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新闻

故障艺术:艺术家的自嘲与幽默

时间:2017年06月28日 作者:苏也 来源:中国美术报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的那些没有信号的电视、被像素块覆满了屏幕的电脑,或者其他电子产品莫名地“失灵”,些这或许可以看做是故障艺术最初的“灵感来源”。

   故障艺术(Glitch Art)是新媒体艺术里的一个分支类型。顾名思义,故障艺术与某一操作过程中的故障事件分不开。而新媒体艺术是一个非常广大的概念范畴,属于当代艺术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新的媒体技术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Glitch”这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是“失灵”,具体指“短时脉冲波的干扰”。故障艺术中的“故障”可以理解成一种自动或人为的失灵和错误。但是,故障艺术不一定只产生于数码环境中,在传统机械媒介里出现的机器故障或人为干扰产生的故障都可以被视为故障艺术的表现形式。故障艺术作品不止是一种电子或机械故障的表达和再现,它还是一种基于故障的审美创作,因此,故障艺术也可以被理解为“美化故障”,或者是通过制造故障和再现故障去完成审美活动的一种艺术语言。
 
亚历山大·波埃弗雷特 新波尔齐丝的旧地平线I 2002年 图片:艺术家官网
 
   故障艺术的诞生

   大概是2010年以后,故障艺术开始在网络上流行,在逐步进入到专业的学术讨论时,也慢慢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但其实,故障艺术的出现比人们意识到的还更早一些。历史上,在英语世界里第一次有“Glitch”的记录发生在1962年:在一次美国的太空计划里,信号图像的传输中出现错误。著名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John Glenn)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这种图像错误的现象,并第一次用“Glitch”一词为其命名。
一开始,故障艺术作为电子成像技术里一种出人意料的图像错误,像是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惊喜。而后来,故障电子图像(Glitch Graphics)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形成了自己的审美风格,慢慢被艺术家们接受。于是开始有人刻意为之,逐步便在设计领域里也能看到它的影子。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早期的新媒体艺术家就开始利用故障艺术的概念来创作作品。1978年,仍处于前数码时代,当时美国游戏工程师杰米·凡顿(Jamie Fenton)和劳尔·扎利斯基(Raul Zaritsky)利用录像带技术制作了故障艺术短片《数字电视晚餐》(Digital TV Dinner)。艺术家迪克·安斯沃思(Dick Ainsworth)创作了这个短片的音效,音效取材于一个叫作“巴利”(Bally Astrocade)的游戏声音。巴利是美国第二代家庭游戏机,是一种卡盒式的家庭游戏设备。它在操作上有种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在玩家开机的时候可以选择更换游戏种类,当按下复位按钮时,玩家可以从系统中取出卡盒并引发各种内存转储模式序列。于是,艺术家们利用这种技术和特性,有意地干扰了这个游戏,然后用录像设备记录下了游戏机图像的影像和声音的结果。
 

杰米·凡顿和劳尔·扎利斯基 数字电视晚餐 1978年 图片:neural
 
   除了《数字电视晚餐》之外,故障艺术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品也和电视有关。《磁铁电视》(Magnet TV)是被誉为“新媒体艺术之父”的韩裔美籍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ik)在1965年创作的作品。白南准在一台电视机上置放了一个巨大的磁铁,使显示屏里的图像和声音因磁铁的干扰而发生变化。白南准把一个并不复杂的物理的作用力拿出来给人们看,在这个装置作品中还有点孩童般的幽默感。这个作品中的故障属于典型的人为干扰,白南准这种显而易见的有意为之成为了故障艺术的先驱。
 

白南准 磁铁电视 1965 年 图片:forbes
 
   图像本身的回归与反思

   如今,故障艺术的作品越来越多,艺术家探索的故障类型也在不断拓展,从传统媒介到数码载体,其中的机械错误和人为干扰都有探讨,例如:电脑软件、电子游戏、静态和动态图像、视频、音频,甚至还包括数据库。
 
责任编辑:编辑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合作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