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花:王海燕个展



地   区:厦门
策 展 人:王海燕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王海燕
开幕时间:2024-3-16 下午 3:00
展览日期:2024.3.16 - 2024.4.21
展览地址:厦门红顶当代艺术中心2F·美学空间
展览场馆:红顶当代艺术中心
联系方式:

 

都知道王海燕画花,她的花里面有那么多妖娆,更有那么多的典故。花是一个古今中外长久不竭的题材,无论是古希腊神庙的建筑装饰抑或是充满神奇的神话传说,花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仅看用来装饰美化古希腊神殿的爱奥尼亚式柱头的涡旋花叶,就知道花在古希腊生活中的重要性。到了洛可可时期,花几乎成了西方所有使用品必不可少的装饰;同样,中国的花纹样最繁华的时期可数唐代,浪漫的“缠枝纹”几乎无所不包。从东西方热爱花纹饰可以看出,文化比较天开放的时代,花无疑成为一种点缀生活、表现品位的象征。上述例举的现象,只是把花作为一种品物的装饰,却没有让花以独立的“人格”呈现。

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启人与自然对话的先例,宋代的花鸟画那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描述,及静谧的品位与山水画一样,无不折射出人对自然生命的体悟,浸润着生命的呼吸与精神的寄予。显然,海燕在描绘花时吸收了宋画的品质与温馨,宋人不仅把花鸟的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品格相融为一体。第一眼看到海燕的作品,那典雅、温馨的亮丽气息无不让人置于这些联想,尤其是那些折枝花的描绘,更反映了她对花的那种俯首近观的亲和之美。可是,视觉的快慰并不是海燕想要表达的意图,她喜欢民俗艺术中的寓意表达手法,如她所说,既要把画画成视觉上的“好看”,又要让人带走一种回味--这究竟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世间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体味在文化艺术中的表达方式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直接、袒露。从新石器时代起,伏羲就创造了以阴阳太极观念看待天、地、人的中国文化符号观,之后的审美意识基本是以符号化的寓意来表达生活的思想和观念。所以,无论是历代帝王的殿堂装饰,抑或是民间创造的无数文化艺术,无不以寓意的方式呈现出来。海燕的的花正是在上述的认识中逐渐羽化成蝶,拥有了这一关键的内涵表达。传统的中国文人墨客或平民百姓都以花自誉或祈福,会把花视为清雅富贵或祈福纳祥之物,海燕不仅把花的富贵、浓艳和雅致的秉性生留在了画面上,还喜欢在平坦简洁的背景上营造丰富的寓意,这种方法既有民间艺术的单纯,又有表现性绘画的直接性,避开了现在部分油画过分玩味的追求趋势。
 
花,成为西方油画一个重要题材是从印象派开始,尤其是在高更、梵高和稍后的象征主义画家雷东、美国女画家欧姬芙的花世界里,均给予花一种独立的象征主义情怀。显然,海燕画花有自己的观念,一是她不止表现生命的快感,二是她不赋予象征性,她借用一些传统民俗的寓意将纯视觉经验的审美转化成人与现实之间的因缘。我们勿把她的作品只当作视觉的本体审美,懂花的人会在她的作品里发现不同季节的花卉集于一个空间中,这也契合了中国民俗艺术的纹样寓意。中国传统的民俗艺术一直将不同时空、季节的花果、昆虫或不同季节的人、事抑或物随意愿拼合在一起,以生活习俗经验给予美好的寓意,这种借喻式的暗指洋溢在海燕的花境里,让她的奔放的表现情感归属到一种社会文化的关注上,并将现代人的激情巧妙地糅合在文化的境遇中。
 
海燕画花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汲取中国花鸟画普遍采用的截断式构图,也称折枝,即以花卉的一枝或一簇悬空在抽象的背景中,见微知著;一类是盆景式构图,借中式民俗剪纸和园林的盆景范式,浓缩微观景致与寓意;还有一类则是物化的蕾丝,借蕾丝之物的肌理,抽离出花缘的情愫。前者海燕借鉴了传统中国花鸟画独有的折枝呈现方式,将无色的平面空间转换成有色的抽象背景空间,并借助于现代激情的表现手法,让笔、色随韵而溢,在这里,宋画的那种现实的静谧和温馨转变成一种触觉的即兴快感,内在的温度在空无的背景中游离蔓延。海燕的折枝不但吸收了这种自古独有的微式观物方式,还将油画材质厚薄相间的细腻油润感觉浸润其间,弥觉隽雅。中国盆景素有“芥子纳须弥”之说。“芥子”形容其小,“须弥”是佛教常言的妙高山,盆景艺术的浓缩景象并非像西方人眼里的“微缩景观”,而是人的情感对世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正如南宋诗人楼钥诗云“近山才四寸,万象纷纳芥。欲识无穷意,耸翠更天外”(《题范宽<秋山小景》),一个盆景就是一位艺术家自我精神的寄托。海燕的花正是借这种微式的景致,把花盆“盛上”寓意吉祥、平安和纳福的各种花卉、瓜果和鸟虫,同时,她也会在那些原本已有的吉祥盆形上,用看似随意的线条刻画上传达不同寓意的“暗八仙”图案,那些花、那些图形已不再是简单的视觉快感,而是任其拼置入景,传达心臆,可谓民间艺术的手法恰当地被她转化成一种饱含激情与寄予的寓意场。近几年,海燕开始新的探索。意大利的布拉诺岛是有名的蕾丝产地,海燕在这里发现了她的诗性花意与蕾丝的关联。细腻、润滑的油彩笔触与钩针网眼编织起来的“缠枝”糅渗为一体,把原本两个不同空间的东西,利用物的局部拼贴,通过她的融合、造意,画面变得愈加抽象化。或许受蕾丝缠绕的纹理启发,她更喜喜欢把蕾丝的某些局部切割下来,直接粘贴在画面上,让实物与丙烯或油彩塑造的形象聚合成一个似真非真的冥想世界。海燕喜欢用线条反复层层切割明朗、亮丽的色块,那缠枝纹似的线条是她长年花为媒的凝练与抽离,可视可读的花之境愈加贴切、亲和,让人滋生祥和之意。所以,只有看过她以前的作品,即便现在再看高度抽象象的“水影系列”,我们也能真正懂她的抽象化的缘由。
 
海燕汲取的情愫源自她深层生长环境—胶东半岛。海洋文化对现实生活的美好祈福和给予,加之开放的语境,使她的生活中的事与物充盈着美好且浓烈的寓意,自然,她的观看角度承载了多重的文化视域。在海燕的眼睛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历史的因缘密切相关。这是一种超越现实境遇的物化的观看境界,充满物性的感觉升华。她追求赋予事与物的吉祥寓意,传送出浓浓的祈愿爱意。如果说,海燕的花境是一种中式的现代审美风格,倒不如说她的“花”是被物化的形象,她的“境”是面对周遭现实生活的一种广泛的隐喻.......
 
庄子曰“原天地之美”,这个美就是自然之性美。海燕的花,就像她这个人。现在有些画家忙着寻找风格,其实,真正的风格就在你的踏实的追求中自然显露。海燕很少为画画烦恼,她是一个专注于自己做事的人。在生活中,她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由此,她的画来得简约近人,随性随意,她喜欢自然的滋养,自然的开放,来得真切、舒适,生韵生情。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