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陆兴华:行为艺术是当代艺术的内部宗教——行为艺术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3年05月15日 作者:陆兴华 来源:没顶美术馆 MAM

 

 

如今的所有双年展甚至哪怕是群展也都必须含有 performance art (行为艺术)这个常规项目了。而这些行为艺术表演本身却是对于常规展览的质疑。那为什么当代艺术展览仍是要努力加持各种行为艺术项目?是什么原罪使当代艺术界不得不这样认真对待行为艺术,甚至仰视它?
 
纽约Performa的创始人罗斯李·哥德堡(Roselee Goldberg)从未来主义或达达主义的角度出发,努力用行为艺术去囊括20世纪的前卫艺术实践。她认为,做行为艺术可能是在做全套的前卫艺术;或甚至,行为艺术里保留着20世纪的前卫艺术背后的全部潜能;行为艺术可能是21世纪的当代艺术的仪式部分,不做这一仪式,当代艺术就不够正宗;行为艺术是当代艺术自身的内部宗教。每一个展览都必须来做这个仪式。行为艺术家是当代艺术界的萨满。
 
在门类上讲,行为艺术处在其它的传统舞蹈或戏剧形式之外,但仍留有舞蹈和戏剧的表演痕迹。在1960年代的美国,一些艺术家认为,作品发生的时间段内的行为,是可以被看作行为艺术的作品的,但要求形式绝对独特,能走出所有的传统戏剧背景之外,而且质疑关于艺术创作和展览的一切传统惯例,使演出(表现)本身能够成为一个作品。
 
作为一种实践,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行为艺术是要“在世界之中存在”,是要将这一存在出来的过程展现到一个具体的场地里。在一场行为艺术表演中,艺术家带来了她自己的一个世界,并告诉观众也都应该如此地“存在到(自己的)世界之中”。她要在现场插进来一个她自己的世界。
 
行为艺术超出了艺术学科的分类。它不以持续地成为一个作品为目标,也不留下任何痕迹,追求难以捉摸的发生过程,又追求难以捉摸地结束。
 
行为艺术中的“行为”一词,是“正在发生的有效行为”的意思,代表这样一种艺术实践:艺术家正在完成的一个行为带来了外延、言外之意、即时性,是动作,但仍完全是一个彻底浓缩的完全属于艺术家个人的行为。这种个人的行为实践践踏了艺术界内的约定俗成的艺术表达惯例,抛弃了艺术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形式,甚至都不追求被记录。
 
在John Austin的语言学阐述中,performative式的表达方式被看作是用言语来代替行为,performativity是一种仪式中的用言语来接受行动责任的方式,如婚礼中的“我承诺...我愿意娶她为妻...”。牧师宣布和提问,新人回答之后,就被这一问答套住、被捆绑。婚姻的绳索是通过一个语言表述行将两个人联结起来。这个语言上的表述行为或者说述行、使动性,还被性别理论家Judith Butler看作是我们的性别表演或性别意识上的潜在的酷儿性的基础。说啊说地,我们就对某些边缘性别对号入了座。不过,不同的地方在于,行为艺术是即时和不可重复的。所以,我们应该说,行为艺术是一次性的表述行为,并不依赖甚至有意避开自然语言的算法。
 
行为艺术要求我们不要仅满足于去了解世界,而且同时也要去表演我们的行为的创造性效果。后女性主义者们让身体被感知耗尽,来表演其理论,产生出新的性别文化面向,来颠覆我们的习常的性别视角。后女权主义和酷儿运动是一种行为艺术,但她们的志向却不在场地内的展示,而是文化实践。所以,我们还得给行为艺术的定义加上一条:具有展示意图的反当前文化、反当前文明的表演。
 
行为艺术似乎也帮艺术学院的学生找到了他们在学院外存在感,使他们从对学院的叛逆,转向了自己主动去到学院外去另建一个叛逆者学院,一个像黑山学院的地方:行为艺术是艺术学院的造反派的基地组织。行为艺术代表前卫运动,要来架空艺术学院和艺术机构。
 
由此看,行为艺术是要去创造现实中的强烈的现场效果,冲击那些当代艺术界内外的正经惯例,是对它自己的生存的环境的克服和战胜,是要没有讨论余地地与当代艺术之现实决裂,尽管是借助于语言行为中的肢体形式。
 
 
刘成瑞《万火归一》作品准备现场
 
 
偶发艺术在1960年代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际上,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David Tudor, John Cage, Robert Rauschenberg等就已做了很多实验,已预示了行为艺术将要到来。偶发要求有更多的参与者,经常是要求多学科的艺术家或非艺术家的参加,这是要集体地在动作的增多和冲突中彻底地突变和异化,自然而然地挑衅现场,避开所有协调性叙事和意图解释,引导观众直接参与,中断在场的“个体”们的存在状态,像是在一场萨满仪式之中一样,一次性地改变当前状态,就像从所有人的脚下抽走了地毯。现场彻底让位给即兴的表演。大多数的偶发行为表演至少不会始于某种意念,或事先不会有固定安排,一般是使用某个观念来承托整场表演。行为艺术是清晰地附着在简要和谨慎的动作之上,更确定和强烈地突出作品的外延的。偶发艺术表现的是集体的感觉外溢之后的现场的动态紧张性。
 
由上面的眼光来看,激浪派也许可被看成一个同心协力地在偶发的整体观念里努力做出集体表演的艺术家组织。它非常国际化,在时空断续、简略的共鸣效果。还有就是,有很多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加入了进来,如John Cage, La Monte Young, Yoko Ono。激浪派是要通过艺术与非艺术之界河来自己培育出一些颠覆性观念,与杜尚和他的现成品艺术相呼应。
 
表现为装置的行为艺术,一般是考虑到作品与观众的有效接触,比如邀请观众进入一件组合作品的中心,又或推动一种互动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呈现的装置与行为发生密切的关系,这是要将艺术与生活嵌套。这方面的著名例子,是阿布洛莫维奇2012年在MoMA的《艺术家在场》。
 
行为艺术在中国的最明确的形象,是艺术家身体的直接卷入;身体加入艺术的整体实践之中。行为艺术在中国几乎就是身体艺术的同义语。这被认为是要用身体来限制视觉。身体艺术家们严格专注于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身体去干预环境,有时就非常地极端,抽离或沉淀出与性欲、疾病、技术作用、性别游离等变化等内涵。这是要使身体成为行为艺术的发动者。
 
行为艺术中的事件性艺术与编舞艺术家 Merce Cunningham 明确地联系在一起。他与新浪潮走得很近。行为艺术中的事件性艺术发生要表达这样的场面效果:在所有的无特定场所里跳舞,且根据偶然完成的形式,同样随机地去提取先存的片段,以此质疑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舞蹈作品”界限。行为造成事件,使艺术家的动作全部回到舞蹈的即兴之中。
 
即兴是行为艺术活动形态中的自发参与的部分。即兴具有偶然性、在学院框架之外,无法被预见这三个特点。它与以破坏为目的的行为相结合。然而这种结合从来都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是必需的。许多的行为艺术表演都有被严格部署的执行方案,“方案”内呈现的操作模式最终被艺术家在表演伸发开来。即兴是意外的,甚至能造成挑衅的效果。这不是“瞎搞”。即兴往往始于以前确定的界限,准则或支撑原则,需要有精炼的技巧。
 
正值没顶美术馆有行为艺术文献展和刘成瑞行为艺术个展,中国当代艺术界有必要里外地反思自己的过去四十年里的行为艺术实践。这一汉语行为艺术读本是一个帮助大家来作出集体反思的材料。它从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集体眼光出发,汇合了很多的西方和中国的当代行为艺术现场,尤其汇集了中国当代艺术界对西方当代行为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作出的回应。本读本的编辑是与没顶美术馆此次的行为艺术文献展的姿态契合的:用当代艺术的策展、展览和记录方式,去致敬和回来拔旺中国当代艺术自己的香火。
 
陆兴华
 2023年4月2日 于同济大学
(陆兴华,哲学家和当代艺术研究者)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