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张晓凌: “自然的双重性”之思

时间:2021年06月09日 作者: 来源:水墨记

 

 
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展委员,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专著、论文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国家社科基金一等奖,中国美术奖,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一等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策划的主要展览有:“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 1993年)、“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北京中华世纪坛美术馆 2002年)、“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3年)、“凤凰国际艺术年展”(凤凰古镇 2017年)、“记忆之光——鲁杰罗•萨维尼奥、唐勇力、朱塞佩•莫迪卡、张译丹四人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8年)、“中国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北京民生美术馆 2018年)、“培根铸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人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年)。
 
策划并撰写的电视专题片有:《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央电视台 2003年)、《中国绘画艺术》(中央电视台 2008年)。
 
 
 
“自然的双重性”之思

文 /张晓凌
 
 
 
 
以“自然的双重性”作为展览的题目,至少表明策展人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当今自然之概念,既固守着其原道性,又是“人化的自然”。对当代山水画而言,这里是主体心灵与原道相摩荡之地,因而幻象、意象丛生;同时,它也是被人类欲望、敌意所追逐的世界,因而充斥着不安与迷茫。山水画创作的灵光乍现、困惑乃至谵言妄语,莫不发端于此。
 
展览在这个问题上欲言又止:何谓“山水精神”?古代先贤发明山水画,在自然中谛视熟察,当然不是为了胶着于物象,而是冥求造化之玄理,山水画家理当为奥理冥造者。然而,当代山水画似乎更迷恋花样翻新,五花八门的语言碎片、由写生而来的形器,加上所谓的“个性”,构成了山水画纵欲般的狂欢节。失却了原道光辉的山水图像,再也不能抵达人的心灵。对此,画家们不可不察。
 
如果古代先贤们更像是自然之子的话,那么今天的山水画家则可称之为自然的逆子——他们身居于雅斯贝斯意义上的三重分离状态——与自然分离,与上帝分离,与自己分离——这理应是当代山水画反思的基点。
 
与其自炫般地呈现成就,不如揭示问题并探索其根源——这个展览或许就是如此。
 
 
 
 
本链接部分图片为网红观众们在本次展览现场所摄,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