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那些90后艺术家们

时间:2023年02月07日 作者: LARRYS LIST 来源: LARRYS LIST

 

 

这个关于神奇世界的故事,就来自于超现实主义作家Leonora Carrington(1917-2011)的一本儿童书——《梦想之乳》。“梦想之乳(The Milk Of Dreams)”也成为59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主题展的标题,特别关注聚焦于三大议题:身体及其变形的表现;个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身体和地球之间的联系。
 
 
2022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在这样一个巨大的、不稳定的时期被构思和组织起来的艺术盛事,带着“如何能从人类生存的物质限制中解放出来”等诸多质询,此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Cecilia Alemani表示,许多参展艺术家想象了一种“后人类“状态,同时也挑战了“人类作为宇宙的固定中心和万物的尺度”这一看法。
 
 
 
2022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威尼斯双年展被誉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受疫情影响,原本应于2021年举办的第59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延期到2022年4月开幕,于花园(Giardini)和军械库(Arsenale)同时展出;此届展览一共包括来自 58 个国家的 213 位艺术家,其中 180 位首次参加双年展;展出 共1433 件艺术作品,其中 80 件是为双年展专门设计的全新作品。
 
而亮相于主题展中90后的青年艺术家们及其作品不容小觑。他们分别是:
 
 
01  Jes Fan
 
 
 
 
Jes Fan于1990年出生于加拿大,现居住于美国纽约和香港。
 
生物学是艺术家Jes Fan对物质性兴趣的延伸,他的作品是手工吹制的玻璃球注入黑色素、黑霉、大豆胶囊、富含睾酮的肥皂、富含雌激素的化妆品和他自己母亲的尿液,展示了人类如何改变睾酮和雌激素等物质的存在,并强调了微生物的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作用。Fan的作品涉及到生物学与身份形成之间的关系探讨,也涉及性别化身体的构造探讨,但Fan真正感兴趣的是:东西是由什么制成的,它们是如何被制造的,以及它们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同样可以应用于自我——我是谁?我的种族是什么?我是什么做的?
 
 
Jes Fan, Diagram XII, 2021. Resin, selenium glass, pigments, 38.1 × 40.6 × 17.8 cm.
Photo Pierre Le Hors. Collection the Kadist Art Foundation.Courtesy the Artist; Empty Gallery, Hong Kong. © Jes Fan
 
 
Jes Fan曾经表示每当有文章用“跨性别”或“酷儿(queer)”等标签强调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时,自己都会回击。出生在加拿大,后来跟随父母移民美国,又搬回香港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Jes Fan的经历使自己在“大多数”与“少数族群”的身份认同之间转换。Fan说:“我绝对不是政治艺术家。尽管我在美国生活了10年,但我仍然认为香港是家。在这两个地方之间,我感到宾至如归。我也喜欢生活在边缘地带,我觉得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
 
 
02  李爽
 
 
 
 
李爽于1990年出生于中国武夷山,现居住在德国柏林和瑞士日内瓦。
 
在中国全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自由主义的新时代,李爽并没有在中国的都市圈成长,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兴娱乐媒介,她一直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可以成为控制个人的重要载体。她的生活经历深深影响了她,被一种“缺席”所影响——不属于一个地方,不属于一种文化。她作品的出发点,往往是对自己的身体、灵魂、欲望和情感的审视。作品中的角色通常是混合实体、没有性别,例如,在李爽2021年的作品《ÆTHER 》(Poor Objects)中,她在“以太”这个词上扮演了一个角色,把不同的片段融合在一起。
 
 
Shuang Li, I Want to Sleep More but by Your Side, 2018–2019. Video installation, 25 mins 27 sec, music by Eli Osheyack.
Commissioned by Guangdong Times Museum for the exhibition Modes of Encounter:
An Inquiry. Installation view, Peres Projects, ART021, Shanghai, 2021.
Photo Lao Cui. Courtesy the Artist; Peres Projects, Berlin. ©Shuang Li
 
 
 
她把人的身份投射到数字平台,通过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的混搭再呈现到虚构的媒体场景中,放弃了纯粹的物质肉身层面,这些虚构的跨越不同时间和地缘政治的叙事语境,直接指向了共存实体的对话链接。她邀请观众从单纯的客体角色里出走,去探索一种超越当下地域、性或身份限制的存在。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