一片新的未来,通过理性的书写可以预期结果的再现,而通过重复习字,产生的是无法预期的视觉效果,正是这些未知的效果引导和吸引我去揭开它的“谜底”,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其实,绘画和人生一样就是一个过程,这其中投入了的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光阴和经验,我所倾慕的艺术境界是手下的作品与身心合一,这样的创作过程是合理的,和谐的,人性化的。作品与人身心分离,实乃艺术的悲哀。但要做到身心合一,道艺融通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之我将要付出的代价是无数的挣扎,在绘画中找到自我并突破自我将是我今天、明天以及未来的主要目标。
 
                                       
李晴2019修改于深圳大学3号艺栈工作室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