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张海涛:移动媒体艺术发生的历史逻辑

时间:2018年07月06日 作者: 来源:阿特网
   大家好!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移动媒体艺术发生的历史逻辑》。
 
   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逐渐由“传统精英化媒体时代”进入了“大众移动自媒体时代”,移动自媒体时代的我们都可能成为“媒体人”、“发言人”,人人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利和愿望,与当代艺术的理念一致。
 
   移动自媒体是全球信息化技术、意识形态、资本利益和开放程度各种因素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移动媒体中手机集合了电视机、录音机、计算机、录像机、照像机、办公软件、传感器、互联网于一体,我们当代人离开手机几乎无法生存,每一天都必须使用手机工作。移动媒体是本世纪最强大的发明,影响力、辐射面甚至超过“原子弹的威力”,因此运用移动互联网媒介从事艺术创作是最有效介入现实的手段,也是当代艺术媒介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移动媒体艺术还处于初级萌芽阶段,天津美术学院作为国内第一个创办移动媒体艺术系的院校,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义。
 
  当代艺术价值判断的要素之一:媒介与技术创新性
 
   当代艺术理论中常常出现一些个人化的论调,说艺术已经死亡,比如丹托(Arthur Danto)的“艺术终结论”和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艺术史的终结”(当然他们的结论有一定角度和特定前提)。针对这类话题,我个人也有一些看法,我认为艺术不但不会死亡,而且永远不会死亡,除非人类消失。因为当代艺术存在五个价值判断的要素,艺术的存在及发展也主要有这五个要素支撑,即不同时代艺术的媒介、技术和语言在不断地变化,另外两个要素是不同时代提供给艺术家的生存感受和话题不一样。
 
   当代艺术的典型标志是新的观念、新的形态、新的媒介,尤其当代艺术中媒介的创造是至关重要的。媒介技术的创造发展改变着艺术的语言结构、也对当代的观念有所改变,甚至也影响着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生态的变化。
 
   移动媒体艺术的出现也会影响到艺术的生态变化:如策展方式(移动媒体展逐渐增多)、艺术批评(移动网络传播方式和内容也会拓展)、收藏观念(新型电子版数收藏方式普及)、出版方式(电子出版物的传播越来越普及)、艺术教育(移动媒体专业开设增加,另外教学方式呈现网络多样化)......
 
 
▲ Max Kazemzadeh - 《美好愿望》手机网络互动作品
 
   媒介
 
   我们先看一下媒介这个要素,通过一个图表线索,可以看到我们从远古时期到当下媒介的演变:远古时期出现的原始岩画媒介;古希腊、中世纪出现的油画、雕塑等传统媒介;而近现代时期出现了摄影、电影媒介;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了装置、行为艺术和录像艺术;然后到了当代(狭义划分的当代艺术指90年代),这个时期又出现了很多跨学科的新媒体艺术:数字虚拟艺术(含移动网络媒体艺术)、人工仿真艺术、生化变异艺术、物理转换艺术。
 
   新媒体艺术是艺术家以科技手段为媒介表达当代新的艺术观念和生存感觉,给我们以新的启示。新媒介的特征首先是具有时代感和未来感,更适应当下人的观念表达,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信息细胞,但是新媒介是传统媒介基础上的拓展,而不是一个替代关系。因为从作品的品质上来说,任何媒介都可以寻找新的语言表达新的感受和思想,不会对传统媒介进行冲击,另外媒介的选择主要是艺术家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方式。
 
   技术
 
   再看一下“技术”这个要素,我们知道20世纪新媒介艺术的出现与电子传播时代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是分不开的。我们在艺术领域也是一直在技术上不断地探索,艺术史经历了传统的“重”技术(精湛的模仿技艺);现代艺术看似“轻”技术(造型与色彩夸张、概括、稚拙、表现的技巧)其实是技术主观性的升华;当代媒体艺术又进入了“重”技术和观念的阶段(分工细化)。我认为在任何一个艺术的历史阶段,“技术”都是艺术语言表达的支点,“技术”体现方式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变化。
 
   比如说西方传统的古典绘画讲究以精湛的形式模拟自然的技巧:高度把握事物的比例、透视、光影、人体结构的真实、均衡和尺度;然后现代派时期感觉好像是放弃了客观的仿真术技巧,其实创作时对造型、色彩、构成的主观夸张与概括,表面上的无序自由,比如表现主义、立体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等,感觉“稚气”,其实是经过很强的理性考纠、训练后对技巧的升华或是另一种形式的技术体现,更加真实地表达非表象的内心世界的感受和世界的本质;当代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其实更加重要,技术带给当下人以新的伦理关系、时空观念和思维逻辑,以及新型的创作手段和体验方式。而且现在把技术进行细化,就比如一个创作者,可以让技术工程师来跟你一起实施创作,分工细化、专业化就是对技术的重视。所以说技术在不同的时期会不断变化,而且技术可以改变艺术语言和情感结构。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也可以改变或产生新的人造情感,传统的伦理关系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或者人和世界的关系,当代技术伦理向“人和虚拟人、人和机器、甚至虚拟人和机器人的关系”拓展,这是一种新的伦理和道德关系。
 
   我们可以看一下作品《任天狗 Yy-Ncchs.nds电子宠物》,通过网络游戏喂养虚拟生物,我们可以在网络上,领养一只“虚拟狗”一起生活,让它陪伴你成长,与它培养感情,找到现实中不一样的情感寄托,当然你的行为也决定着狗的命运。举例另一个远程遥在艺术Paul Sermon作品《Telematic Dreaming》:远程实现异床同梦,在异地远程与情侣影像互动,这也高度反映了人与虚拟世界的技术伦理关系。
 
   我们可以看到移动网络媒体艺术的发展脉络,当然有时候各种媒介也是交织在一起发展的:
 
   互动艺术(行为、装置非新媒体艺术的互动)——动媒体(动态雕塑、灯光等装置艺术)——电子艺术(电气时代的录像装置的互动)——数字艺术(计算机时代) ——数字交互艺术(计算机艺术的交互性)——网络交互艺术(互联网络交互的艺术)——自媒体(网络信息传播方向的媒体: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移动媒体艺术(手持设备:分为实用美术设计、艺术创作两个方向)——移动网络媒体艺术(网络交互的智能手机如APP等)
 
   比如互动艺术,其实“互动”这个概念发端于行为装置这些非新媒体艺术,而我们说的狭义的交互更多是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互动。动媒体艺术出现在新媒体艺术早期的萌芽阶段,如动态雕塑、动态灯光艺术,当然动媒体又分很多类型,包括后来出现的动态影像;电子艺术发端于电器时代的录像,艺术家们一直在探索其互动的可能性;然而从计算机艺术的出现到数字交互艺术的演化,然后再到网络交互艺术的发展脉络,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性,艺术家们也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的探索,以看到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自媒体,是网络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向的媒体:我们的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这些都是自媒体;而且移动媒体到移动网络媒体艺术的发展是与我们现在密不可分的手持通信设备分不开的,是通过网络交互的智能手机如APP、APPLEID等移动媒介创作。
 
责任编辑:编辑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