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徐冰: 一个以艺术为生的人,必须搞清楚你能给社会什么

时间:2019年07月04日 作者: 来源: 央美实验式一实验艺术
 
 
艺术是什么,艺术家是干什么的,徐冰先生试着用他的作品来回答。
 
他是华人当代艺术中最受国际认可的艺术家之一,创作的《天书》、《新英文书法》、《凤凰》等,运用的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但他认为,与传统的连接不是现象的连接,更不是符号的连接,而是文脉的连接。
 
——施晗
 
 
徐冰作品
 
 
目前东西方艺术教育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看上去问题的表现形式很不同,可究其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由学院体系认识的程式化导致的。
 
由于教学必须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东西,“技法”“形式”容易说清楚,但艺术的核心部分却难以量化,所以,学院最容易陷入孤立地研究艺术形式和手法的教条中,把艺术研究局限在量化的形式、材料中,导致了从根本上抓不到艺术的核心问题。
 
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年轻人都来纽约发展,我从这些毕业生的作品和他们的困惑中,看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问题——偏颇地强调创造性。
 
 
作品《天书》 1999  美国纽约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把创造性思维的获得,引入到一种简单的模式(量化)之中,而不是对创造性产生机制,从根本上进行探索。
 
事实上,创造性的获得是有规律可寻的,但它的发生又相当“个案”。
 
 
作品《天书》局部
 
 
一味地对学生强调创造性,但教给他们对待创造性的态度和渠道却是一样的,结果使学生充满了创造性的愿望,却拥挤在只为“创造性”而创造的窄路上。
 
由于思维方法基本一样,自然,创造的结果也都一样,这反而损坏了学生本来就具有的一部分创造性。
 
再从西方具体教学方法的弊病来分析,他们的主要方法是强调对作品的解说能力。
 
 
作品《新英文书法·童谣》
 
 
比如,学生必须说出所创造形象的理由、出处、受影响的来源等,这里面有个非常大的悖论,即视觉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代替的,正因为有些事情语言永远不能解说,所以才有艺术。
 
因此,最有价值的艺术创造更是难于在解说中找到合适的上下文,若教授强行把学生的思维嵌入艺术史的模式中,它将使学生对作品本身不负责任,而对解说的效果特别看重。
 
 
作品《荣华富贵》(66万支“1st class”牌香烟) 展厅图
 
 
所以,这种方法解决的不是艺术创造本身,而是为艺术辩解的能力,它将致使艺术学院的毕业生都会做一种能自圆其说的、标准的必然也是简单的现代艺术。
 
就像我们的毕业生一样,都有一手娴熟的绘画技能。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