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噫气——王刚艺术展
地 区:北京
策 展 人:荣剑
学术主持:张国龙
艺 术 家:王刚
开幕时间:2024-8-17 下午 3:00
展览日期:2024.8.17 - 2024.9.16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北路9号恒通国际创新园C9号楼蓝色光标公司北门锦都艺术中心展厅
展览场馆: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联系方式:010-56479060
殊途同归 ——解读王刚的艺术
张国龙
25年前(1999年)我从德国回来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当代艺术创作研修班”任教,王刚正好是“第十届油画研修班”的学员。期间我在美院作了《大师给我们的启示》系列讲座,并在教学楼内举办了《各就各位——当代艺术创作研修班教学汇报展》。当时带来的信息量之大和教学效果之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王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2005年中央美院“实验艺术”专业正式成立,将“大师的启示”及艺术创造方法正式“引入”学院教学体系中。一晃近三十年了。如今,我为和王刚“土地”情怀的“不期而遇”而惊喜,也为与王刚艺术表达方式的“殊途同归”而欣慰。借《大块噫气——王刚艺术展》展出之际,以“实验艺术”的视角来解读一下王刚的艺术创作历程。
自觉•回到原本
“实验艺术”的特点,是在艺术各种原有呈现方式的基础之上,寻找出新的可能性,开创出新的增长点。这是“大师”们自我把控和自我修复、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必经历程,这是一种行为的“自觉”。我和王刚属同时代人,大学期间学习的“油画”概念都是受前苏联“契斯恰克夫”教学体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西方的艺术思潮强烈地冲击着艺术的各个领域,仅十几年间,我们就将西方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统统地过了一遍。无论是个体或是群体,都进入一个不停“重复”的层面,验证了一种遭遇,期待着一种重生。从王刚早期的绘画作品中明显地带着这样的“印记”。终于,他渐渐意识到了“大师的启示”:艺术注重的不是艺术形式本身,而是一种角度,一种温度,一种态度和一种力度。于是,他以自觉的姿态返回到生活的原本:他生长的那片土地。
自在•立足本土
从本土文化入手,并通过媒介与形式的复合来寻找东方式的精神内涵,是很多艺术家采取的策略。王刚返身重又回到“大地”之后,也是力求从“黄土地•黄河水•黄种人”的风土人情故事里与当代精神的复合中,赋予本土文化的“水土”以新的意义,这是一种艺术方式与自在状态的复合。“黄河流域”积淀的土壤孕育了取之不尽的东方文化精髓。回归到东方的哲学之中,返身于人的本原,思维回到“自在”的状态。“本土化”是人文精神与东方智慧相结合而体现出来的价值形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全球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探索出“第三条”道路: 通过个人文化积淀,以文人情怀关注社会,以人文的境界观照人生。王刚将黄河流域中本土图腾的文化属性和个人的记忆乡土情怀相连接,体现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心灵境界:“灵从心起,心思则动,动之则明。” 于是,他以自在的状态立足本土文化的沃土。用“大地艺术”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自由•无限延伸
王刚的《亘古黄河》系列作品,把西方的“自我”与东方的“忘我”巧妙地结合起来,作品既是写实的又是空灵的,既是静观的又是前冲的,达到了“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行则超度”的境界,进入一种纯粹东方式的哲学观里来。从审美的维度和价值取向上,他的这种状态有如东方的柔道与西方的拳击,是两种不同力量的美,东方艺术的“静、空、虚、灵”与西方艺术的“满、整、厚、实”之间形成了一种对应和对比的状态。而他的《太行山》系列作品,在东方的“内观”境界里,在 “之初”、“之始”的状态中,在精与气尚未合而生人,阴阳未化而生万物之际,一切物象和所有生机都含孕未发,处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这个境界也是艺术创作的活泼初源。怀着这样自由自在和自然而然的心境,艺术就是生活,回到原初状态,生活便是艺术。于是,他以自由的精神不停生发与延展。
庄子在《齐物论》中的“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 在这里,大块:指地。噫气:出气。大地吐气为风,一旦风起,千万个洞孔便会发出巨大的声响。这正是“大师”给予我们的“启示”所指的真正内涵。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从个人“自觉性”意识的逐步确立,到艺术“自在性”系统的不断完善;从公共化“自由性”的广泛传播,到社会化“普遍性”的共同分享,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实验着各种艺术语言与方法,“大师们”都是以各自的方式“殊途同归”着。最终都是要回到“人类自身”的生命关怀与价值认同之中。王刚“共生”的艺术理念正在“生生不息”的推演着,他的“大地艺术”行动正在朝“生态化与社会化”的方向回归着。
张国龙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