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2021年中国冒出了哪些90后艺术家?
时间:2023.02.02 来源:Hi艺术 作者:李天琪

 

33位“90后”艺术家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新鲜血液注入,艺术界亦然。无论在画廊、博览会还是美术馆,“90后”艺术家的活跃都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之中,有些艺术家已成名多时,他们的名字和作品,大家耳熟能详。
 
但也有一部分“90后”,2021年才首次在国内机构举办个展;或者之前举办过个展,但因为画廊推广、斩获奖项等原因2021年才开始受到较多关注;或者已经在各大群展中亮相,即将有个展落地……我们由此盘点出一份“2021年冒出的90后艺术家”名单。
 
 
绘 画:视觉趋同与变异
 
 
在这份包含33位“90后”艺术家的名单中,有20位主要从事绘画艺术。年轻艺术家的绘画风格是怎样的?面貌是否有相似之处?尽管很难分类,但我们还是大体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每个类别下艺术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下同)。
 
叙事与感性
 
 
陈作(b.1990) 
2015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202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央美油画系,陈作在创作中既体现出精准的技法与绘画严苛的戒律,但又富含饱满的情绪,与现实生活的经验和记忆紧密相关。他的作品已经多次在博览会和群展中亮相,据悉,陈作将于2022年在麦勒画廊举办个展。
 
 
陈作 《包菜金珠》 180×240cm 布面油画 2021
 
 
 
 
范楚婧(b.1990)
2016年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和黄冰洁、陶斯祺同年毕业于湖北美院油画系的范楚婧,作品中同样蕴含着“温暖的幻想”和“柔软的诗意”。她在创作中通常会根据叙事表达,对梦境的画面或是对日常生活的片段进行截取,给人以温馨的疗愈感。
 
 

范楚婧 《远游》 114×146cm 布面丙烯 2021
 
 
 
 
黄冰洁(b.1994)
201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艺术圈对黄冰洁这个名字似乎并不陌生,作为人文艺术博客RED·MOON的创办人,黄冰洁以博主身份分享艺术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但2021年她才在新氧艺O2art画廊举办首次个展,她的作品在梦境、现实、日常中自如游走,既有感性的挣扎又有理性的经营,受到许多藏家的欢迎。
 
 
 
黄冰洁 《伊甸园》  100×80cm 布面油画 2021
 
 
 
 
李戬(b.1990)
2014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
2017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
 
 
 
“90后”都不画水墨了吗?作为这份盘点中唯一一位以水墨为媒的艺术家,李戬的绘画主题大多围绕动物展开。在将动物人格化的过程中,艺术家回避掉形象以外的多余部分,并试图理解这些面孔与身体传达的情感与行为。
 
 
 
李戬 《观众》 132×92cm 纸本设色 2021
 
 
 
 
苏予昕(b.1991)
2016年研究生毕业于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
 
 
2020年入围第八届华宇青年奖的苏予昕,又在2021年底获选为Longlati基金会2021–2022年度上海空间驻留艺术家。她的绘画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当部分之一便是对于色彩的娴熟运用,“苏予昕采集、研制、加工这些散布于地壳之上的色彩元件,并在画布上描绘、挤压、堆叠出新的秩序,对她来说,如此的风景绘画是一种重新布置矿物、植被、有机与人造物的地质学实践”。
 
 
苏予昕 《吞吐记号1》 220×150×5.4cm
青金石灰、人造镉绿、青黛色淀、明矾、泥土、塑料粉末、绿沙岩粉、油脂、蜃灰、青铜矿粉与其他手工颜料于木板 
2021 Longlati基金会收藏。图片由艺术家和没顶画廊提供 
 
 
 
 
 
陶斯祺(b.1994)
201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灰蓝色的喷泉、柔软的金属武器、溶解的雪人局部……在陶斯祺的绘画中,很多物象都跳脱出原有的气质,反映出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张力。她2021年在胶囊上海的个展“嫩刺”像一首柔情的散文诗,温柔视觉语言的表象之下藏着一位年轻艺术家的挣扎与敏锐。
 
 
 
陶斯祺 《乳液》 50×40cm 亚麻布上油画 2021
 
 
 
 
 
颜文辉(b.1990)
2015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
 
 
出生、成长于甘肃的艺术家颜文辉作品中似乎也带着大西北的风味。他的绘画着重于探索个体和记忆的关系,而这种记忆是自身和农村、土地、亲情的生活经验,画面因而显得格外朴实自然。
 
 
 
颜文辉  《系-4 》 60×80cm 布面油画 2018
 
 
 
 
云永业(b.1990)
2012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
 
 
 
2021年对于艺术家云用业来说或许是节点性的一年,这一年他举办了两场个展,分别在位于北京798的HdM画廊和位于深圳的无事发生画廊。他善于画具有强烈写实风格的小尺幅作品,这些作品被放入他收藏的欧洲古董镜框中,带上复古感的同时,也凸显出超现实的意味。
 
 
 
 
云永业 《夜与痛的纹章》 17.5×14cmx2 木板油画 2020-2021
 
 
 
 
符号的叠加
 
 
 
方媛(b.1996)
2019年本科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视觉与批判研究)
2022将硕士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纯艺术)
 
 
 
方媛的创作很难被简略地归类为抽象,画面中的某些元素似乎可以无限重复下去,就像策展人杨鉴所说:“琐碎的、快速的、繁密的、重复的炫耀式的笔触显得耐人寻味,它们就像是某一个原型的大量重复最终变成对复制品的大量重复……最终变成一种绘画因素的自我增殖”。
 
 
方媛 《奔马与藤蔓》 176×166cm 布面丙烯 2021
 
 
 
 
刘养闻(b.1995)
本科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
 
 
“95后”艺术家刘养闻近几年的作品中充满繁复、无具体指向的线条。他偏爱蓝色,蓝与黑、白的组合为“生机勃勃”的动感画面增添了一丝厚重与冷峻,一条条迷宫般的曲折线条,如同骨架般支撑着整个画面。
 
 
 
刘养闻 《18-6-20》 100×130cm 布面油画 2020
 
 
 
 
项恺阳 (b.1991)
2015年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2020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与许多艺术家本科国内、硕士国外的路径正好相反,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史密斯学院的项恺阳两年前在中央美院油画系完成了硕士学业。在硕士阶段,他开始创作文字和语言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将中文的语词、句群、诗歌与文本作为主体,直接或间接地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在画面里。
 
 
 
项恺阳《兔子》 160×128cm 木板水彩 2021
 
 
 
 
张月薇(b.1990)
2012年本科毕业于斯莱德美术学院(伦敦大学学院)
2014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曾旅居肯尼亚、泰国,现生活于伦敦的艺术家张月薇,常在作品中使用一些看起来既陌生又熟悉的符号:如冈布茨、莫比乌斯环、标签、地图投影、碎片手型等。在视觉材料泛滥的背景下,张月薇对这些材料加以复制,扭曲、打乱,并在其创作系统中循环、变异、再生,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
 
 

张月薇《哑元(癸)》 51×46cm 布面丙烯、油画 2021
 
 
图像重构与缝合
 
 
 
 
陈露露(b.1992)
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艺术家陈露露常常以ipad为途径进行构图与拼贴,这使她的作品融入了些许“数字美学”的气质,软件化技术与表现主义笔触相结合,使得个体记忆和古画中的线索得以拼贴重组和构造。
 
 
陈露露 《文明》130×130cm 布面综合 2020
 
 
 
 
 
 
夏乔伊(b.1992)
2016年本科毕业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艺术学院
 
 
夏乔伊的架上作品看上去像是平面雕塑,画面的具体内容总是以差异性的画面质感、形态以及材质去呈现,“缝合”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被夏乔伊用于营造和再现集体无意识的图像探索中。
 
 
 
夏乔伊 《TBR-阅读室和椅子》 141×93cm 布面油画、丙烯 2021
 
 
 
张丰渊(b.1992)
2016年本科毕业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艺术学院
 
 
 
和其他艺术家不同,张丰渊的作品全部为织物,她通过编织的手法使得看似是“废弃物”的断头绒线重获新生,整个创作过程传递着“回收和再利用”的初衷。在针织的自由和纺织的固有形式中,张丰渊带领观者进入其内在的无人世界。
 
 
 
张丰渊 《野蛮的郁金香》 70.5×81cm 木材上羊毛 2020
 
 
 
“坏坏的”
 
 
 
 
杜京泽(b.1995)
2017年本科毕业于爱尔兰国立艺术设计学院
2019年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爱尔兰籍华裔艺术家杜京泽在国内举办个展之前,已经在社交网络上于世界范围内受到瞩目。和很多当下的年轻艺术家偏爱绚烂高亮的色彩不同,杜京泽的作品大多为“黑白灰”,用造型而非色彩引人回味。作品中角色变形的身体与面孔,检视了今天高速发展和信息爆炸下的时间扭曲。
 
 
 杜京泽 《柔软》  150×150cm 布面油画 2021
 
 
 
 
 
吴凌昊(b.1997)
2020年毕业于天津美院油画系
 
 
1997年出生的吴凌昊是这次盘点中年龄最小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刻意生产庞大的文本语境,以幼稚且直接的状态切入画面,追求情绪与形式的准确对应,再通过挪用并修改图像的方式产生一种介于对话和深刻感受之间的微妙状态。
 
 
 
 吴凌昊 《我想吃烧烤》  160×140cm 布面油画 2020
 
 
 
 
 
张佳星(b.1990)
201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在上海的我们空间,张佳星举办了首次个展“为所应为”,展览中的绘画大多是现成品拼贴,艺术家收集了因为时间而沉淀出不同色泽、质感的布料,也染制了一些布料,再将它们以各种方式组合、构成在一起,除了拼贴之外还采用了喷漆、转印等方法,使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极为粗砺、野性的气质。
 
 
 
张佳星 《盐碱地》  164×160cm 布面油彩、丙烯、拼贴与纸张转印 2020
 
 
赛博朋克
 
 
 
 
侯佳男 (b.1992)
2014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侯佳男将对消费社会的反思推进至传统文化视域,赛博朋克的色彩、最商业、最流行、最常见的涂鸦符号,掺杂着风云、雷电、雨雪、寿桃、修竹、春花、山水这些传统文化碎片,彼此割裂的二者并置在同一平面空间中,沉默地提醒着观众,传统文化会在当下这个如同抽了发条般疯狂运转的娱乐时代中,如同美丽幻影般消亡。
 
 
侯佳男《祈祷的快感》 150×120cm 布面油画 2021
 
 
神秘主义
 
 
 
张季 (b.1993)
2013年本科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马里兰艺术学院
 
 
尽管2020年已经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过个展,但张季在2021西岸博览会的个人项目仍然吸引着许多业内人士的目光。“高产”只是这位年轻艺术家的标签之一,它的作品凭借着萨满般的神秘气息、极为炫目的高亮色彩营造、丰满而难以言说的造型吸引着观者的目光。
 
 
 
张季《鼓腰的斩杀》 200×18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21
 
 
设计感
 
 
 
 
蔡坚(b.1993)
201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蔡坚通过3D建模的方式渲染出水平仪图像,再用喷笔喷绘的方式在异形的大幅画布上描绘出来。他力图在绘画过程中尽可能地去除人为痕迹,还原一种产品效果图般的冷静。在MINE PROJECT的个展中,略有微差的水平仪一字排开,这种重复强调了视觉上的轰炸,也放大了对水平真实性的质疑。
 
 
蔡坚《水平-FG20211030001》73×300cm 布面丙烯 2021
 
 
 

雕塑:身体与工业社会
 
 
虽然与绘画一样是相对传统的语言形式,但与绘画相比,从事雕塑创作的年轻艺术家似乎越来越少见,在这份包含33位“90后”的名单中,只有3位女性艺术家以雕塑创作为主。
 
 
 
感知身体
 
 
 
 
廖雯(b.1994)
201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
 
 
廖雯的艺术实践根植于对日常身体的感知,早期研制木偶的经历,为她带来了雕塑创作的独特视角,她的作品时常复现身体局部与器官,通过再现疼痛感来唤醒身体的感知。
 
 
 
“廖雯:接近坍塌的平衡”展览现场,胶囊上海, 2021.10
 
 
 
 
王画(b.1990)
2012年本科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王画的雕塑与装置创作以其扭曲、环绕、编结的形式对身体与其周遭的关系进行映射,她2021年在弥金画廊的个人首展“铰缠”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身体在当下高速与扁平化的社会中所经受的挤压与纽结。
 
 
 
王画 《库尔勒的梨》40×28×17cm 陶瓷 2020
 
 
 
工业感和温存感
 
 
 
张移北(b.1992)
2015年本科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雕塑系
2017年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
 
在英国留学的张移北,手下的雕塑作品拥有强烈的个人标签和海归气质。她常常选用偏于理性的工具和材料,并将混杂着负面、压抑的私人情绪掺入其中,锻造出介于冰冷与温暖之间的展览现场。
 
 
张移北 “所有东西凿出一个孔都可以成为花瓶”展览现场 BANK画廊 2021.9
 
 
 
 
跨学科:浓浓的科技感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艺术作品中应用科技或者其他跨学科手段也屡见不鲜,这时具有非艺术教育背景的创作者便更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也使当代艺术的边界得以不断拓展。
 
 
 
刘娃(b.1994)
本科毕业于耶鲁⼤学⼈类学与艺术双专业
现攻读⿇省理⼯学院艺术⽂化与科技硕⼠学位
 
 
刘娃活跃于艺术圈的时间并不短,但2021年她才在Cc艺术基金会举办了个人首次机构个展。展览的所有作品均由刘娃与鲍杨共同创作完成,耗时近7个⽉,这个多重感官且⽆限演变的声⾳景观构建了⼀个⼊口,邀请观众打开⾃⼰的感知去体验⼈以外的⼴阔世界。
 
 
 
刘娃个展“午夜魑魅”展览现场 Cc基金会 2021 图片致谢艺术家和Cc基金会 2021.5
 
 
 
 
刘昕(b.1991)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专业
研究生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纯艺术专业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专业的刘昕是当代艺术中一个特别的存在,理工科的学术背景,赋予了她与大部分艺术家迥异的视角和思维模式。2019年,刘昕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合作,用火箭将装载着自己一颗智齿的装置作品《脱离》送上了外太空。在近年的创作中,刘昕透过表演、器械、装置、科学实验等多种媒介,以机械性的美学,探究科技作为艺术语言的韵律。
 
 
“刘昕:寰宇直下”展览现场 阿那亚艺术中心 2021.9
 
 
 
 
武子杨(b.1990)
本科毕业于佛罗伦萨艺术学院
研究生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
 
 
工作、生活于纽约的武子杨的作品也透出浓浓的科技感,他的艺术实践主要关注于虚拟世界、数据和算法是如何在高度全球化的后互联网时代去异化和重构人类,作品常常以视频,增强现实 (AR),动态捕捉行为表演,人工智能 (AI)模拟和互动视频装置的形式呈现,令人“不明觉厉”。
 
 
 
武子杨 《一个有科技的女人》 尺寸可变 档案、数据分析、三频视频、AI 对话机器人、基于 AI 生成剧本制作的动画视频、VR、 镀银人模、LED 屏幕(不同尺寸)  2019 “我认出了世界,生于八、九十年代”银川当代美术馆展览现
 
 
 
 
影像与行为: 
情感联结与集体未来
 
 
当代艺术领域进行影像与行为创作的艺术家不仅数量庞大,且风格极其多元,也不像绘画那样至少可以从视觉符号角度出发进行分类,但总体说来,他们的创作常与情感联结、集体与个人、人类未来等领域相关。
 
 
 
胡佳艺(b.1993)
2015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
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
 
 
西南地区一直有着深厚的行为艺术土壤,毕业于四川美院的胡佳艺是此次盘点中的唯一一位行为艺术家,她的作品并非建立在宏大的叙事角度之上,而是深入微乎其微的细节中的态度表达,对抗中存在感性,柔软中包含锋利。
 
 
 
2021胡佳艺《边界》2015/4 成都/中国实施过程:斧子、羊角锤、刀 钉子、扳手、锯子、起子、油灰刀.....各种工具用胶带缠在身上。我坐在梯子顶端,面向北边。天渐黑,城市的灯光都亮起来了。我也因疼痛、负重等体验感受自性与外部的边界
 
 
 
 
彭祖强(b.1992)
2014年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2017年研究生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曾荣获第八届华宇青年奖“评委会特别奖”的彭祖强2021年在天线空间举办了个展“还未命名的片刻”,他一贯着眼于在具体物件与集体历史中潜藏着的意识形态与情感痕迹,试图在打破相机凝视的同时, 与研究主体建立一种情感连结。
 
 
 
“彭祖强:还未命名的片刻”展览现场 天线空间/Objective 2021.2
 
 
 
 
史莱姆引擎
李汉威(b.1994) 本科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刘树臻(b.1995)本科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方阳(b.1996) 本科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善良(单梁b.1997)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史莱姆引擎是一个线上虚拟平台,由4位年轻艺术家李汉威、刘树臻、方阳、善良共同策划和运营。没顶画廊在2021年初推出的展览“假日”,是史莱姆引擎首次在线下较为完整的呈现。展览将多次线上项目串联成一场全新的假日体验,包括两款创作类的互动游戏,以及史莱姆引擎作为一个线上虚拟平台与其他多位艺术家合作的多件影像作品。
 
 
“史莱姆引擎:假日”展览现场 没顶画廊 2021.1
 
 
 
 
 
姚聪(b.1992)
201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2017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姚聪以影像、摄影、表演、装置等媒介构建作品,以回应当代生活中,身体和风景如何被制造和解构?集体如何以情感和道德的形式塑造个人的精神样貌?姚聪的创作在人类世的语境下,逐渐进入到一种新的流动的,混合的结构中,并指向欲望,焦虑和权利的不确定性。
 
 
 
“姚聪:云上蝇舞”展览现场 胶囊上海 2021.8
 
 
 
 
杨迪(b.1990)
2020年研究生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
 
 
杨迪的作品涵盖了影像装置,摄影和绘画。基于对叙事方式变迁的研究,讨论图像和叙事手段对人类的反向控制和影响。他的作品常常从已有的电影,文学,绘画和流行文化中展开,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让观众以新的方式进入这些现有物,使观众站在当下去重新阅读和重新思考。
 
 
 
杨迪 《黑镜子》 影像 3'14" 2020
 
 
 
 
袁可如(b.1990)
201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
 
 
袁可如的个展“后像之痕”此刻正在SPURS画廊举办,展览中不少作品都目光聚焦于弱势和边缘群体。她的艺术创作把现实中的事件、情感与历史、神话、梦境等结合到一起,通过研究与编写小说、打破文本结构、搭建服装场景和半即兴的表演和对话,赋予影像电影感和戏剧色彩。
 
 
 
“袁可如:后像之痕”展览现场 SPURS画廊 2021.12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到底怎样?
·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 刘力宁:在创作中了解自己 寻找一条只属于...· 王炳懿 :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赋予古老...
· “世界是我的表象—2023当代女艺术家邀...· 孙珂:概念与视觉 — 艺术奇幻之旅
· 冯斌:骨感的现实,更需要幻彩的理想·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那些90后艺术家们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