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熊莉钧:艺术创作就是一场个人的精神跋涉
时间:2022.07.19 来源:重庆时代美术馆

 

 熊莉钧 

 
 
 
熊莉钧,女,生于中国重庆市,1997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2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7-2018年为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油画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油画学会理事。
 
 
 参展作品 
 
 
 
参展作品《发光条No.3》、《江湖》等
 
 
 
艺术家早期作品关注流行文化、青年亚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缩影。反映了中国真正进入世界视野后的社会变迁,从社会学意义的角度诠释了新人类的当下状态,青年一代特立独行,模样精美夺目,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和自我认同,也是映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结果,既是一种自我苏醒般的人性解放,也是伴随着崇高文化的消解而来的青年人精神家园的失落,像是一场放纵与自我麻痹的视觉盛宴。
 
近期的艺术作品则更多转向对人与人性的关注,从图像叙事的角度表达了对当代人的漂泊感与无根性的思考,以及对精神绿洲的向往。作品中的图像、主题和叙事等复杂的交叠,结合了镜像视觉与空间的叠加,探究个人化图像生产机制和技术时代对人的意义的追寻。作品所呈现的视觉技术基于图像复制、媒介和传播以及社会景观的巨变而形成,又反作用于这些诱因,催生了出新的视觉语法乃至视觉文化。
 
 
 时代问答 
 
 Q&A (Q:重庆时代美术馆,A:熊莉钧)
 
 
 
Q:可以看到此次参展作品可以分为两大时期,“新卡通一代”时期到个展“绿洲”时期,画面也从画布转移到镜面不锈钢、亚克力上面;您能简单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转变过程吗?
 
A:艺术创作重在创新,创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创作关注的内容方面、也可以是语言表达的方式与方法,甚至是创作媒介的改变。
 
我早期创作从关注青年文化来反映社会新奇面貌,反映新一代人建立的全新审美标准,转向表达人对精神根源的探寻,寻找人的文化根性,从绘画语言和图像语法出发去思考个人化图像生产机制,并讨论技术时代对人的意义的追寻。
 
 
《发光条No.3》布面油画 丙烯, 2021年
 
 
 
我近期创作就是侧重于媒介的变化,即在镜面不锈钢材质上的绘画。绘画在镜面反光材质上产生更多种意义的解读。所以在图像素材的选择上,首先来源于镜像的反照、折射、倒影等,再结合被转译过的镜像。
 
同时,画面的处理还需舍弃掉部分图像,刻意留存镜面,产生物理镜像。使得在绘画图像的制作过程里将一些具有可辨认的叙事图像叠加,杜撰出一种符合视觉经验的画面逻辑,叠加使图像理解产生更为复杂的解读,舍弃是让镜像的加入诞生新的意义,这是其一。
 
 
 
《发光条No.1》布面油画 丙烯, 2021年
 
 
 
 
其二,图像的多重变化会使得空间产生叠加。我在创作中一直以来对空间的探讨,最初是抽离环境的空间,到平面空间,再到现实空间,这批作品体现的是多重空间:有图像本身再现出来的空间、图像交叠后的错位空间,和镜像中的环境空间的多个层次。
 
 
《去年》布面油画 丙烯, 2011年
 
 
 
Q:作品从“新卡通一代”到“绿洲”,以创作路径出发,您觉得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A: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创作逻辑上的变化。我的作品从2000年左右开始。之前我热衷于表现和制造“新奇”,用斑斓的色彩和极致状态下的人物,去呈现在21世纪逐渐崛起的新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绘画的主题关注流行文化、青年亚文化,反映了中国真正进入世界视野后的社会变迁。
 
但20年过去了,世界的每一天都以倍速在更新,曾经的“新奇”逐渐趋于常态,曾经完整的精神世界也被各种“新奇”密密麻麻地填满,人们一度从精神家园出走,追逐新奇而导致精英文化的陨落。
 
 
 
 
《绿洲No.6》镜面不锈钢油画,2021年
 
 
 
我一直在一种比较稳定的语言系统和视觉范式中创作,近年来,我也在不停反思过往表现的内容和曾采用的创作方法,尝试让绘画中的图像、主题和叙事都有新的结合、淘汰或者更新。
 
我尝试着去寻找创作中的一些可能性,通过对图像的淘洗、再造,传达个体经验、信念、意志的体悟;也通过对创作原有的方式、媒介的改变,来找到实现这些可能性的途径。
 
 
 
《江湖》布面油画 丙烯,2009年
 
 
 
Q:对于流派式的分类,“新卡通一代”的定义是否对您有创作上的束缚?
 
A:事实上我的创作并没有太受“新卡通一代”定义的束缚,“新卡通一代”其实是对于1990年诞生的“卡通一代”的沿用,但这个沿用严格来说并不是很严谨,实际上“新卡通一代”与“卡通一代”是两类艺术家及其作品观念和意涵。
 
 
 
《明星》布面油画 丙烯,2009年
 
 
 
这里我们可以厘清一下2000年初始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中“新卡通一代”。首先“新卡通”并没有宣言,也没有形成一个共同发声的明确集体,甚至整体的呈现,例如新卡通艺术家并没有主动集结起来做过以“新卡通一代”为表达主题的大型展览。
 
他们是个具有一定数量但却很松散的现象存在。而且除了现存的各种艺术与非艺术的艺术评论,“新卡通一代”也没有形成具体的理论来界定自己,或为自己建立学术的声音。
 
 
  
《向日葵庄园》布面油画 丙烯,2009年
 
 
 
 
其次“卡通一代”的艺术也不等同于“卡通”本身。卡通一代艺术是根源于波普艺术、商业广告和舶来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大众新文化潮流,是从这些已形成的图像经验中提炼而来,是景观社会下人们被内化了的视觉经验。
 
早期的“新卡通一代”自身并不热衷于动漫,或者说他们不是每个人人都十分了解卡通或动漫,动漫给他们创作上的影响更多是由于多元的电视节目、印刷和计算机制作等传播媒介的广泛普及而带来的视觉经验改变。
 
 
 
《秀色》布面油画 丙烯,2011年
 
 
 
其次,“新卡通一代”的艺术家一直都是处于个体发育的状态,他们的艺术创作一直是独立个体的表达,他们的主题选择和语言符号都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色,使得“新卡通一代”不像现代主义时期的艺术流派那样具有明显类似的风格化特征。
 
 
 
《另一个自己》布面油画 丙烯,2011年
 
 
 
对于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评论在今天的艺术现场是随时发生的,但这些繁杂、大量的评论和艺术家一样,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选择。而对于流派式的分类,我认为艺术家要建立对社会现实独立的观察与思考,对于学界给出的定义也要冷静审视,相比于关注他人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个人艺术实践和创作逻辑,学界的评论是艺术家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审视的重要标尺,但不能将自己困囿于已有的评价中而失去创作的主动性与方向性。
 
 
《庆贺》布面油画,2016年
 
 
 
Q:创作媒介的改变已是当下艺术家常用的创作手段,同时也是新的挑战,您认为这种挑战与改变是否会影响到本身艺术创作的内核,是否应该谨慎和小心?
 
A:我觉得任何媒介的使用都是要服务创作本身的。如何利用媒介最有效地传达艺术家思考的问题和意图的表达,才是媒介选择的关键。至于创作媒介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创作本身,我认为好的创作媒介可以突出作品的“刺点”,有时候媒介本身的质地,状态,背景等信息就可以成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全面、准确地体现创作者的意图。所以在选择媒介时谨慎和小心是必要的,如何选择最适宜的媒介也是艺术创作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沉没》布面丙烯,2016年
 
 
 
Q:对现在年轻的艺术家和年轻艺术工作者,您有什么建议想分享给他(她)们?
 
A:对于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观看世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独特的视角,才能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个人艺术创作线索的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有个人识别度的创作语言、方法与媒介,并不断推进和深化。
 
 
 
《咖啡与烟》布面油画,2017年
 
 
 
 
具体来说,首先,青年艺术工作者需要将个体的艺术创作放置到美术史的线索中、放置到当代艺术的现场、语境中去思考。这就要求青年艺术家们不仅要建立相对完整的艺术史知识系统,还要将海量的优秀作品案例转化为启发个人创作思维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明确个人的艺术研究方向, 也有利于清晰地表达自我的艺术观念和意涵。
 
 
 
《蓝莓茶》布面油画,2018年
 
 
 
其次,青年艺术家也需要实践的行动力,创作灵感的花火稍纵即逝,需要随时记录。而绘画艺术是典型的实践类学科,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试错,才会懂得如何积累与淘汰,从而形成自身的语言特征,找到自己的工作方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往部分作品 
 
 
 
《Untitle》版画,2018年
 
 
 
近几年,城市色彩逐渐饱满,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之前看来“跳脱”、“冲击”的明艳色彩,如今已成为常态。熊莉钧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制造对比和冲击的“先锋者”成为了一个快速变化时代背景中的“记录者”,“我感觉我在社会巨轮的航行中被裹挟着,深陷洪流。”
 
 
 
《人潮The Crowd》2018年
 
 
她开始记录这个时代和其中的人物,关注人们该何去何从的议题,从关注具体一类人变成了人文关怀化的创作,将个人经历和对于社会的思考贯通融汇在近期的作品中。《人潮》熊莉钧2018年在美国访问时进行的创作。“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虽然身边有许多人,但仍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在此背景下,她创作出《人潮》,用擅长的明艳色彩,来完成了一幅“孤独”的作品。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首届火星潮流艺术节正式亮相武汉三阳设计之都· 黄淋:邀请500+位公众,共创出当下最为...
· “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到底怎样?· 耿建翌——提前离场
·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 刘力宁:在创作中了解自己 寻找一条只属于...· AFIH2023 SpringVIP揭幕...
· AFIH2023 Spring即将开幕!...· 余华谈张晓刚:人生就是几步而已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