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持偏见——翁吼吼艺术研究展



地   区:北京
策 展 人:范晓楠
学术主持:贾方舟、徐虹、王端廷、张子康、王春辰、荣剑、杨卫
艺 术 家:翁伟民(翁吼吼)
开幕时间:2024年5月1日下午4:30
展览日期:2024.4.29 - 2024.5.8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路798艺术区797路B06
展览场馆:悦·美术馆
联系方式:
 
独持偏见——翁吼吼艺术研究展
 
  艺术家翁吼吼是一个游离于当代艺术圈外的独行者,早年福建师大油画专业和中央美院壁画高研班的学习,为他打下了良好的专业修养和坚实基础,然而他却放下了很多机会,独自回到厦门沉静生活和潜心创作。他试图从过往的经验和方法中解脱出来,依循自己的感知和语言逻辑,自由地展开创作。表现主义的手法无疑是他骨子里就埋下的艺术基因,也是他躁动不安和焦虑内心抒发的突破口。他用激越的方式营造了高亢的精神氛围,对他而言,哲学不仅是世界观或人生观的教诲,更是一种生存论的残酷揭示。仔细观之,他的每一副作品都充斥着强烈的挣扎与抗争的情感冲突,撕裂的主体正是艺术家自己,每一幅画面都在与内在的自我对话和博弈,对于人性,对于人生,对于女人,对于命运……
 
  翁吼吼的工作室在海边,明亮的落地窗与海天接壤,由此他创作了一系列海的作品,海浪的澎湃与激昂,夜海的深邃与低沉,海系列里的人与鱼类依然在战斗与厮杀,人类的捕杀与哺育成为他反讽的图像转译,挂满乳房的渔船,用女性的乳房代替渔网,引导人们关爱海洋。他的作品可以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来形容,激烈残酷又诙谐浪漫,他的用笔是肯定的,没有扭捏做作,每个色块都像被扔上去的,每个线条都在画面中穿梭并痉挛着,渗透着他对客观事物的独特体验与自身精神世界的感悟。翁吼吼喜欢写诗,他的诗和画一样,闪烁着他的痛苦与纠结。可以说,他的绘画就是其诗性本心与绘画天赋相耦合的产物。每笔油彩的肌理,每块色彩的对比和强度,都是自己独具的语言表达方式,敏锐的本能直觉和潜在的超验沉思,常使他扮演着介入者和游离者的角色。翁吼吼每日的创作都是由情绪带动画笔自由行进的,时而狂放不羁,时而忧郁迷惘,时而疲惫不堪,时而欢快愉悦。内心自由的天性、欲望与冲动、潜意识、白日梦、自我解放的本能,对现代诗的沉迷,凡此种种使他的灵感如泉涌。人物与动物常在他的画面里被拆解和重组,咆哮的嘴,夸张扭曲的身体,在惊悚痛苦的状态中,常夹杂着诙谐幽默的戏谑。他总是非常警觉地提醒自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所有画面的问题,所以在每个阶段的创作中,他总要试图采用新的语言方式破除原有的风格程式,正因如此,我们面对翁吼吼的作品时,总能感受到画面背后艺术家的灵动与乖张。
 
  在“隐”的系列中,他在不断地挖掘隐而未现的自我,面对魔幻的现代都市生活,和无尽的欲望与消费的时下,金钱与名利裹挟着每个当代人的急促步伐,没有丝毫喘息和逃离的机会,这也许是艺术家翁伟民的艺名“翁吼吼”的用意所在,他想像蒙克一样“呐喊”,而这些嘶吼似乎又是无力的,面对“灵”与“肉”的纠缠,他只能一个人在画布里无声的搏击,那些色彩和线条的扭结,见证了他每次战斗的创伤,这正是波德莱尔对现代性“恶之花”的洞见,每个时代都有人类所面对的困境,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步态、眼神和姿势。翁吼吼的作品,正是真实记录着当今人类的困局,他的痛苦和挣扎是偏执的,也是真实和鲜活的,这既是艺术家个体情感的内在流露,也是时代精神理想迷失的真实写照。
 
  现代性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人的地位超越了神灵和上帝,人真正成为了世界的主宰。然而今天每个现代人都仿佛是富士康工厂的流水线工人,对于个体存在价值,感受到的只是一些意义的碎片。由此,翁吼吼在自我意识与心理体验的痕迹之上,以表现为核心重构语言与图像,人物形象被肢解揉碎,明确坚实的轮廓线消失在变幻不定的背景中,在不断嘶吼的过程中,作品为我们抛出的正是对现代性警省和深思的议题,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在“工具人”之外,还能、或者说还应当成为“什么人”?我们正在与谁对抗,人类未来的出口在哪里?
 
  翁吼吼作品中常常呈现男性与女性欲望纠缠的议题,表面上女性的身体是被欲望消费的对象,女性身体的景观化和商品化看似是一种公共财富,却必须经由商品交换才能获得。诡吊的是,观看与消费者同样也被一整套生产机制压榨干瘪,成为一个心甘情愿的买单人。翁吼吼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女性身体,通过“花式桌球”调侃,他把男人画成小丑,女人的生殖器象征球桌的孔洞,这是社会关系竞技的舞台,桌球诙谐地揭示了一场男女之间的性游戏;“弦”的作品意味深长,他将男人绷在弦上,女人却在优雅的弹奏,营造的氛围充满了暧昧与紧张;他喜欢将虚拟的人和真实的场景进行组合,比如在“单身狗的情人节”里把男人心中的女人用一只手的符号替代,营造莫名的空间感受。无论是家庭结构中的性别权力关系,抑或社会中的身体符号的欲望隐喻,翁吼吼在创作的潜意识中,将批判矛头并非仅仅停留在现代性以来的消费关系上,作品中的人物时常是穿越的,他喜欢使用中国传统的京剧造型、闽南高甲戏的脸谱和丑角形象,他力图表现时间的长度以及人性深处与生俱来的阴暗,作品深刻触及和揭示的正是人性欲望的底色。
 
  回眸历史,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存在于世界的物质载体,伟大的作品的感人与历久弥新,正在于对人性洞察的深刻性以及对社会现实揭示的穿透力。今天当代艺术的格局、精神体系与风格,正在被消费主义、后殖民与主流意识形态所改写,各大艺术博览会的浮华与虚空,使艺术沦为政治和经济雇主的仆役。反观翁吼吼的绘画,没有华丽的装饰风格,没有图像时代的语言程式,他沿用的仍是德国表现艺术家的精神内质,始终关注对社会和人性深层问题的揭示。语言手法上利用炫目的红、黄、蓝三原色的强对比,以及黑色线条的反复勾勒,将民间色彩的象征性,与中国画墨色体系的观念性调和,生成具有东方美学的精神图式。画面中的线条不仅像素描那样发挥结构性的造型作用,且像书法的运笔表现艺术家的性情与洒脱,厚重而不狞厉,峭拔而不刚硬。这也是他敢于用饱和度极高的色彩,却又让画面不失沉稳厚重的根本原因。以此观之,色彩和线条的探索是其画面凝聚力量的方式与力量感的来源,也是其通往自我精神世界的通道。翁吼吼结合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切身感受,生成不同语境中新的意义阐释空间和表现语言模式的再造,既是画面语言的属性,也是其美学的品质,这是时下中国架上绘画中可贵的姿态,对问题意识探索的拓进,对生存境遇的关切与疾呼。
 
  多年来,翁吼吼似乎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生产者,画笔成为他不间断地抵抗来自社会、人性丑恶的有效方式,生活中的翁吼吼是一个极度乐观和自信的人,也许正是绘画能给他更多心灵的疗愈,让他更敏锐和珍惜眼前的所有。翁吼吼兴趣广泛:他喜欢乐器,热爱健身搏击,喜欢养花养狗,喜欢旅游骑行。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独特的所在,艺术似乎让他面对很多现实的语境更能轻松调侃,自我嘲讽。当代艺术如果像博伊斯所期待的那样,具备社会雕塑的功能,那么每个艺术家都应先建立起自我拯救和积极改变的方式,从而带动更多的人,以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身份,撼动麻木而无助的现代人充满欲望和迷茫的状态。我们需要更多翁吼吼这样独持偏见的人,需要更多有态度和有生活感知的人,而非整齐划一的现代社会的机械零部件。翁吼吼将他的态度呈现在作品中,他以魔幻现实的组合布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歇斯底里的搏击,将社会现实和人性投射到历史的屏幕上,以便人们在那里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并由此反躬自问,他赋予了架上绘画在这个时代更多的精神阐释价值和延展空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独特而鲜活的个体存在的轨迹,我想,这正是当今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范晓楠写于北京工作室
2024年4月19日
 
 
 
责任编辑:丁娜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