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李津新展广东开幕:画美食30年,烟火气十足
时间:2023.01.03 来源:阿特网

 

 “我就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艺术家李津蓄着灰白相间的大胡子,张口便是有点天津味儿的京腔。

1958年出生在天津的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用水墨画美食、花草、茶具、男女、小孩……笔下饱含着他对市井烟火气的热爱。他尤爱画食物——红烧肉、油焖虾、清蒸鱼、涮肉……锅气和香味几乎要从画面里直冒出来。
 
 
 
 
李津在菜市场
选自李津纪录片
 
 
2022年12月31日,广东顺德和美术馆呈现展览“肉食者不鄙 —— 李津 顺德行”,为了这次新展,李津独自一人开着车子,寻味顺德,前前后后吃了一个月,边吃边创作,画了约20幅新水墨作品,诠释他眼中最好吃的顺德,以及食与肉的内涵。
 
“你真的得到这个地儿,才能尝到最原始的风味。“李津笑着说。开展前夕,我们和这位始终热爱生活和美食的艺术家,聊了聊他的创作和生活意趣。
 
 
 
 
李津,“肉食者不鄙”展览现场,和美术馆,2022
 
 
走进展厅,满目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食物,这其中,广东腊肉、顺德鱼生、煲仔饭和各种水灵灵的南方食材,在50多幅李津的新作中占了一半多。很多作品,都是艺术家在顺德采风之后,直接在顺德当地所画。
“其实就是借着来顺德‘采风’的名义,大吃特吃。”李津笑着说。
 
 
 
李津,《肉食者不鄙》,2022
 
 
广东顺德,是出了名的美食之都,令爱画美食的李津心驰神往,“我之前没有来过顺德,但对这里早就有期待。我画过川菜,画过日料,总想画点不同的。”
对李津来说,“在场感”尤为重要,在现场体验了,画才能打动人。“你真正在这个地方,听到粤语,再吃这个菜,和在北京吃说一口京腔的师傅炒的顺德菜,完全是不一样的。”
“顺德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方水土养了一方的好美食,大家吃的都是自己周围的新鲜食材,我特别爱这种鲜活的感觉。”
 
李津的纪录片截选
 
李津,《顺德美食》,2022
 
这次的展览里,主角之一是“鱼”。
李津画里张着嘴的胖头鱼,鱼眼饱满、鱼身锃亮,那新鲜劲儿,就像从水产市场里刚摆上货架一样。“大胖头鱼肥肥的,特别可爱, 1/2头,1/2身子这个比例,太有意思。”李津说。
“我本身也非常爱吃鱼,如果要把肉和鱼摆在一起,我还是爱吃鱼,所以这次算是正中下怀。”
他说自己爱画食材,也是因为喜欢鱼刚从水里出来之后,那份天然的清爽气,他作为一个北方人,不太经常见能见到这样的场景。
 
 
李津,《肉食者不鄙》,2022
 
 
展览中除了鱼,煲仔饭也是主角之一。画中的米饭粒粒分明,伴着广式腊肠和肉类的油光,我们似乎都能看到白色的蒸汽从顶上冒出来。
李津说自己来顺德之前,完全不知道原来煲仔饭上除了盖码广式香肠,还能有这么多内容,鱼肉、牛肉、鸽子肉一应俱全,被酱油水与油浸满,煎得干干脆脆的锅巴香气逼人。
“我觉得必须要把每粒米的滋味都画出来,才能对得起这里的煲仔饭。画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流口水。”李津笑着说。
 
 
李津的纪录片截选
 
李津,《均安美食》,2022
 
 
展览上的画中也出现了很多原始的器皿,比如竹编的篮子、煲仔饭的煲子。艺术家说这种传统的烟火气,特别生动,让他很有感触,便记录下来。
“在顺德,传统和当代融合得很自然,这在饮食文化中就能体现。”
而且,街头巷尾朴实的小馆子里,不止有老头儿们在吃,也挤满了年轻人。“看到年轻一代对家乡文化的认同,还是很感慨的。”
 
 
 
李津,《食为天》,2022
 
 
李津画中这种活色生香的烟火气和毫不掩饰的世俗感,在水墨画里是特别少见的。李津的画,一看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画,不仅在用色、用水上有很多突破,风格也很是“海派”,既有西洋绘画中水彩的感觉,又不失传统的格调。
这次的展览中,他的作品与数十件和美术馆馆藏的近现代名家作品并置,包括吴昌硕、高剑父、齐白石等艺术家的作品,与李津的当代创作,形成了非常有趣的隔空对话。
 
 
杨善深,《溪山行旅图》,1989,和美术馆藏
 
 
吴昌硕,《富贵多子图》,1907,和美术馆藏
 
 
李津,《白云边》,2022
 
 
无论是吴昌硕,还是岭南画派代表画家高剑父的花鸟图、山水画,海派风格是一脉相承的。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绘画风格跟岭南画派是暗合的。我生长在天津,其实也是海派的环境,一方面离北京的传统近,另一方面,天津是清末民初最早开放的商埠之一,我从小住在西洋风格的小楼里长大。”李津说。
 
 
《汤鲜味浓》,李津  纸本设色,53 × 230 cm,2019
 
 
李津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画各种各样的食物,不单单是清新淡雅的瓜果,更多的是大鱼大肉、煎炸蒸煮的大菜。直至今日,“画吃”已经变成了他的招牌。
他说自己在当时艺术圈“85新潮”的氛围下,突然想要拥抱身边美好的事物,“我更多的兴趣,在个人和生活的关系上,那种很烟火气、很市井的生活。画中的场景,都是出自于我,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点点滴滴的喜爱。”李津说。
 
 
 
李津,《养心图》,2022
 
 
李津,《种瓜得瓜图》,2012
 
 
尽管在今天,画生活化的场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90年代初,从集体回归到个人的绘画风格,还是很有突破性的。
一开始,他画“洗头图”,当时的人在院子里弄个盆,擦身体、洗头,都极为常见。后来,他开始画做菜的场景和食材,“我会把今天吃的是花生米,还是咸鸭蛋,都画进去。”
慢慢地,他干脆把人物和环境都去掉,只单纯画食物,这便是艺术家延续至今的“食物画”系列的开端。
 
 
李津,《人生的基本问题 》,2018
 
李津,《饱食终日》,2022
 
 
“我觉得食物本身的语言就足够了,足够吸引人,也足够让我不厌其烦地刻画。我们大家都吃了一辈子饭,难道有人烦吃饭的吗?我就觉得这事儿特别有劲头。”李津笑着说。
不管在国内各个省市,还是去国外,欧洲、美洲、澳洲,李津发现,人对食物的热情是共性,不分种族和国家。“我能把它记录下来,表现在画面上,这是好开心的一事儿。”
艺术家的特别之处,大概就是在最平凡、看似最没意义的事情里,发现乐趣和闪光之处,把它们记录下来,画出来,呈现给观众。
 
 
李津,《饕客西行记》,2017
 
 
除了画吃的,李津的人物画也特别有趣味,他经常用自己的形象入画,吃饭、喝酒、聊天、喝茶、遛弯儿……我们就像艺术家的密友,可以从画里观察到他充满乐趣和小细节的日常生活。
当我们问他为什这么爱画自画像,他告诉我们,自己每天画画就像写日记一样,记录的是自己最真实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那时候我在北京的胡同里住着,院子里有一颗枣树,我就在院子当中摆一张小桌子,自己去市场买菜,做菜,然后请朋友坐在树下聊天,喝酒侃大山,这就是我理想中特别自足的生活了。”李津笑着说。
 
 
 
李津,《武康路的春天》,2017
 
和他自己的形象一起出现在画中的,还有很多女性形象,有丰臀肥乳的,也有清秀苗条的。
“其实我画的女性,都不一定真正有这个人,有时候我看一场电影,有触动我的人物神情和形态,我会立马把‘她’画下来,都是跟着感觉走,没有固定的审美偏好。”
 
 
李津,《乐贵自然真》,2013
 
 
过去近30年,李津的绘画风格也一直在变。当我们好奇问他,是不是因为创作的阶段不一样而随之变化时,他说,变化,是因为艺术一直都是随心而动的,并不是刻意为之。
“比如我去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待在寺院里头,突然间不想画大鱼大肉,也不想画美女,再画那种‘歌舞升平’的场景,就跟当时的生活脱节了。”
 
 
李津,《清净门中》,2013
 
 
那时他的心境,是在古刹的钟声和木鱼声中慢慢被净化的,视线自然就落到了寺庙中的花草树木,清爽的素食上。
这种随地、随心而动,艺术跟着生活走的创作习惯,贯穿了艺术家的职业生涯,“不是艺术家去找风格,而是风格跟着你的内心需求,偷偷地就来了。”
 
 
艺术家李津肖像照
 
李津出生、成长在天津。故乡对他最大的影响,他觉得是城市曾经作为半殖民地的历史和天津独特的市井气。
李津这样看待故乡文化的耳濡目染:“我的画里头是有很多幽默感的,就跟郭德纲的相声一样。有民俗、曲艺、色彩,有点像年画,但同时又有点洋气。这么一个城市培养了我这样的人。”
后来,李津到了北京,喜欢上了那里的气场和格局,“有一种特别强劲的脉搏”,所以选择了在北京定居。
 
 
 
 
李津,“肉食者不鄙”展览现场,和美术馆,2022
 
 
另一个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是南京,虽然待在南京的时间不长,但是南京的经历让他对水墨画的观念有了极大的革新和反思。
原来他把水墨当成一种材料来看待,到了南京之后,他发现水墨的概念,更多体现在一种审美和观念,带着“南方气”,是细腻的、温和的,极有含蓄意蕴的。
“你别看我是北方人,但是我‘北人南气’,对细腻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到了南京之后,这种趣味和审美就被慢慢地激发出来,在我身上起作用了。”李津说。
尽管在去南京之前,他从来没有在南方长时间生活过。
 
李津,《脆皮乳鸽》,2022
 
 
跟李津聊天,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他的“真”。画里的真实鲜活,与画外的他,是统一的。
聊到最初是为何拿起画笔,他直言是因为小时候爸妈工作很忙,他为了哄自己玩儿,也为了哄弟弟,于是边讲故事,边画连环画。
 
 
李津,《昏睡图》,2009
 
 
“这几十年下来,我也没变过,我一开始学画,就觉得要把画画这事儿当真,比如我画一本书,这本书要是可以翻动的。比如画水,它要是有温度的,这样的信念感很重要。”李津说。
创作对于他来说,是陪伴,是安慰,是在给自己逗趣儿,也是最真实地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你给自己编故事的时候,一定得编真实,否则你该掉泪的时候不掉泪,该笑的时候不笑,就是演砸了你自己。”
 
 
李津,“肉食者不鄙”展览现场,和美术馆,2022
 
 
正因为有这份真诚的投入,李津的创作与生活是完全分不开的,除了吃喝,就是画画。
每天一大早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案前,抄一些喜欢的文字,或者画一张小画。“画画是每天必须的动作,但不是有计划的,都是顺其自然发生的。”
 
李津,《雨露滋润禾苗壮》,2013
 
李津,《心悦诗画生》,2013
 
画到今天,很显然,李津的创作从来没有枯竭过,新的想法和主题反倒是源源不断,而这都源自他对生活、艺术的热爱。
采访时临近年末,面对新的一年,李津充满热忱,“你的生活还在继续,你还在不断地发现周围感人和有趣的东西,那你的心就不会枯竭,画出来的东西自然有感染力。”他顿了顿,补充道:“因为你自己被感动,才能感动别人,不是吗?”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黄淋:邀请500+位公众,共创出当下最为...·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 “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到底怎样?· 北京女藏家700m2的家:超美地下室专为...
· 耿建翌——提前离场· AFIH2023 Spring即将开幕!...
· 马克龙亲临红砖为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揭幕...· 别处——张新军个展
· 一场奏响精神家园的交响曲· 聚合能量,助力艺术梦想启航 第三届大学...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