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抱一天下式 :戴雨享的现代陶艺之维

时间:2020年05月11日 作者: 来源:阿特网
戴雨享
 
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向来不乏思辨与诗性的基因,但是能够参透二元对立思想,而体味自然之大道的人却并不多见。中国美术学院的戴雨享教授便是一位善于透过泥土的物质性媒介,彰显其内心的道玄与思辨性观念的艺术家。尤其是他时常流露出的那种“抱一天下式”的艺术创作思维,着实有一股“静水暗涌”的恬淡与张力。今天,我将与戴教授进行一场访谈式的对话,与大家一起去领略他内心涌动的那股别样清流。
 
1. 王京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戴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我的专访。自从去年咱们在“界尚—中国当代陶艺实验作品邀请展”上的匆匆一瞥,已有数月未见,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从未意识到彼此间的时空阻隔,因此也正契合了“见之未见,未见已见”的偈语。诚然,运用辩证性的视角审视或传达己者的艺术思维与主张,正是您惯常使用的艺术创作范式。譬如,您时常通过恒常态的拉、压、印、戳、画等工艺范式,去诠释逆、异、空、性、破的人文志趣。即在对恒常态行为的沿袭与打破中,促成作品从“功用”到“无用”的观念性思维的转向。请问这是您的艺术创作初衷吗;您又如何看待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价值趋向问题?
 
戴雨享(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当代陶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近二十年的语言实验过程,经历了由形式问题到媒介语言实验到文化关注,由淡化意识形态到重回意识形态到将意识形态风格化的演变,使现代陶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当代艺术观念的表达,并拓宽了当代陶瓷文化的学术视野,在当代艺术体系中通过与西方艺术精神及艺术前沿思考相交融,使中国陶艺文化精神得以延续和弘扬。
 
艺术家要在艺术中寻找精神性,寻找形而上的东西和不可言说并超越视觉的东西,在人类历史上,越是悠久的文化体系,其内在的构造也就越深邃,文脉的传承互相衔接得越自然、越紧密、越和谐,也就越纯粹。对于艺术来说:“纯”是一个极重要的要求。“纯”就是内在的和谐,在经典的旋律中,没有不协调的音符。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高度,必定走向“纯粹”的精神境界。因此中国现代陶艺的审美价值趋向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融汇艺术性、人文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精神表现。
 
目见空华  2016  瓷  13x19x26cm
 
 
2. 王京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如果说泥土与陶瓷的物化样态是您内心情感的显性流露。那么,从“完型”到“碎片”的形制性蜕变,就是您的艺术思想物化的最显著性表征。譬如由您创作的《鸿雁入海》《亘古银河》与《本空•若怡》等系列作品,均是采用以“大盘”为基本形式载体的“破形”艺术手法完成的经典艺术创作。看似寻常的物态,就在“一破一立”之间彰显出您对“完整性的理想命题消解”与“碎片式的完型样态显现”的深层解构。请问您又如何看待现代陶艺创作中的“破与立”的艺术创作理念呢?
 
戴雨享(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霍克(Robert Hooke)首次用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的细胞壁,牛顿如法炮制,提出了他的无限原子粒子理论,再到后来的放射性X光透视的发现,然而,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前,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等观念并没有被彻底取代。亚理斯多德和柏拉图的理论对进化论影响巨大,但同时也是进化论的悖论者。这归根结底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前者注重“如何”,后者注重“为什么”。这也是为什么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观点影响了世界现当代文化艺术的原因;因此敢于探寻无知的世界,探索艺术精神的内在本质,是引发文明向前推进的助燃剂;“破与立”概念的跨越,突破固有范式的转变,其中的不确定性也给了“破与立”一个真正的力量,设立一种想象的空间,“破与立”的概念,同时也是激活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本空·符号系列之一  2013  瓷  58x58x10cm
 
 
3. 王京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透过您的“大盘”系列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您对“破与立”的显性思辨意识的垂青,更能从其相对单纯的局域空间中,窥得您对“抱一天下式”的老子哲学思想的深彻修持。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讲到“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善抱者不脱”以及“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思想。可见“抱一”是内心修持澄明的不二法门;是在取舍中参透阴阳大道,进而明辨“一非即一”的辩证思想的基点。请问您又如何看待您在陶艺作品中流露出的这股传统哲学的思辩性气质呢;您对现代陶艺创作中的本土文化精神的彰显又有怎样的见解?
 
戴雨享(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因为中国的哲学观跟西方哲学观的不一样,中国的宇宙观与天地人有关系,形成个地在中央;气之轻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中国古代先哲把“究天人之际”作为重要的思考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观。而西方则是注重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我作品的含义除了洞穴的概念外还有中华民族哲学观---宇宙观和天地观,并从一定的形式语言及色彩的视觉审美等角度,加以陶瓷特有的火的魅力加以呈现。作品注重视觉冲击力以及绘画感。
西方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清楚弟意识到,艺术不可能再沿着现有艺术史对艺术的语言及方法的分类法则推进,如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观念艺术等等。当代艺术是一直由众多观念推动发展不断前行的艺术。不断会有新的范式,新的概念呈现,不断以新的图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于是,以国际化视野反思当下中国陶艺界的创作,不难发现其背后是我们对艺术认识上的偏离或者说在不断修正中前行,因此本土文化精神的彰显,是中国当代陶艺发展前进路上,需要不断回望和活化的优秀传承,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兴替赓续;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源泉;是我们绵延不断的重要文脉。中国当代陶艺蕴涵的本土文化精神将为我们呈现出自身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也是我们可以与西方当代艺术对话的基石和根本。
 
 
本空·符号系列之二  2013  瓷  58x58x9cm
 
 
4. 王京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众所周知,中国现代陶艺是基于传统陶瓷工艺文化的内缘性基因与时代文化发展样态以及外来文化的语境下产生的艺术形态。因此,它不仅带有传统陶瓷工艺美术的鲜明烙印,同时还存在着有别于传统文化与审美原则的当代文化精神特质。譬如在您的艺术作品中,既存在着对传统陶瓷本体语言范式的基因延续,又流露出您对传统艺术创作理念的批判性思维。并在《吾生何求》《相思鸟》等系列作品中,通过一块泥的自然性形态与釉上彩绘的严瑾性工艺样态的交互中得以显现。请问您对中国现代陶艺在材料语言范式与艺术创作理念等层面所存在的妥协性与批判性艺术特征,又有怎样的思想认知?
 
戴雨享(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代艺术一大特征是对纯形式语言的探求,对艺术语言本质内在的追求,视觉形式的迅速拓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这是现代艺术的功绩。表现的主要方面是内在精神内涵,而内在精神内涵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作品本身的主体性即自身显示出的作品状态和氛围或者说是一种气息。二是视觉上传达给人们的触动或者情绪,产生不同的心理感知或觉知,体现艺术家的敏锐和对新的境域下东西方艺术的认知体验。无论怎么说,现代艺术观念对于中国美术界尤其是年轻一代艺术家是极其可贵的一次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将长远地起作用。我们将会在如何对待外来和传统的问题逐步走向成熟,因为历史将弘扬中国陶艺文化的使命推到我们面前。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