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大师离世77年后 我们终能在这座殿堂中漫步
时间:2021.11.17

建筑就在那里,它有一种强大的存在感,是城市的一部分。


_爱德华·蒙克




▲蒙克博物馆LOGO ©MUNCH


 


 
历经十余年修建,地处挪威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已于10月22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作为挪威的国宝级艺术家,爱德华·蒙克在1944年辞世之际,将其一生的作品全都遗赠给了奥斯陆市政府。77年后,在这座首都的海滨区域,终于矗立起了一座足以容纳其身后超过26700件作品的博物馆,馆内26000余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将全部用来专门展示蒙克这位艺术大师的画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艺术家博物馆之一。




▲海滨的蒙克博物馆,摄影:Ivar Kvaal ©MUNCH




▲蒙克博物馆外观,摄影:Adrià Goula ©MUNCH




▲蒙克博物馆夜景,摄影:Adrià Goula ©MUNCH



作为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全新地标,整个蒙克博物馆高60米,内部空间共有13层,11个展览空间分布在7个楼层,还包含大小剧场、咖啡厅、餐吧和观景台等空间。它由两个部分组成:裙楼承担了这座建筑面向城市开放性的一面,为社会交际创造出机会;而大厅则作为公共空间的延伸,欢迎每一个人的到来,旨在将博物馆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蒙克博物馆外观,摄影:Adrià Goula ©MUNCH





▲蒙克博物馆外立面,摄影:Einar Aslaksen ©MUNCH




▲蒙克博物馆外立面,摄影:Einar Aslaksen ©MUNCH


 

博物馆外部使用了大面积的半透明波浪型铝板,在不同角度与时间下会产生变幻的视觉效果,保护艺术品的同时还以自然光照亮了室内空间。垂直向上的公共流线,则将用于娱乐、商业、文化活动的大厅与顶层的露台、观景台和餐厅连接起来。




▲蒙克博物馆外立面,摄影:Ivar Kvaal ©MUNCH



这一公共空间不断向上延伸,最终在建筑顶部提供一片壮观的视野,这正是博物馆采用垂直构造这一与众不同的设计的本质所在。“我们还想把一些最有趣的展览和项目放在上层。这样,人们在去往那里的途中便会参观整个博物馆。”博物馆馆长斯泰因·奥拉夫·亨里克森(Stein Olav Henrichsen)这么说道。




▲蒙克博物馆外立面,摄影:Ivar Kvaal ©MUNCH



对于游客来说,在一路上行欣赏完蒙克的一生后,这栋建筑最终将他们引导至顶层。当他们迈出电梯,奥斯陆壮观的历史风貌跃然眼前,这不仅是奥斯陆留给蒙克博物馆的馈赠;同时,蒙克博物馆亦是给留这座城市的礼物。




▲蒙克博物馆窗外的奥斯陆景观,2021 ©MUNCH





▲蒙克博物馆的顶层露台,摄影:Adrià Goula ©MUNCH





▲夕阳下的蒙克博物馆,摄影:oslobukta ©MUNCH







建筑设计师胡安·埃雷罗斯(Juan Herreros)表示,蒙克博物馆在其“‘海峡城市’的创造”(creation of the Fjord City)这一设计理念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作为奥斯陆海岸线上唯一高耸的建筑,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人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用肉眼定位到蒙克博物馆,一如指引方向的灯塔。







▲依海岸而生的博物馆,摄影:Guttorm Stilen Johansen ©MUNCH




▲蒙克博物馆,摄影:Einar Aslaksen ©MUNCH



在博物馆的设计上,他还着重强调公共功能的规划,为了加强博物馆与周边社区互为补充的功能联系,博物馆还将提供如音乐会、沙龙、儿童课堂等丰富有趣的日常活动,这使它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艺术中心,无论专家、孩童、游客或是艺术爱好者,都能够在此与艺术相拥。




▲博物馆区位示意 ©estudio Herreros


 



▲蒙克博物馆餐厅,摄影:Einar Aslaksen ©MUNCH





▲蒙克博物馆内部动态空间,摄影:Einar Aslaksen ©MUNCH



在博物馆所收藏的超过26700件蒙克的作品中,让人眼前一亮的不仅包括长达8米的《太阳》及其标志性作品《呐喊》的不同版本(1893年的早期粉彩研究和1910年的彩绘版),还包括蒙克一生中创作的众多绘画、版画、照片、素描和水彩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其住所的二楼被发现的。




▲蒙克 《呐喊》 91×73.5cm 纸本油画、蛋彩、蜡笔 1893 ©MUNCH




▲蒙克《呐喊》83.5×66cm 布面油画 1910  © MUNCH



在策展方面,博物馆将蒙克的艺术作品按照主题类别,而非是时间顺序,来进行安排和组织。馆内的永久性展览包含两个大主题:“无限”(Infinite)和“不朽”(Monumental),前者针对蒙克创作中的几大主题进行展览,后者则为其巨幅作品《研究人员》和《太阳》提供了观赏空间。




▲蒙克博物馆展览现场,摄影:Einar Aslaksen ©MUNCH




▲蒙克 《太阳》 452×788cm 布面油画 1909-1911 ©MUNCH



除了对外开放的展览空间外,蒙克博物馆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内部收藏馆,以存放文字档案和大量蒙克生前的生活、工作相关物品。毕竟作为一家单一艺术家博物馆,它的职责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家的作品,更需要对艺术家负责——展开来说,就是需要对艺术家进行深入的研究,全方面把握他的作品,以便于制定合适的展览策略,对国内外的公众传播艺术家的成就与贡献。




▲《呐喊》微观研究


如今展示于新馆6楼的《研究人员》面积约50平方米,是蒙克所有作品当中画幅最大的,也是馆长所说的“四万件藏品当中最难搬运的一件”。为此,旧馆特地将屋顶打开,让起重机的吊臂能够直接将其从上方吊出,并用大型卡车将其运送到海滨的新馆,再用船从楼体侧面的水道运入馆内。



▲蒙克 《研究人员》 480×1100cm 布面油画 1911-1925 ©MUNCH




▲工作人员在搬运安置《研究人员》




▲蒙克作品《太阳》从旧馆搬至新馆,摄影:Kilian Munch ©MUNCH



 
作为当代英国代表性的艺术家,翠西·艾敏将在博物馆开幕时举办名为《孤独的灵魂》(the lonely of the Soul)的展览。这不仅是她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首个大型展览,也是这座新博物馆的开幕首展。实际上,这还标志着蒙克博物馆所开启的一项名为“MUNCH+”的项目的开始,这一项目旨在将蒙克与当代艺术家相结合。展览展现了艾敏对蒙克长久以来的仰慕之情,其新作将与艾敏本人亲自挑选的蒙克作品共同展示,借此机会,两人将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谈。




 
▲蒙克博物馆“灵魂的孤独”展览现场,2021年 ©MUNCH







蒙克一直困扰于人类的死亡问题,如慢性疾病、性和宗教,这些独特的个人感受在他的笔下,表现为强烈的色彩、半抽象的和神秘的主题,这些与死亡相关的绘画创作构成了他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蒙克自己在笔记中所写的那样,“疾病、疯狂和死亡是守护着我的黑色天使,它从小就一直陪伴着我。”




▲蒙克 《马拉之死 一》 布面油画 150×200cm 1907 ©MUNCH



▲蒙克 《病室里的死亡》 134.5x160cm 布面油画 1893 ©MUNCH



蒙克的童年是在苦痛中度过的,他的母亲和妹妹都过早地去世了,而他的父亲不仅患有精神疾病,还是一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他把这一切都解释为上天的惩罚,并向蒙克灌输了对地狱的根深蒂固的恐惧。这些都给这位年轻艺术家的心灵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使他一生都着眼于关注人类内心世界的焦虑、痛苦和脆弱。




▲蒙克 《亚当和夏娃》 布面油画 1918 ©MUNCH



作为蒙克最出名的作品, 《呐喊》在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与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以及马蒂斯的《红色工作室》一样,堪称现代主义的经典。那张惊惧变形的面孔和强烈冲撞的色彩,已经成为现代人苦闷精神的象征,并由此拉开了欧洲表现主义艺术的序幕。



▲蒙克 《星夜》 140x119cm 布面油画 1924 ©MUNCH



关于《呐喊》的创作背景,有人说是他在前往姐姐劳拉·凯瑟琳被关押的精神病院路上,有人说是他对自身获知姐姐过世时主要表现的肖像画。这两种说法都无法令人信服,因为蒙克后来自己回忆说:“日落时,我和两个朋友在路上走着,突然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我停下来,靠在栅栏上,开始颤抖和恐惧。然后,我听到了大自然巨大的、无穷无尽的呐喊。”





▲蒙克 《在临终床前(感冒) 一》 187x234cm 布面油画 1915 ©MUNCH



我们往往可以在蒙克的画作中发现后印象主义的美学特质,但真正使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的,是其中强有力的象征主义元素。蒙克所画的不一定是他所看到的,而是映照在他眼前的某种感觉。事实上,蒙克通常是根据想象而不是现实来作画的,这与他一直以来的创作主题似乎是分不开的。



▲蒙克 《丘比特与普赛克》 119.5x99cm 布面油画 1907 ©MUNCH



在蒙克生命的最后27年里,他独自生活在奥斯陆郊外的庄园里,越来越受人们尊敬,但也越来越孤独。尽管他将自己的日子奉献给了他的艺术和乡村生活,并称它们为“我与大自然的孩子”,他却仍然没有摆脱痛苦。

 


▲蒙克 《寂寞的一群》 100x130cm 布面油画 1935 ©MUNCH



▲爱德华·蒙克在埃凯利的起居室里 1943 ©Ragnvald Væring



“对于生活的恐惧对我来说是必要的的,就像我身上的疾病一样,”他写道,“如果失去了焦虑和疾病,我就像一条没有舵手的船……痛苦是我的自我和艺术的一部分。它们与我无异,它们如果毁灭了,我的艺术也将被毁灭。”




▲蒙克 《老树》 73x92cm 布面油画 1925 ©MUNCH




▲蒙克 《绝望》 布面油画 1892 ©MUNCH



正如博物馆的展览和收藏负责人乔恩-奥韦·施泰豪格(Jon-Ove Steihaug)所说,“蒙克的遗赠代表了他的一生。”



展馆现场 


 
 
 
 
 
 
关于艺术家
 

▲蒙克 《自画像》 26x18.5cm 油画 1882 ©MUNCH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

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对德国青年画家以很大的刺激,并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
编辑:杨晓艳
上一页1下一页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 2022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全方位领...· 陈嘉映:艺术与哲学
· AFIH2023 Spring 精彩落幕...· 刘力宁:在创作中了解自己 寻找一条只属于...
· 王炳懿 : 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赋予古老...· “世界是我的表象—2023当代女艺术家邀...
· 孙珂:概念与视觉 — 艺术奇幻之旅· 冯斌:骨感的现实,更需要幻彩的理想
· 栗宪庭:成功的艺术家已经不在我的视野之内了· 痛别著名油画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詹建俊先生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毕加索鉴定权之争:我们只...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 草间弥生(Yayoi K...



视频专区 >>
· “融合中的趣味”当代艺术...
· 对画说:刘力国解读作品
· 从柏林“前行”——中国艺...
· “自然·至道”——杨志凌个展
· 杜建奇画展视频
· 《上山》孟新宇的视频
· 威尼斯双年展采访视频2
· 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生:刘伟
· 现实主义羊肠小道——不如跳舞
· 另一种风景——张成个展
艺术专题 >>
· 这些年那些破不了的苏富比...
· 马云和曾梵志《桃花源》拍...
· 北京艺术品春季拍卖乍暖还寒
· 北京夏季珠宝展现场拍卖会
· 今年艺术品春拍收槌 低潮...
· 艾未未作品“十二生肖”拍...
·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作者...
· 2014第17届北京艺术...
· “青春盛绘 江海情”江苏...
· “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人文特...
· 河北“元宝塔”入选丑陋建...
· 广州男女裸体雕塑创作者回...
· 作家马识途王火获“东方文...
合作媒体 >>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